武生盜江湖

武生者,盜江湖之吳人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卡廷慘案》:看不見的機器都是有主的zt

(2010-04-18 05:01:17) 下一個
  《卡廷慘案》:看不見的機器都是有主的
  作者: 南方周末記者 李宏宇 發自北京
   2010-04-14 20:59:27  來源: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資料圖片/圖
  《卡廷慘案》是波蘭第一部也是惟一一部描寫“卡廷慘案”的電影,2007年在波蘭首映時,輿論曾批評總統候選人萊赫·卡欽斯基利用影片給自己拉票,批評者包括導演瓦依達,他說:“這是一部哀悼的電影。不允許政治立場來操弄。”相關新聞  波蘭,一個重視民族記憶的國家“卡廷慘案”絕不隻是一場大屠殺當一個國家失去總統標簽
  我記得很清楚,1943年德國的消息說那是蘇聯幹的,波蘭人和各國記者一起到了卡廷,挖開了萬人坑,所有的文件、遺物都支持最初的論點。德國人從卡廷把物證帶回波蘭,把遺物給了死者的家人,所以他們有了確鑿的證據。然後到1945年,蘇聯人突然回來了,這又變成了“德國人的罪行”。——安傑依·瓦依達
  又變成了德國人的罪行
  4月2日,俄羅斯國家電視台文化頻道在黃金時段首映了波蘭導演安傑依·瓦依達的《卡廷慘案》。據估計有1億俄羅斯人觀看了這部影片。波蘭總統專機失事後,4月11日,俄羅斯國家電視台1頻道臨時改變播出計劃,再次於黃金時段重播《卡廷慘案》。
  安傑依·瓦依達的父親也是“卡廷慘案”的受害者 (CFP/圖)
  完成於2007年的《卡廷慘案》是波蘭第一部描寫這一曆史懸案的電影。2000年,瓦依達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之後,很多人以為這位大導演可以就此安享晚年,未料在81歲高齡,他又拿出了這部重量級的話題之作,而後第四次獲得奧斯卡提名。
  ●2010年4月10日,波蘭總統萊赫·卡欽斯基率團乘機赴斯摩棱斯克的卡廷參加“卡廷慘案”70周年紀念活動,專機不幸失事,機上共96名成員全部遇難。這也是他個人色彩最重的一部電影。“卡廷慘案”發生時瓦依達14歲,和電影裏的小女孩妮卡一樣,他和母親空盼著父親能活著從戰場上回來。父親是騎兵上尉,他的名字一直沒有出現在陣亡名單上。幾年後他們才得知真相:蘇聯秘密警察組織“內務人民委員會”在蘇聯西部的一座監獄裏槍決了瓦依達上尉。1940年,由斯大林元帥下令,蘇軍在蘇聯西部的卡廷森林槍殺了兩萬多名波蘭人,包括軍官、學者、教授、畫家,都是波蘭精英階層。
  “我記得很清楚,1943年德國的消息說那是蘇聯幹的,波蘭人和各國記者一起到了卡廷,挖開了萬人坑,所有的文件、遺物都支持最初的論點。德國人從卡廷把物證帶回波蘭,把遺物給了死者的家人,所以他們有了確鑿的證據。然後到1945年,蘇聯人突然回來了,這又變成了‘德國人的罪行’。”2007年9月,《卡廷慘案》在波蘭首映後瓦依達接受采訪,有這樣的回憶。三百多萬觀眾使影片成為波蘭全國性的新聞事件。
  在戰後波蘭整個冷戰時期,“卡廷慘案”一直是不能說的話題,直到1990年,戈爾巴喬夫承認斯大林政權的秘密警察對這一罪行負有責任。1992年,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公開了有關此案的部分機密檔案,但2004年,由於相關執行人去世,對“卡廷慘案”的曆史調查又告暫停,至今真相尚未大白。
  “最大的難題就在於,這是第一部講“卡廷慘案”的電影,你必須交代一些背景知識。”瓦依達說。
  二戰當中波蘭受到德國和蘇聯雙重入侵,整個國家就是一個悲劇。影片開頭就極具象征性,這也是瓦依達最擅用的手法。不知從何而來的一陣煙霧過後,一座鐵橋的一頭擠滿了人,正要逃離納粹的進逼;而橋的另一頭也有人往這邊跑來,大喊著:“蘇聯人打過來了!”
