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08)
2008 (71)
一天一個蘋果,醫生見你磕頭。
飯後一杯茶,醫生餓得爬。
……
別當真,這些順口溜是隨便編的。
中國人相信順口溜。當年陳涉吳廣在大澤鄉起事反秦,事先編了“大楚興,陳勝王”;千年後,李自成造反,有專家李岩幫他編“吃他娘,穿他娘,闖王來了不納糧”。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杭州人說官話。”
別當真,這也是人編的。這叫“填充法”。你可以用“廣州”、“天津”、“蘭州”,……來取代“杭州”。
聽歌的記憶:
《酸棗刺》:童聲合唱抗日歌曲,銀鈴似的純淨天籟,想到中國人抗戰的犧牲慘重,由老及幼,無人能幸免,心裏極為痛楚。
《九九豔陽天》:十八歲愛人的分離,天真純潔的期待。隻有聽者知道,接下來是生離死別,動輒數十年……。
《大刀進行曲》:多少農民不知道歌詞,照樣被鼓舞得熱血沸騰。因為第一句是“大刀----向-----”,所以他們隻知道這首歌叫《大刀響》。
江水三千裏,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隻道早還鄉。
明,袁凱
“有緣皆孽,無情不癡。”此說動人,但是誇張不確。
葉公向孔子請教怎樣治理國事,孔子用六個字概括:“近者悅,遠者來”。後世小民將治國格言商業化,成為小客棧的店名。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作者的蕪雜;讀者的蕪雜。這是中國武俠小說的特點之一。
阿婆三五少年時,也曾東塗西抹來。
唐,裴逢
金庸小說的秘密:
用故事表述反中國社會傳統的“不可說”的事實,令人痛快之餘,不知道為什麽痛快:
清是“異族”,治國成就遠勝明朝;
漢人是正統,但是文明、開化外衣之內的狹隘偏見,不如“茹毛飲血”的契丹;
明教是異教,遭名門正派唾棄、圍剿。但是名門正派並不高明。
人民外流原因簡單,他們唾棄的是當時政府。子曰:“苛政猛於虎。”此之謂也。一定有人上升到“愛國”的角度來看,看者必是統治者鷹犬,或者有心躋身鷹犬行列者無疑。這些人以為,靠自己一派振振有詞的大義,殺人也不為過。
京劇樣板戲《沙家浜》以交響樂伴奏。指導員郭建光在陽澄湖畔有大段唱腔,引子是華麗的交響樂,描繪江南魚米鄉風光如畫。但是,越是華麗花俏,越顯得交響樂在這裏表現能力的貧弱,無力。
類似現象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