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解放》/前言(轉載)
(2006-01-17 12:14:57)
下一個
《動物解放》
[英]彼得·辛格
致中國讀者
1975年初版序
1990年再版序
前 言
第01章 一切物種均為平等
第02章 殘暴的動物實驗
第03章 工廠化農場的悲慘世界
第04章 做一個吃素的人
第05章 人主宰一切
第06章 物種歧視在今天
譯者後記/孟祥森
譯者後記/錢永祥
附錄:世界部分動物保護組織索引
前 言
中國民間環保團體“自然之友”榮幸地得到《動物解放》一書作者彼得·辛格
教授的同意,在中國出版本書;作者還特地為中國讀者撰寫了前言,在此我們謹對
辛格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謝。
《動物解放》一書在當前國際綠色思潮中有很大影響。其中的基本論點對於經
曆著經濟快速發展,目前又麵臨“擴大內需”壓力的中國消費者來說,當然有著重
要的思考價值。
正如作者在其《致中國讀者》中所指出的,當西方人開始認識到素食的價值的
時候,中國的肉、蛋、奶類食品消費量卻在猛增。在中國經濟發達地區和部分富裕
人口中,肉食(含蛋、乳製品)過度消費現象肯定存在,“減肥”之風的興起可說
是一個旁證。然而問題還不止於此,當前與腐敗俱來的吃喝風還造成了肉食和其他
食品的大量浪費:人們用寶貴的資源和能源換得的食物甚至還沒有被吃就被扔掉了,
飯店中每一張杯盤狼藉的餐桌幾乎都是一個證明。如果對全國餐飲業每年直接拋棄
的食物做個統計,其結果一定極其驚人。更有甚者,某些人已不滿足於常規的肉食,
而更鍾情於“野味”,從而導致農村中對各種野生動物滅絕性的捕殺。總之,在今
日中國,很有必要以環境和生態的眼光,對“腦滿腸肥”和“食不厭精”者和“朱
門酒肉臭”現象另作一種詮釋。
然而,作者引用對中國農村人口飲食結構與健康狀況的一項調查來證明素食對
人體的好處,卻不免使人存疑。人們都知道,在中國的廣大貧困地區,還有上億人
口目前未能解決溫飽問題,常年累月隻能靠糠菜糊口,食物中幾乎見不到葷腥。他
們也許少有城市中的“富貴病”,但來自或下過農村的人都知道,由於飲食中缺乏
必要的動物蛋白和脂肪,他們中的許多人——特別是兒童——的體質,都有營養不
良的症狀:發育不良、體型矮小、智力障礙、關節炎、皮膚病、婦女病、早衰,等
等。把他們當成因“素食”而保持“健康”的榜樣,從而證明“不吃肉”的好處,
聽起來有點像是“何不吃肉糜?”的另一種版本,不夠公允,也難以讓人信服。
食物鏈的形成是自然法則,靈長類在自然狀態下也吃動物性食物。這裏,並沒
有絕對的道德原則,人類適當的肉食也並不違背自然規律。問題隻在於“適度”與
“過度”的界限。正是在這裏,本書為我們提供了反思的充分根據和空間。
“自然之友”作為關注環境與生態保護的組織,向大家推薦本書,但對人類貪
婪和饞嘴的天性不抱幻想。如果讀過本書的人中有一部分受其影響,從此能夠自覺
地對自己的飲食有所節製,也就算滿足了我們出版本書的初衷。
199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