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文明

西亞 - 耶路撒冷:猶太文化; 東亞 - 東方聖城:儒家文化。[敬天道,尊祖宗。]
正文

中國醫藥史話(轉載)03

(2005-12-22 03:25:32) 下一個
四 從人痘到牛痘   我國發明的人痘接種法,不但有效地保障了兒童的健康,而且不久流傳到國外 ,對世界的保健事業也作出了貢獻。   我國的人痘接種法,不久即引起其他國家的注意與仿效。清康熙二十七年(西 元一六八八年),俄國首先派醫生來北平學習種痘及檢痘法。據史籍記戴:“康熙 時俄羅斯遣人至中國學痘醫,由撒納特衙門移會理藩院衙門,在京城肄業。”這是 文獻上記載的最先派醫生來我國學習種痘的國家。   十八世紀,我國的人痘接種術由俄國傳至土耳其,英國駐土耳其大使人蒙塔古 (M. W. Montague 1689-1762)在士坦丁堡看到當地人為孩子種痘以預防天花,效 果很好,頗為感動。由於她的兄弟死於天花,她自己也曾感染此病,因此,她決定 給她的兒子接種人痘。一七一七年在大使館外科醫生的照顧下,為她的兒子種了人 痘,事後,她把成功的消息寫信回國告訴了她的朋友。一七一八年六月蒙塔古夫人 返英後,又大力提倡種痘,從此,人痘接種術在英國流傳起來。隨後,歐洲各國和 印度也試行接種人痘,十八世紀初葉,非洲北部突尼斯也推行此法。   西元一七四四年,杭州人李仁山去日本九洲長崎,把種痘法傳授給折隆元、堀 江元道兩人。乾隆十七年(西元一七五二年),《醫宗金鑒》傳入日本,於是種痘 法在日本也流傳起來。   中國的種痘法傳入歐洲後,遭到頑固保守分子的反對,他們責罵種痘是“狂人 ”的邏輯,一些基督教牧師胡說“天花是上帝的天恩”,凡人不能逆天行事。有些 國家竟出令禁止種痘。當時,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卻倍加讚揚。他在《談種痘》 的信中寫道:“我聽說一百年來中國人一直就有這習慣,這是被認為全世界最聰明 最講禮貌的一個民族的偉大先例和榜樣。”   自從中國的種痘術傳入英國以後,在英國流傳達四十年。英國的一個鄉村醫生 琴納(E. Jenner1749-1823)幼時也種過人痘,後來他在行醫過程中,從擠牛乳的 婦女知道:得過牛痘後就不會再生天花了。琴納由此得到啟發,想到這可能是牛痘 使他們對天花產生了抵抗力,於是在一七九六年五月十四日琴納首次從正在患牛痘 的擠奶女孩手上,沾了一些痘漿接種在一個八歲的未患天花的男孩手臂上,接種部 位生了一個典型的牛痘,六周後琴納特意給這個男孩接種天花痘漿,結果這個男孩 安然無恙,證明他對天花有免疫力。後來,經過反覆試驗,證明接種牛痘後確能預 防花。   西元一八0五年(清嘉慶十年),種牛痘法由澳門葡萄牙商人傳入我國,因為 牛痘比人痘更為安全,我國民間也因此用牛痘。這說明我國不僅善於發明創造,同 時也善於接受外來的文化。 肘後備急方   一千六百年前,我國曾產生過一部既適於急診之用,又便於臨床診療應用的中 醫書,這就是西元四世紀前葉,葛洪編著的《肘後備急方》。這部醫書之所以有“ 肘後”兩字,意思是說可以把它藏於“肘後”衣袖之內而隨身攜帶,以便醫生在進 行緊急診療時,能隨時取出參考應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肘後備急方》的性質 ,跟我們現在所稱的“臨床診療手冊”,確是很相似的。   由於為了“備急”,所以這本書內所介紹的藥物,多數是那些能夠“就地取材 ”容易得到的。有些藥物,即使是一時之間不能就地取得而需購買,其價格也多半 是比較低廉的。葛洪在書的自序裏,批評有些人編著的醫書雖然標榜為“備急”, 卻往往不能簡要地闡述病症性質,而所介紹的藥方,又多是居住於窮鄉僻壤的貧苦 病家所不能立時辦到的珍貴藥材。葛洪有鑒於此,所以他在書中更多地采集了民間 的單方與驗方,從驗(有效應)、便(便利)、廉(價廉)三方麵去著眼。   