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生盜江湖

武生者,盜江湖之吳人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印度式邏輯(上)(轉貼)

(2007-08-22 07:20:19) 下一個

  
  (《呼吸·印度》書摘,作者/Shadow) 
  右手吃飯,左手如廁
  說到印度,大家應該稍微有點印象,是個‘右手吃飯,左手如廁’的國家。常常都會聽到人家問,去印度一定要用手吃飯嗎?一個派駐印度的韓國友人甚至說,他們之前做印度文化的講習訓練時,講師竟然要求他們將左手反綁在背後以右手吃飯,沒想到到了印度才發現根本不需要,一年下來也沒用手吃飯過,回想起來不禁啞然失笑。
  不過,他的這個矜持,卻被我打破了。因為我正是個熱愛用手吃飯的外國人,比印度人還愛用手吃飯。在我的威脅加利誘之下,我的朋友終於放開心胸,嚐試用手抓食。最後他也承認,其實還不糟嘛!
  用手吃飯真的比較好吃
  我也不是刻意要學印度人用手抓食。到印度的前兩個禮拜,都在觀光客較多的地方打轉,也習慣去觀光客的餐廳,與各國旅客為伍。有時吃印度菜,有時也吃其他國家的菜,一直習慣有刀叉、湯匙相伴。
  直到去了喀什米爾(Kashmir),一次我們誤打誤撞,闖進一個市集邊緣的小餐館,賣著喀什米爾傳統的羊肉料理。大概由於幾乎未曾有觀光客踏進去吧!我們從站在門口張望就吸引了店內所有人的目光。比手畫腳點的羊肉一上來,我們才真傻眼,因為沒有附湯匙。
  雖然老板最後了解我們的尷尬,硬是從廚房找了兩支湯匙出來,不過在餐館裏十幾道目光的注視之下,拿著湯匙卻怎麽也下不了手,索性學著當地人用手抓食起來。
  這麽一吃,竟然吃出興味來了!
  如果問印度人:‘為什麽要用手吃飯呢?’他們一定理所當然的說:‘因為這樣比較好吃啊!’事實上呢?真的,比較好吃!
  用自己的身體去盛接食物,再將食物送入口中,既自然又直接的觸感也將食物的原汁原味送到口中。手指像是先嚐過食物的質感和溫度,然後口,然後胃腸,嗅覺、味覺加上觸覺,湯汁的、黏稠的、幹燥的、熱的、冷的、粉末或是塊狀,身體多了一個器官,像是多開了一扇窗,去感受食物的性格分明。
  無形之中,覺得食物更可口了。在印度的旅行,時時刻刻要你用自己的五官去抓緊大地賜予的恩惠。我熱切愛上用手抓食的實在感,還一度誓言回到台灣也要持續下去。不過用手抓食的第一餐中國菜就燙得我哀哀叫,就像韓國人說的‘身土不二’,果然往往當地的習俗,甚至建築、衣著,都是因地製宜。
  有個笑話,說是一個英國的將軍受邀印度王公餐宴,見到餐桌上沒有刀叉非常不悅,王公卻和顏悅色的說:‘敢問將軍,你和夫人親熱時可要戴手套,還是透過第三者?’將軍無言以對。事實上,甘地夫人就在國宴上帶頭用手抓食。
  印度的天氣炎熱,咖哩中大部分的香辛料擁有消毒殺菌的效果。咖哩可配麵餅或飯,麵餅通常撕片卷成湯匙狀沾盛著咖哩,實在很難使用餐具,就像漢堡,甚至我們的潤餅,也很難用其他餐具吧?吃飯恐怕是外國人比較難以接受的部分,容易弄得汁水淋漓。
  餐館一定附設有洗手台,飯前洗手、飯後也直接去洗手,高級的餐廳會送上一盆浸了檸檬片的溫水,吃飯的過程是怎麽樣,就讓它是吃飯的樣子吧!與其信賴不知是否清洗完全,或不知是誰用過的餐具,還不如信賴自己用肥皂仔細清洗的雙手,這也算是另一種印度式的邏輯吧!
