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佛,蓮花生大士,宗喀巴大師-----敏公上師談佛的正知正見

(2007-12-13 19:07:24) 下一個
佛,蓮花生大士,宗喀巴大師-----敏公上師談佛的正知正見
我們學習佛教裏邊,經常聽說這句話:“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的正知正見到底是什麽?這個問題,我們一定要探討一下。因為,大家都知道“見地要正”,怎麽樣的見地叫正呢?佛教裏邊,講見地的也有好多宗派,不盡相同。在西藏大德分析,大概把它總歸納成類,成為四種:

一種是有部的,講一切法都是有的,不講空的。就是說,把宇宙一切法講清楚,它的空性沒有提到,這是有部。如說:“三世諸法,因性果性,隨其所應,次第安立,體實恒有,無增無減,但依作用,說有說無。”有部說“三世一切有”,三世 ——過去、未來、現在的法都是有實體的,但補特伽羅是沒有的,說“無我唯諸蘊”。人我是沒有的,其實體就是法,由薩迦耶見錯執為有補特伽羅,即所謂“法有人空”。這是佛陀對一般初機的人這麽說的,使他能證到人我空。他們也是有依據,不是隨便亂說的。對起步低的機,這麽說是契合的。因為對每個法搞清楚了之後,就知道確實沒有一個“人我”存在。對外,破外道所執常一自在之我;對內,破凡夫執有獨立實有的我。這樣行持才不會錯誤,認真去修行。如果真的假的搞不清楚,有些人會不在乎,反正都是假的,不認真去做了。

第二種是經部。經部的理論,是在有部的基礎上提高了一步。他們不許三世實有,隻許現在。在蘊處界三科中,他們認為蘊處是假,唯界是實。又不許不相應行法為實有,並且認為三個無為法也非實有。在一切法中,安立了許多法非實有
,為大乘法空奠了基礎。

第三種唯識宗(或稱瑜伽行派)。唯識宗的見地說:不但過去、未來之法是空,就是現在法,所取的一切外境,連能取的心也是空的,都是唯識所現的。那就是說,把心外諸法能取所取都空掉了,隻剩下依他起的識 ——阿賴耶識。

到第四種中觀宗,他們的見地,根本否定了阿賴耶識,說一切法,不論內外,都是自性空,那就是一空到底了。

以上所說,就是西藏的大德,對佛教宗派的知見。
綜合的分析,大致可以分四大類:
第一類說一切法都是實有的,唯“我”是假。
第二類是同意色、心實有,而說心不相應行及過去、未來,及無為是假有的。
第三類,不管過去、未來、現在,遍計執能所二取都是空的,隻有依他、圓成是實在有的。
第四類,是最高層次的,不但心外諸法空,內心也是自性空,沒有實體的。它說一切法,從色、受、想、行、識,乃至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連最高的無上正等菩提,都是自性空。這一切法,在《大般若經》裏反複地說,每一番都
說了一大套,很多很多,這些法都是自性空,都是緣起安立,一點自性或自體也沒有的。

所謂中觀正見,既要離斷,又要離常,即中道見。佛法就是講中道的。佛法裏麵根本的理論是緣起,一切緣生法,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既不是常的,又不是斷的。斷常二邊,一般認為執有是常邊,執無是斷邊,這麽說,有的時候會感覺比較籠統、含糊。我們再說得精確一點:沒有的東西說它是有的增益執,這個叫常邊;有的東西說它是沒有的損減執,這是斷邊。中觀說一切法都沒有自性,唯由名言安立。若執一法稍有一點自性,不是由名言安立的,就是微細的實執。而緣起不謬的因果,名言安立的是有的。這二個不但不相違,且互相輔相成,這就是中觀的正見。我們天天念《上師供》:“生死涅槃纖毫自性無,緣生因果如如不虛誤,二互不違相助以出生”,就是這個意義,不落斷常二邊。

中觀的正見是說:一切法,它的自性是沒有的,並不是說它的現象沒有,作用沒有。我們睜著眼睛,看:大殿、燈光、花、香,還有佛像,怎麽說是沒有的呢?若是沒有,你眼睛看到的是什麽?這從世俗諦、名言上是有的,但是他的自性,是沒有的!什麽叫自性?這個法,他自己能夠獨立存在,不依靠其它一切緣起的,這叫自性。這個自性,是一切法都沒有的。

這個正知正見,從釋迦佛親傳下來,並授記,將來佛滅度後,有龍樹菩薩,能夠繼承發揚這個正知正見的。龍樹菩薩又傳他的弟子提婆論師,由月稱論師等輾轉傳到蓮花生大士,乃至阿底峽尊者,直至宗喀巴大師。這個傳承,是貫穿了這個正知正見的,也就是應成派的中觀見。

這個見,我想再重複一遍:一方麵既看到世出世間因果絲毫不爽,一點不錯,另方麵又看到這些因果法的本身,是因緣和合,名言安立,一點自性也沒有的。雖然沒有自性,而緣起作用是一點不錯的。空是空它的自性,並不是說什麽都空掉了;有,是有它的現象,有它的作用,並不是有自性存在的有。正因為它自性空,所以可以變出各式各樣的緣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