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生盜江湖

武生者,盜江湖之吳人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話說上海話

(2007-05-11 10:01:17) 下一個
    有誌於上海方言寫作的人很多,但是總體來說還欠缺臨門一腳。不但如此,而且這一腳可能沒人踢得好。
  且聽我道來。
  中國方言中,粵語有最嚴謹的一套漢字規範。其次就是台語(閩南話),也有一套漢字可用。
  記得那年我孓身一人穿了一套滌卡中山裝來到香港,最驚訝的是兩件事情。一是能源的浪費:等車子的時候隨便找路邊小小一家蛋糕店數一數,竟裝了48支日光燈,而且大白天全都開著。要知道當時國內大學一間大大的教室要到晚上才開燈,一共才4支日光燈。第二件事情就是粵語像外語。我以為香港人都會說英語,結果錯了。過了相當一段時間以後才知道,大部分能說幾句英語的市民,說出來的和粵語也相差無幾。因為香港人的粵語中(來自英語的)外來語比例實在太高太高啦。
  方言擁有一套規範的漢字,分析起來有兩大原因:
  一、粵語(台語)和普通話差距實在太巨大。當地有相當大的一批人完全不會說,甚至完全聽不懂普通話,但地區的主流使用漢語媒體,需要用漢字交流。
  二、地緣政治因素。香港有幾十年“孤懸海外”的曆史,許多文化人不必響應“全國都說普通話”的號召,可以在報紙上用粵語文字恣意汪洋盡情寫作,把粵語描畫事物“抵死”的優點發揚了再發揚。台語還有另外原因。我是在鼓吹台獨的《台灣公論報》上首先看見全套台語漢字寫的專欄的。
  我在學習粵語的時候發現,粵語有自己的不太複雜、和普通話不盡相同的語法和規則。循規矩學習就一通都通了。比如說,知道“邊”字的意思是“哪(一個)”,就可以舉一反三:“邊位(個)”就是“哪一位”;“邊度”或者“邊處”就是“哪裏”;“邊一年”就是“哪一年”,等等……。上海話這個特點不明顯。
  上海方言文字規範的難處,從這些日子走廊裏各位朋友的寫作和跟貼上一覽無餘。你寫“上海寧”,大家懂。再寫下去,有兩個並列的現象:一、上海人看了也累,有時候得想好一會兒才明白;二、非上海人不喜歡了。
  姑且用李太太寫的《老朱這一世》的跟貼為例。李太太文字親切傳神,濃濃的上海味,我很喜歡。
  文章和跟貼一樣有鮮明特點,就是沒有用早就有的一些現成的詞。比如說:“登乏慣”(住不慣)的“乏”字,應為“弗”;同樣,“乏好意思”應為“弗好意思”;“交情不是一皚皚”(交情不是一點點)“一皚皚”應為“一眼眼”;“老朱厄爺俠氣愛國”(老朱的爸爸非常愛國)的“厄”應為“格”,“俠氣”應為“邪氣”……。
  “謝謝儂嘎幫村。”(謝謝你的幫忙)“謝謝儂格幫稱。”
  “故絲俠其好款,上海言語讀起來阿交乖親切!”(故事非常好看,上海話讀起來非常親切!)“故事邪氣好看,上海閑話讀起來交關親切!”
  更重要的是,文章和跟貼不能像粵語那樣,將文字全盤上海化。如“一下子就發掘出他們的長處”,沒有寫成“一下子就發掘出伊拉格長處”(就是這麽寫出來,也不夠鮮明)。原因很簡單,不規範的書麵上海話不夠用,邊寫邊編,太累啦,幹嗎呢。
  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有一本擁有幾位鴛鴦蝴蝶派作家的《禮拜六》雜誌,從上麵的許多小說一直看到近代、現代那些偶爾寫幾句上海方言的小說,我們可以知道,早就已經有了許多約定俗成的上海方言的寫法。
  大半個世紀過去了,今天喜歡寫文字的上海人還是“一中各表”,沒有因襲那些約定俗成了那些寫法,主要原因是,這種規範沒有生命力。
  中國的方言有個有趣的現象,沿海地區由北到南,方言的變化密度逐步增強。大致到長江以南,蘇、錫、滬、杭、甬為界,口音差別漸增,但彼此理解溝通勉強可以應付。同時,華東華西之間遼闊區間,川、鄂、湘、贛、浙西,漸變的方言也沒有給大家的溝通造成太大問題。但是沿海再往南去,到浙江的黃岩、青田、永嘉、溫州,再到福建、兩廣,各地方言百家爭鳴,就勉強溝通也辦不到了。
  上海人之中,上幾代人來自浙江寧波的人最多。上海話的口音、語法,和江蘇南部的蘇州,以及浙江中部的寧波話最為接近。上海話和普通話差別再大,也是“近親”。所以,說來說去,上海話還是在中國的“方言之林”中。你說“嘛”,人家說“哦,天津人”;你說“中”,人家說“哦,河南人”;你說“額”,人家說“哦,陝西人”;你說“阿拉”,人家說“哦,上海人”。
  現在全中國都開始說普通話,上海話建立文字規範更加不可能了。倒是中國的相聲一不能說色情,二不能說政治,半死半活的。上海話作為中國方言中一大主力,讓北方的相聲演員學了逗大家笑一場,那不錯,或者可以給一些不喜歡上海人的中國人取笑一下,也是好的。
  今天大家在走廊有意無意地用漢語文字將上海話切磋一番,也是緣分。若幹年以後,“此情可待成追憶”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dongfangshaoer 回複 悄悄話 頂! 十分有才:)
醜女的天空 回複 悄悄話 有句話:上海閑話戅(講)不來,米西米西唼(吃)鹹菜.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