作為“備急”,書的開頭首先記述了急救,其中有搶救卒中(中風)、昏迷、 暴死、急腹症等。在搶救突然昏迷病人的措施裏,記述了用指甲陷壓患者唇上的“ 人中”穴位,或者灸唇下的“承漿”穴位,這是行之有效的簡易急救法。此外,還 介紹了用半夏研成粉末,吹入患者鼻中;或是將乾菖蒲搗碎製成如棗核大的藥丸, 置於患者舌下以急救昏迷。   對於常見的疾病,《肘後備急方》作了較詳細的記述。其中有:傳染病與寄生 蟲如霍亂、傷寒、瘧疾、結核病、天花、麻瘋、腸寄生蟲病等;營養缺乏病如腳氣 病;胃腸道疾病如飲食困難、食物中毒;精神神經病如癲癇、狂躁,外科如膿腫、 腫塊、蟲獸咬傷、疥瘡、皮膚病。還有五官科疾病、藥物中毒、酒醉、誤吞異物、 突發等。症狀的敘述則有咳嗽、中風、水腫、黃疸、腰痛、眩暈等等。全書記載的 疾病種類很多,內容頗為豐富,可以說幾乎包括臨床醫學各科。   對結核病症狀的多樣性,《肘後備急方》描述得很翔實。書中說患者往往有畏 寒發熱,時日頗長,精神恍惚不寧,悶悶不樂,渾身感到不適但卻察覺不出何處明 顯的痛苦;飲食乏味,四肢無力。這些症狀往往長年累月,逐漸地出現全身遲鈍、 衰弱以至死亡。並且指出這種有相當大的傳梁病,甚至引起全家傳染造成“滅門” 的嚴重後果。書中還說到,過度勞累,或者大病後尚未複原之時,均易誘發引起結 核病。   天花這種烈性傳染病的症狀,《肘後備急方》最早對它作了詳細地描述。書中 說其症狀為頭麵部與四肢發出豌豆大小的皰疹,短期內即蔓延到全身,皰內有“白 漿”,皰隨時會破隨時又會發出新的。若不及時治療,嚴重的多引致死亡。若醫治 好,患者的麵部出現紫黑色瘢痕,經過一年,顏色才漸消退。   對於腳氣病,《肘後備急方》記載說嶺南人更多罹患,其症狀為最初微微感到 下肢疼痛麻木,或兩小腿微腫,或走路、站立時感到腳軟無力,或小腹感覺有些遲 鈍。有一種腳氣病表現為小腹腫脹的往往會引起死亡。這表明當時已認識到心髒型 腳氣病的嚴重症候。對於腳氣病的治療,《肘後方》記載了用大豆、小豆、牛奶等 組成的方劑,現在我們知道,這幾種食物所含的維生素乙,是比較容易被人體所吸 收的。上述這些正確的記載是世界醫學史上最早的。   《肘後備急方》對麻瘋病症狀的描述,也是很具體。說開始時皮膚的感覺漸漸 變得不靈敏、或者皮膚上感到有蟲爬行一樣的發癢,或出現赤黑色的皮膚。指出它 的後果是嚴重的,書中已有對麻瘋病人隔離的記載。   對疾病的診斷,《肘後備急方》記載了黃疸患者的診斷依據。說這種病人開始 為眼白“鞏膜”發黃,逐漸地麵部及全身都泛黃,提出還可借助檢查小便來確診, 方法是讓患者小便解在白紙上,紙會產生黃顏色。此外,還介紹了用手指檢查小腿 浮腫的方法,說“按之沒指”——手指按在浮腫處,局部會出現凹陷。   我國醫學注重預防,這在《肘後備急方》中也有反映,例如在發生疾病流行之 年,主張全家人每月定期服藥預防。   水腫與腹水病人的飲食需“忌鹽”,這在現在來說,是很多人知道的。但早在 《肘後備急方》裏已提出了水腫、腹水病人“勿食鹽”的主張。並且提出要“常食 小豆飯、飲小豆汁、鮮魚佳也。”還介紹了羊肉、胡燕、鴨子、蛋黃等富於營養價 值的食物。   對於疾病的治療,除了藥物針灸、按摩之外,《肘後方》裏還介紹了冷敷、熱 敷、水療等方法。此外,書中還引用了古代好些中醫文獻資料,其中有些中醫文獻 後已散佚,因此這本古代的“臨床診療手冊”,從存保古代一些寶貴的資料來說, 也是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肘後備急方》比較注意當時行之有效的經驗,書名不冠以“黃帝”、“神農 ”等字樣。作者在自序裏說:“世俗苦於貴遠賤近,是古非今,恐見此方無黃帝、 倉公、和鵲、逾跗之目,不能采用,安可強乎!”這是作者對一些“厚古薄今”者 的感歎和批評。當然,限於當時的環境困素,書中也存有錯誤的內容,然而,其成 就還是主要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