  而且好玩的是,印度南北都用手抓食,姿勢卻不盡相同。我用的是北印度人的方法,大致上隻碰到手指前兩節,感覺比較不會那麽狼狽。像喀什米爾人是將米飯抓起來,以四指和手掌的前端卷曲稍壓成長條狀,再用拇指往上推入口中,所以整個動作顯得比較斯文。
  相反的,南印度人就豪邁多了,幾乎都是用整隻手抓起飯放入口中,比較特別的是這樣容易散落,所以咀嚼的時候手也閑不下來,就在盤子或蕉葉上快速掃來掃去將飯粒集中,像是要把無聲的空白都填滿,有種默劇般的喜感。
  得到意外的友誼
  習慣了用手吃飯,附加的好處就是,得到許多意外的友誼。無論是在小村莊、印度朋友的家裏,或是當地餐館,往往他們見我這樣自然的使用右手吃飯,莫不睜大眼睛,甚至和我愉快討論用手抓食的經驗。一次和瑜伽老師一起吃飯,反而我習慣性的用手抓飯,老師卻拿起湯匙,我馬上笑說,不知道誰是印度人哩!
  老師卻說,其實印度人到餐廳用餐,多半是用湯匙舀飯(尤其是中上階層的印度人),但是在家裏吃飯一定用手。一次我受邀參加印度朋友的家庭聚會,他們多數都在海外待過很長的時間,但是這種親近的聚會,還是選擇用手抓食,用餐中笑語不斷,感覺非常棒!這個很像我們隻會邀請親密的親友來大啖蝦蟹,不必猩猩作態、顧作高雅,吃得汁水淋漓有點狼狽時,心也就開了,笑鬧之間將心的距離拉得更近。
  嚴重的文明依賴病
  右手吃飯,尚且不算太難;左手上廁所,就不是那麽容易了。
  其實去印度之前有點焦慮,心中盤算著要帶多少衛生紙的事情。
  知道自己將要進行一段不太短的旅程,去的又是據說沒有衛生紙的國度,我算算一天保守估計要用上一、兩包麵紙吧?三個月的旅程一百包麵紙也許不夠吧?一個帶著一百包麵紙旅行的人,聽起來很蠢,未免有點太小題大作了!到底其他的旅人都怎麽做呢?問人也不知從何問起。最後放棄去想它,為了精簡行李隨手抓了一把麵紙塞進去,大概有二十來包吧!
  沒想到抵達印度的一個禮拜之內,碰上了嚴重的腹瀉,所有帶去的麵紙都消耗殆盡。這麽一來被迫上街查看,才發現自己真是有夠窮緊張。台灣對於印度的消息真是好少而且片麵,但這早就是個被西方旅行者踩遍的地方,有錢可賺的生意誰不做呢!所以事實上,衛生紙這種事情,就不用擔心了。不過衛生紙這種文明依賴病,倒是在旅途中添了不少麻煩和笑話。
  到了印度,絕對能強烈感受到如廁的差異,不管是五星級旅館或是路邊的小餐廳,坐式馬桶旁邊必然有個平高的水龍頭,蹲式廁所則是在角落下麵放一個小塑膠杓子,意義非常明顯。而我們這種患有嚴重文明依賴病的旅客,當然是早就自備衛生紙。但問題來了,上完廁所衛生紙往哪丟呢?
  記得到印度不久之後,住進阿格拉(Agra)的一間小旅館。那晚我就發現馬桶不通,試著多用一些水想要通馬桶反而讓水位更滿,上麵漂浮了一大堆不明物體簡直惡心死了。隔天一大早我把旅館經理臭罵一頓,要求換房間,於是我們住進了隔壁的房間。傍晚回來時,碰見了住進我原來房間的旅客,是個年紀稍長在印度旅行已經快要一年的老美,出於關心問了一下廁所不通的問題。他嗬嗬笑,說是完全沒有問題啊!怎麽會這樣?我住的時候明明就糟透了!
