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八:相見自是有緣
(2007-03-28 06:07:22)
下一個
看台灣《藝術家》雜誌知道,台灣故宮博物院那些限展級的古書畫,運來美國展覽有不少特別的規距要遵循。
原來所定送展的古書畫之中,有二十七件自五代到元初的名家精品,本來就屬於“限製展覽”級的收藏品。
其中經過審查不得出國的八件中: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鬆風圖”,宋時大理國描工張勝溫畫“梵像卷”等四件是屬於珍希罕品;宋徽宗的“臘梅山禽”,趙伯駒的“漢宮圖”,宋人畫“如來說法圖”和崔白的“雙喜圖”等四件則情況不佳。
其餘的十九件,由於每件的展覽期限是四十天,所以分為四組,以六件,四件,四件,五件的比例,分別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華盛頓特區國家畫廊展出。
紐約展出的六件是:唐代懷素“自敘帖”、五代“丹楓呦鹿”、宋代範寬“臨流獨坐圖”、宋徽宗“詩帖”、南宋夏圭“溪山清遠卷”、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其它稍後在美國輪流展出的十三件是:晉王曦之“平安何如奉桔三帖”、唐孫過庭“書譜”、唐顏真卿“祭侄文稿卷”、南唐巨然“層岩叢樹”、宋米芾“蜀素帖”、宋馬遠“華燈侍宴圖”、宋佚名“折檻圖”、宋文同“墨竹”、宋佚名“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宋蘇轍“寒食帖”、宋馬麟“靜聽鬆風圖”、元劉貫道“元始祖出獵圖”、元趙孟兆頁“鵲華秋色圖”。
想要看這十三件珍品的人,就得在一年中,分別到芝加哥、舊金山和華盛頓三個地方去走一遭才行。專程走三次,相當奢侈。
為這次展覽所特別出版的《擁有過去》一書由於出版得早,其中載有所有這二十七件限展精品圖文並茂的介紹。從書上看,孫過庭的“書譜”、米芾的“蜀素帖”、蘇轍的“寒食帖”都象有魔力輻射似的,讓人愛不釋手。書上的畫由於縮印比例太大的緣故,就沒有書帖那麽強的魅力。
非限展品其實也都是極精的精品。其中有九件非屬限展級的珍貴古畫:五代關同的“關山行旅軸”、宋劉鬆年畫“羅漢軸”、宋夏圭“山水軸”、宋人“子母雞圖軸”、元吳鎮“洞庭漁隱軸”、元倪瓚“鬆林亭子軸”、明邊文進“三友百禽軸”、明馬轍“春塢春居圖軸”、明唐寅“陶穀贈詞圖軸”,就是因為舊有裂痕折痕,狀況不佳而“留中不發”的。
由此我想到了一個長遠的問題。壁畫、扇麵、匾額等以外,中國畫傳統是卷起來保存的。卷起來的畫一是易於收藏,二是保護了畫麵。中國畫數量特別多,許多人還愛畫長卷。卷藏順理成章。許多畫如果當年一開始就是展開陳列,或裝在鏡框裏的話,肯定保存不到今天。
問題在於,畫看好了要卷回去,下一次又要被展開來再看。年歲一多,什麽畫也受不了這種折騰。所以,我可以確定地預見,過若幹年,收藏條件進步到某種程度以後,珍貴古舊的中國畫卷一定得全部展開來收藏。這不一定是個好消息。因為與此同時,在展覽技術和複製技術進一步發展的條件下,民眾直接看見國寶真跡的機會將越來越小。
想到這一點,盡管後會難期,心裏還是有滿足的感覺。相見自是有緣。
(本係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