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文明

西亞 - 耶路撒冷:猶太文化; 東亞 - 東方聖城:儒家文化。[敬天道,尊祖宗。]
正文

《孟子》II

(2005-06-13 05:14:07) 下一個
「然則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歲,子之民,老羸轉於溝壑, 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曰:「此非距心之所得為也。」 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為之牧之者,則必為之求牧與芻矣。求牧與芻而不得, 則反諸其入乎?抑亦立而視其死與?」曰:「此則距心之罪也。」 他日,見於王,曰:「王之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 為王誦之。王曰:「此則寡人之罪也。」 公孫醜下·第五章 孟子謂□U+9F03曰:「子之辭靈丘而請士師,似也,為其可以言也; 今既數月以,未可以言與?」 □U+9F03諫於王而不用,致為臣而去。 齊人曰:「所以為□U+9F03則善矣;所以自為,則吾不知也。」 公都子以告。 曰:「吾聞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有言責者,不得其言則去。 我無官守,我無言責也;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餘裕哉!」 公孫醜下·第六章 孟子卿於齊,出吊於滕,王使蓋大夫王□為輔行。王□朝暮見,反齊滕之路, 未嚐與之言行事也。 公孫醜曰:「齊卿之位,不為小矣;齊滕之路,不為近矣,反之而未嚐與言行事, 何也?」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公孫醜下·第七章 孟子自齊葬於魯,反於齊,止於贏,充虞請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 使虞敦匠事。嚴,虞不敢請;今願竊有請也,木若以美然。」 曰:「古者棺槨無度,中古棺七寸,槨稱之;自天子達於庶人;非直為觀美也, 然後盡於人心。 「不得,不可以為悅,無財,不可以為悅;得之為有財,古之人皆用之, 吾何為獨不然? 「且比化者,無使土親膚,於人心獨無□乎? 「吾聞之也:君子不以天下儉其親。」 公孫醜下·第八章 沈同以其私問曰:「燕可伐與。」孟子曰:「可。子噲不得與人燕, 子之不得受燕於子噲;有仕於此,而子悅之,不告於王,而私與之吾子之祿爵; 夫士也,亦無王命而私受之於子:則可乎?何以異於是!」 齊人伐燕。或問曰:「勸其伐燕,有諸?」曰:「未也。沈同問:『燕可伐與?』 吾應之曰:『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曰:『孰可以伐之?』則將應之曰: 『為天吏則可以伐之。』今有殺人者,或問之曰:『人可殺與?』則將應之曰: 『可。』彼如曰:『孰可以殺之?』則將應之曰:『為士師則可以殺之。』 今以燕伐燕,何為勸之哉!」 公孫醜下·第九章 燕人畔。王曰:「吾甚慚於孟子。」 陳賈曰:「王無患焉。王自以為與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惡,是何言也!」 曰:「周公使管叔監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 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盡也;而況於王乎?賈請見而解之。」 見孟子,問曰:「周公,何人也?」曰:「古聖人也。」 曰:「使管叔監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諸?」曰:「然。」 曰:「周公知其將畔而使之與?」曰:「不知也。」「然則聖人且有過與?」 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過,不亦宜乎? 「且古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古之君子,其過也, 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 又從為之辭。」 公孫醜下·第十章 孟子致為臣而歸。 王就見孟子曰:「前日願見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今又棄寡人而歸, 不識可以繼此而得見乎?」對曰:「不敢請耳,固所願也。」 他日,王謂時子曰:「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養弟子以萬鍾, 使諸大夫國人皆有所矜式。子盍為我言之。」 時子因陳子而以告孟子,陳子以時子之言告孟子。 孟子曰:「然。夫時子惡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辭十萬而受萬, 是為欲富乎? 「季孫曰:『異哉子叔疑!使己為政,不用則亦已矣,又使其子弟為卿。 人亦孰不欲富貴?而獨於富貴之中,有私龍斷焉。』 「古之為市者,以其所有易其所無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賤丈夫焉, 必求龍斷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為賤,故從而征之, 征商自此賤丈夫始矣。」 公孫醜下·第十一章 孟子去齊,宿於晝。 有欲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應,隱幾而臥。 客不悅曰:「弟子齊宿而後敢言,夫子臥而不聽,請勿複敢見矣。」 曰:「坐。我明語子。昔者魯繆公無人乎子思之側,則不能安子思; 泄柳申詳,無人乎繆公之側,則不能安其身。 「子為長者慮,而不及子思;子絕長者乎?長者絕子乎?」 公孫醜下·第十二章 孟子去齊,尹士語人曰:「不識王之不可以為湯武,則是不明也;識其不可, 然且至,則是幹澤也;千裏而見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後出晝,是何濡滯也! 士則茲不悅。」 高子以告。 曰:「夫尹士惡知予哉!千裏而見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豈予所欲哉! 予不得已也。 「予三宿而出晝,於予心猶以為速。王庶幾改之;王如改諸則必反予。 「夫出晝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後浩然有歸誌。予雖然,豈舍王哉!王由足用為善; 王如用予,則豈徒齊民安,天下之民舉安。王庶幾改之,予日望之。 「予豈若是小丈夫然哉!諫於其君而不受,則怒,悻悻然見於其麵, 去則窮日之力而後宿哉!」 尹士聞之曰:「士誠小人也。」 公孫醜下·第十三章 孟子去齊。充虞路問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聞諸夫子曰: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時,此一時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 「由周而來,七百有餘歲矣。以其數則過矣;以其時考之,則可矣。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吾何為不豫哉!」 公孫醜下·第十四章 孟子去齊,居休。公孫醜問曰:「仕而不受祿,古之道乎?」 曰:「非也。於崇吾得見王,退而有去誌;不欲變,故不受也。 「繼而有師命,不可以請,久於齊,非我誌也。」 滕文公上·第一章 滕文公為世子,將之楚,過宋而見孟子。 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 世子自楚反,複見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 「成U+89B8謂齊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 顏淵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公明儀曰:『文王我師也,周公豈欺我哉!』 「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裏也,猶可以為善國。 書曰:『若藥不暝眩,厥疾不瘳。』」 滕文公上·第二章 滕定公薨。世子謂然友曰:「昔者孟子嚐與我言於宋,於心終不忘。 今也不幸至於大故,吾欲使子問於孟子,然後行事。」 然友之鄒,問於孟子。孟子曰:「不亦善乎!親喪,固所自盡也。 