  在印度人的認知裏麵既然沒有衛生紙這種東西,當然也不會有丟衛生紙的地方--垃圾桶,馬桶的設計不會足以負荷衛生紙的衝刷,更不要說街上雜貨店買來的衛生紙會有什麽環保溶解配方。原來胡亂把衛生紙投進馬桶造成大阻塞的罪魁禍首,其實就是我自己!竟然還怪罪別人,真是令人啞口無言……。
  剛到印度的人,當然不會了解這種事。後來我在南印度,也碰到一次,某個無知的觀光客將馬桶嚴重阻塞,更慘的是糞水橫流滿地,真是叫清掃的人欲哭無淚啊!從此以後,知道上廁所得自備塑膠袋,才不會舊事重演。
  改變的契機
  既然衛生紙這麽麻煩,也就慢慢學著入境隨俗,能夠少用一點衛生紙就少用,多多利用小水龍頭,自己當起人工免治馬桶。但是對我而言,小號還可接受,大號就心理障礙很大!
  一次我和幾個朋友聊天剛好說到這件事情,我和韓國朋友南希都深深覺得印度式的如廁方式是既自然又環保的方式,都好想遵循其法又不敢嚐試。結果另外一個朋友來佑卻說,他就是用印度式的如廁法,覺得很自然也沒什麽不好。我們一聽兩個女生抓著他拚命問,到底要怎麽做?要從前麵還是後麵?要拿著杓子嗎?要先用水還是……?要用多少水?搞得他滿臉尷尬連忙說:‘我不知道啦!反正就是這樣啦!’
  雖然沒個結論,那次的討論卻讓我獲益匪淺,原來其他的旅人可以做到身段這麽柔軟,一刹那我覺得自己放不下的那些事情不過是無謂的堅持。我從他身上學到要用更柔軟的心去體會這個土地上的一切事物。我們常說,身曆其境。一生中有多少時間待在這個異境的土地上,這短短的幾天,就用這些黏膩的接觸去體會所謂的印度式邏輯吧!
  即使我腦中這樣想著,身體卻無法馬上改變,果然還是需要一個契機。不久之後這個契機就降臨了,那就是--忘記帶衛生紙。隻好硬著頭皮去做,不過試過後覺得也還不糟嘛!原來印度的天氣炎熱,用水衝洗之後很快就幹了,並且還覺得頗清涼呢!畢竟如果我們手上沾到了不潔的東西,也不會用衛生紙擦擦就算了吧!況且用水洗還能預防痔瘡呢(瞧瞧免治馬桶)!這種認知上的邏輯沒有誰對誰錯,親身體驗過了就能明白其原因而互相體諒,這難道不就是‘尊重’的原點嗎?
  日子如魚得水了起來
  終於拋開了這兩項文明依賴病,碰到生存最重要的兩件事情之一(吃、拉),不再格格不入、百般為難,在印度的日子似乎更如魚得水起來。或許也剛好是身體逐漸習慣印度式的炎熱、印度式的邏輯,眼睛看想看的,耳朵聽想聽的,和想說話的人說話,日子變得好輕鬆。
  不過,說也奇怪,第一次用手抓食,第一次用手上廁所,第一次在路邊方便,第一次吐痰在地上,第一次往窗外丟垃圾,第一次吃下蒼蠅盤據的晚餐,第一次喝下路邊的檸檬水,第一次和三輪車夫在路邊為了5盧比吵得麵紅耳赤,第一次擠進令人呼吸困難的庶民公車,第一次坐進讓人動彈不得的火車……,我都覺得自己和這個國家又貼近了一點。這個國家巨大的擁擠、無奈、痛苦,或是單純、美好,都像敲釘子一次一點的敲進我身體裏麵,好像再也分不開了。
  現在回想起來,印度對我來說不是泰姬瑪哈陵,不是印度門,不是風之宮殿,卻都是存在這點點滴滴瑣事之中的甜蜜與痛苦。
  印度奇觀
  不過說到印度人在各種意想不到的地方隨處大小解,的確是一種奇觀。在路旁、在鐵道邊、在山上、在海邊,無所不在。尤其是每當你發現一處美景,總會伴隨著一坨坨的黃金,似乎印度人對於如廁環境也有著某種程度的堅持。更神奇的是不小心給你撞見了,他們不但不會羞赧,反而大喇喇的揮手,咧開嘴笑得很開心,好像在邀請你參加這天地間最自然的‘活動’。