  波蘭的命運就這樣糾結在若幹參戰強國之間。瓦依達在影片中引用了1943年納粹德國宣傳部長戈培爾發行的挖開卡廷萬人坑的紀錄片素材。德國發行這些紀錄片,是為了轉移視線,搪塞自己的各種戰爭罪行,而英美對此又有自己的算盤。“德國人的指控也許是真的。”丘吉爾對當時流亡倫敦的波蘭總理、軍事領導人希科爾斯基將軍說,“布爾什維克可是非常殘忍的。”但羅斯福和丘吉爾也沒有公開流露任何反對蘇聯的言論,因為斯大林眼下正是對付希特勒的重要盟友。於是關於卡廷的一切,大家都裝作看不見。
  瓦依達希望以後還能有人拍“卡廷慘案”的電影:“那麽他們就可以不去管那些背景交代,拍出很好的心理片,表現罹難者的內心困境。或者也可以拍一部純粹的政治電影,講講西方如何對罪行視而不見閉口不談,也是個好題材。”  2008年2月,《卡廷慘案》參加柏林電影節,德國總理默克爾出席了影片首映。瓦依達再次強調這不是一部政治影片,“這是一曲挽歌,一部哀悼的電影。它太悲劇,不允許政治立場來擺弄。”上一次是影片在波蘭首映,公眾輿論曾批評總統候選人萊赫·卡欽斯基利用影片和這個曆史事件給自己拉票,瓦依達也站在批判一方。
  在電影節上,影片得到的評價並不是很高。評論通常認為它的情節劇色彩過重,筆法老套。比如蘇聯士兵撕開紅白兩色的波蘭國旗,把紅色的布條掛回旗杆,意味政權的更替,白色的則拿來裹腳。這樣的煽動對影評人而言的確過於直接。但幾乎沒人否認影片結尾的分量。牢房裏每殺一人,蘇聯士兵便用水桶衝去地上血流,森林中冷酷而又熟練如同機械的槍決和掩埋,把每一個觀眾按進徹骨的寒冷。   瓦依達電影真正的“危險”
  《卡廷慘案》在俄羅斯國家電視台播放後,短短幾天已有兩千多篇博客文章討論該片。最為常見的是猜測探討這場屠殺的緣由。這類討論的主流看法認為卡廷慘案是報複行為,因為1920年蘇聯波蘭戰爭當中,有16000至20000名蘇軍士兵死在了波蘭的戰俘營。
  也有觀點認為這是看不見的殺人機器——極權的嗜血本性。“別掩飾了,什麽看不見的機器,那是有主的。”一個反對意見說,“波蘭將軍被送到執刑室之前,成功的領導人(俄羅斯新教材中對斯大林的定義)正從牆上看著他呢。”
  俄羅斯一位知名網絡影評人指出了影片的人道主義意味:“瓦依達電影真正的‘危險’在於,從人性的維度審視這個政治慘劇,這讓現在俄羅斯謹小慎微的政客心驚肉跳。我們曾慣於崇拜虛假的偶像、虛假的理想,最重要的是,習慣於愛紅場上領袖的靈柩勝過自己父親的墳塋。這也是為什麽我們懷念以往的崇高,那是誇大了的崇高,因為它建在流血和暴力之上。”
  但最明顯的意義,則是讓很多根本不知道“卡廷慘案”的人看到這段曆史。“我很高興,雖然是在公映了3年之後,雖然是在不怎麽大眾的頻道(指首播的文化頻道),這個電影畢竟是在公共電視台放了。”一位第一次知道了“卡廷慘案”的網友說,“這一步雖然邁得不大,但值得重視。能夠用自己的肉眼,從新的角度去看二戰當中的許多事,我覺得對我、對我們國家的很多人都非常重要。”
  這恐怕是最令瓦依達欣慰的反應,他一直說這部電影尤其是要讓年輕人看。“隨著時間推移,我們能看到的曆史記憶越來越少了。對年輕一代尤其如此,他們有完全不同的生活,麵對完全不同的問題。但我想了解我們自己的曆史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那是教訓。如果有的問題我們不談論、藏起來,始終當作秘密或者禁忌,那非常危險。”
  “卡廷慘案”大事年表
  ●1940年春,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在蘇共中央的批準下,對波蘭戰俘進行有組織的屠殺,對象包括警察、醫生、律師、教師、作家、記者等,數目約22000人。
  ●1943年4月13日,德國在俄羅斯西部城市斯摩棱斯克的卡廷森林,發現了4243具波蘭軍官屍體,同時向全世界公開了這一發現。
  ●4月15日,蘇聯發表公報,宣稱這些波蘭戰俘是德軍入侵蘇聯之後落入德軍手中,被德軍殺害的。  ●1980年代末,戈爾巴喬夫解密了斯大林時代的秘密檔案,直指“卡廷慘案”內幕。  ●1987年4月21日,波蘭領導人雅魯澤爾斯基訪蘇,簽署了《波蘇意識形態、科學和文化領域合作宣言》。兩國曆史學家組成了聯合委員會,負責調查卡廷事件。
  ●1988年蘇聯首次同意波蘭人前往斯摩棱斯克,為“卡廷慘案”遇難者掃墓。
  ●1989年4月5日,波蘭一個代表團從卡廷森林取回泥土;18日,在華沙無名烈士墓舉行了卡廷死難者的安葬儀式。
  ●1989年11月下旬,波蘭馬佐維耶茨基訪問莫斯科,曾專門前往卡廷事件的墓地憑吊了波蘭死難者。
  ●1990年4月13日,蘇聯塔斯社在雅魯澤爾斯基訪蘇之際發表聲明,正式承認屠殺事件是“斯大林主義的嚴重罪行之一”,蘇聯方麵對“卡廷慘案”“深表遺憾”。
  ●同年9月,蘇聯軍事檢察院開始調查“卡廷慘案”問題。
  ●1991年,波蘭出版了關於卡廷等地被害者的最完整的名單,同年11月在卡廷挖墓調查。
  ●1992年10月14日,葉利欽總統的特使、俄羅斯國家檔案委員會主席皮霍瓦到達華沙,向波蘭總統瓦文薩移交了有關“卡廷慘案”的兩包“絕密檔案”複印件,總共20個文件,其中最重要的是聯共(布)中央政治局1940年3月5日關於槍決1.47萬名波蘭軍官和在獄中關押的1.1萬名波蘭公民的決定。波方立即將其中幾個重要文件予以公布。
  ●2007年波蘭決定將每年4月13日定為“卡廷”事件遇難者紀念日,9月,電影《卡廷慘案》在華沙全球首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