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許多中年在美華人一樣,我家裏也有一台卡拉OK兩萬首,若幹支麥克風,除了逢年過節,很少有人唱。我和我的同齡人,大多唱起老歌搖頭晃腦,跟著九十年代膾炙人口的一些流行歌曲也還勉為其難,聽到近幾年的新歌基本就一片茫然了。
這個星期是感恩節,有一迭PARTY,十有八九要引吭狂嚎。出於對別人耳朵的尊重,我昨晚臨陣磨槍,一麵遛嗓子,一麵做深情狀。從《濤聲依舊》到《心太軟》,從《深秋的黎明》到《陪你到天亮》,嗓子遛著遛著卻不知不覺回到了鄧麗君:
綠草蒼蒼
白霧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中國大陸,鄧麗君的歌聲是一次巨大的文化衝擊,是一代人青春的符號。後來文人曾指出,《月亮代表我的心》,《小村之戀》比朦朧詩更簡單直接,因而也更普遍地帶來了新的審美意識。有不止一人對我提起過,是聽了鄧麗君才開的情竇。我由於裏比多發生較早,是因為情竇已開所以喜愛鄧麗君。第一次聽到《我心深處》時,正在單相思的季節,走火入魔地低唱:
多少情感
在我心深處
直到今天
從沒有向你吐露
二十七年後,這些歌詞仍然連想都不想就能背出來。當年聽鄧麗君,是用磚頭式錄音機聽的卡帶。錄音帶自然多不是原版帶,聲音發悶,字音含混。這些歌詞是要反複聽很多次才聽明白的,自然記得牢靠。有一句“翠湖帶雨含煙”,是和老爸一道聽了一晚才一字一字確定的,當時的欣悅,頗有破解了哥德巴赫猜想感覺。
在歌聲的重複裏,我度過了十八歲的夏天。我獨自住在父親的辦公室裏,在無眠的夏夜,我有時會去校園裏逮幾隻螢火蟲放在火柴盒裏,然後再放出來讓它們在我的屋裏飛來飛去。
那時,鄧麗君的魅力是無遠弗屆的,並不僅限於年青一代。家父時已年過花甲,平素不免拿著學者與長者的範兒,卻在那個炎熱的夏天,時常光著上身,搧著大蒲扇,搖頭眯眼地聽鄧麗君。因為鄧麗君還屬於腐蝕青少年的靡靡之音,他也就不多說,隻管在家裏聽聽。
昨夜,《詩意》依舊讓我感動。那兒有一種純情,不知是屬於她的歌聲,還是屬於我們的青春時代;也許,那僅僅是記憶編造的又一次幻境罷了。
默默地
在追尋
追尋往事
那段歡樂時光
那段美麗的夢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