  沒錯,如廁對於印度人來說,甚至是一種交際。一個朋友在南部著名的Kovalam(與馬爾地夫遙遙相對的一個美麗海灘)附近閑晃,離開主要沙灘1公裏外的小漁村卻一個觀光客也沒有。一天早上親眼目睹壯觀的情境--數十位漁民排成一大排蹲在海邊大小解,還一麵聊天談笑,如廁後最天然也最完美的方式就是讓大自然帶走這一切,不出一分鍾,海灘又恢複了以往的樣子,仿佛什麽事情都沒發生過。‘Oh my god!1公裏之外,就是Kovalam!’我們露出個賊賊的笑容。
  印度的確有很多世界盡頭般的廁所,如果你見過,大概就知道為什麽他們寧可在戶外解放……唔,又或者可以說是,習慣性在戶外解放,所以少數的廁所都變成虛有其表無人維護的建築。如果是在著名觀光景點間(如拉賈斯坦省)旅行,或者你是租車旅行,大概不需要擔心這種事情。
  出了拉賈斯坦省,通常都是停一些司機說好的商家,上前詢問廁所在哪,他們手一指後麵的小徑,通到的通常都是磚牆隨便隔起來,地上間隔擺上磚塊提供讓人踩腳用的地方,你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墊著腳尖閃避地上的黃金,一手揮蒼蠅一手掩鼻趕快完事。車站或巴士站的廁所也好不到哪裏去,最誇張的一次是在北印度一個幽暗積滿陳年灰塵的公車站廁所,竟有像電影裏的百年古堡般白色又超級粗、超過1公尺長的巨大蜘蛛網橫布其中,隻差沒有吸血鬼跑出來,真是嚇了我一身冷汗。要是你是印度人也不要到這種地方方便,寧可在樹叢間解決好一點。還好印度人沒有使用衛生紙的習慣,否則現在印度應該要被衛生紙掩沒了吧!
  什麽叫做文明?
  奇怪的是,回到台灣以後我看著堆滿白色紙張的垃圾桶,卻常常在想,什麽叫做文明?一個曾在印度旅行過一年的美國朋友更直截了當的說,我覺得我們才是不文明的那個。我們這些自以為文明的國家,這些自以為文明的習慣(甚至還要帶著睥睨的眼光看待別人),每年要用掉1940萬噸的衛生紙,造成每年9720萬棵樹因此被砍伐(世界自然基金會資料)。到底,誰才是文明的那一方?很懷念在印度的日子,生活變得簡單。用手抓食,用水洗淨,感覺自己從失真的城市世界,回歸到雙腳踩在土地上的一個個體,對自然充滿了敬畏和感激。
  印度,你真的好幹淨
  聽到我打算去印度,第一個舉雙手雙腳反對的人,就是我的爸媽。爸爸的理由是印度太髒了,媽媽的理由是印度太亂了。混亂和肮髒,是一般人對於印度的第一印象。
  關於這點,我無可反駁,隻能說害怕髒亂的人,還是不要隨便跑到印度比較好。不過對我來說,並不是為了享受而出門旅行,隻是想要看看這世界,張開自己的五感用力體驗這個世界真實的樣子。混亂和肮髒如果就是真實的樣子,那就來吧,一點都無所謂!我不會躲在安穩的殼內移動,也不會住在遠離塵囂的旅館,不會隔著保護罩觀看,不會過度神經質的擦拭。我想大口呼吸這裏的空氣(即使很臭),我想吃這裏的食物(即使吃完之後渾身咖哩味),我想踩遍每一吋土地(即使踩到牛糞咒罵不已),我想和每個人說話(如果我還有力氣的話),想知道每個人的生活。因為印度,全世界最有趣也最混亂的地方。
  德裏車站有尿騷味!
  由於機票的關係,旅人通常選擇首都德裏作為第一站。尤其是背包旅行的旅人,通常選擇在車站附近的帕哈市集落腳。印度的震撼彈,馬上就會炸開你的五官。
  從德裏車站開始,你以為走錯路置身廢棄工廠,大廳裏麵暗到幾乎不覺得有光線,人潮很多,有許多提著皮箱、背著行李的人來去,但是地上,隱約有著什麽在蠕動著,仔細一看,是數量龐大的壯觀人群躺臥在地,那是以車站為家的人們,身上的衣著和地板幾乎是同色的肮髒,黝黑的膚色也隱沒在背景中,露出閃亮的眼睛。好幾次不小心踢到被一塊布包裹的長形物體,不知是死是活心裏毛毛的,後來才知道好多印度人睡覺習慣這樣全身蓋住而眠。走出車站,迎接你的除了一擁而上的三輪車司機,還有一股濃厚、刺鼻的味道……我的天,尿騷味。
  這是怎麽一回事,公共廁所多少有點尿騷味,這我可以理解。但是這可不是普通濃烈,簡直可傳遍千裏!仔細觀察之下,車站外左前方就是所謂的公共廁所,而那也不過是堵白瓷磚牆--如果它曾經是白色的話,因為現在上麵覆滿了黃色的尿垢跟暗紅色的檳榔渣。這間公廁簡直就是為了隨處便溺的印度人量身打造,或者又隻是一個指示說‘嘿,請尿在這邊(集中管理)’這樣。但是可以想見,這樣簡陋的公共廁所,應該難以承受德裏一千三百萬人口的頻繁使用。
  而我們所居住的帕哈市集,正是一個典型的舊德裏。聲響震天、動彈不得的街道,空氣中充滿懸浮粒子,地上則布滿牛糞及果皮、紙屑、髒水。這使得觀察街上來來去去的旅人成了一種有趣的活動。露出驚慌失措表情者、捂著耳朵皺眉者、為了不要踩到路上的不明物體而躲躲閃閃失去重心者,或是對著牛拚命拍照者,應該是剛到印度的旅人,曾經我們也是如此;而在路邊怡然自得喝著印度奶茶,對於眼前的混亂習以為常,對於趨前糾纏不清小販無動於衷者,那應該是在印度旅行好一段時間的旅人。
  其實這也要看你想要什麽樣的旅行,你大可以選擇不要踏進舊德裏(真有遇過這種人),不過當然也就不會知道那樣巨大的混亂跟那樣密集的生存是怎麽一回事。
  印度不是沒有幹淨的地方
  現在想想,印度最髒亂的地方,通常都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大城市,如德裏、孟買,或是瓦拉那西,工業化的社會把城鄉距離拉大,許多人自鄉下到城市中來尋求一個機會,他們身無分文因此隻能選擇在生活品質惡劣的環境居住,甚至有的連居住都談不上,一卡皮箱(或是連個皮箱也沒有)就是全部家當以大地為家寄居在城市各個角落,例如德裏車站內居住的那些人,而更遺憾的是,許多人的家鄉居住品質卻要高出十數倍。
  印度不是沒有幹淨的地方,某些我去過的城市,像是果亞的首府Panjim,或是旁遮普省(Punjab)的Chandigarh,都是幹淨到令人不可思議的地方,甚至在很多鄉下,都是非常幹淨的地方。可惜通常旅人的足跡,不幸的都以那些大城市或知名的觀光景點而行,都是前述那種‘迅速暴增的城市人口’,因此我們的視覺、嗅覺和聽覺幾乎沒有平靜的一天。旅行久了之後,不知不覺也把那樣的髒亂當成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接受了。於是抱持著神奇衛生邏輯的印度人,成了印度旅行中最深刻的印象之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