曾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矣。』 諸侯之禮,吾未之學也。雖然,吾嚐聞之矣:三年之喪,齊疏之服, U+98E6粥之食,自天子達於庶人,三代共之。」 然友反命,定為三年之喪。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國魯先君莫之行, 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於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誌曰:『喪祭從先祖。』 曰:『吾有所受之也。』」 謂然友曰:「吾他日未嚐學問,好馳馬試劍。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 恐其不能盡於大事。子為我問孟子。」然友複之鄒,問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聽於□宰; □粥麵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 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風必偃。』是在世子。」 然友反命。世子曰:「然。是誠在我。」五月居廬;未有命戒,百官族人, 可謂曰知。及至葬,四方來觀之,顏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悅。 滕文公上·第三章 滕文公問「為國。」 孟子曰:「民事不可緩也。詩雲:『晝爾於茅,宵爾索□;亟其乘屋, 其始播百穀。』 「民之為道也: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無恒心,放辟邪侈, 無不為已。及陷乎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 「是故,賢君必恭儉,禮下,取於民有製。 「陽虎曰:『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 「夏後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 徹者;徹也,助者,藉也。 「龍子曰:『治地莫善於助,莫不善於貢。』貢者校數歲之中為常。 樂歲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為虐,則寡取之;凶年糞其田而不足,則必取盈焉。 為民父母,使民□□然,將終歲勤勤,不得以養其父母,又稱貸而益之, 使老稚轉乎溝壑: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夫世祿,滕固行之矣。 「詩雲:『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為有公田。由此觀之,雖周亦助也。 「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 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人倫明於上,小民親於下。 「有王者起,必來取法,是為王者師也。 「詩雲:『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文王之謂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國。」 使畢戰問「井地。」孟子曰:「子之君,將行仁政;選擇而使子,子必勉之。 夫仁政必自經界始;經界不正,井地不均,穀祿不平。是故,暴君汙吏, 必慢其經界。經界既正,分田製祿,可坐而定也。 「夫滕,壤地褊小:將為君子焉,將為野人焉;無君子莫治野人, 無野人莫養君子。 「請野九一而助,國中什一使自賦。 「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畝。 「餘夫二十五畝。 「死徒無出鄉,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 「方裏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 公事畢,然後敢治私事;所以別野人也。 「此其大略也;若夫潤澤之,則在君與子矣。」 滕文公上·第四章 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自楚之滕,踵門而告文公曰:「遠方之人,聞君行仁政, 願受一廛而為氓。」文公與之處。其徒數十人,皆衣褐,捆屨織席以為食。 陳良之徒陳相,與其弟辛,負耒耜而自宋之滕,曰:「聞君行聖人之政, 是亦聖人也,願為聖人氓。」 陳相見許行而大悅,盡棄其學而學焉。陳相見孟子,道許行之言曰: 「滕君,則誠賢君也。雖然,未聞道也。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 今也滕有食廩府庫,則是厲民而以自養也。惡得賢!」 孟子曰:「許子必種粟而後食乎?」曰:「然。」「許子必織布而後衣乎?」 曰:「否,許子衣褐。」「許子冠乎?」曰:「冠。」曰:「奚冠?」 曰:「冠素。」曰:「自織之與?」曰:「否,以粟易之。」 曰:「許子奚為不自織?」曰:「害於耕。」曰:「許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 曰:「然。」「自為之與?」曰:「否,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為厲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豈為厲農夫哉! 且許子何不為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何為紛紛然與百工交易, 何許子之不憚煩!」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為也。」 「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為與?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 而百工之所為備。如必自為而後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勞心,或勞力;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濫於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 五穀不登;禽獸逼人,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 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 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後中國可得而食也。當是時也,禹八年於外, 三過其門而不入;雖欲耕,得乎? 後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五穀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飽食□衣, 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 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放勳曰:『勞之來之,匡之直之, 輔之翼之,使自得之,又從而振德之。』聖人之憂民如此,而暇耕乎? 「堯以不得舜為己憂,舜以不得禹、□陶為己憂。夫以百畝之不易為己憂者, 農夫也。 「分人以財謂之惠,教人以善,謂之忠,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是故, 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 「孔子曰:『大哉堯之為君,惟天為大,惟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與焉。』堯、舜之治天下,豈無所用其心哉, 亦不用於耕耳。 「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也。陳良、楚產也;悅周公、仲尼之道, 北學於中國;北方之學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謂豪傑之士也。子之兄弟, 事之數十年;師死,而遂位倍之。 「昔者孔子沒,三年之外,門人治任將歸:入揖於子貢,相向而哭,皆失聲, 然後歸。子貢反,□室於場;獨居三年,然後歸。他日,子夏、子張、子遊, 以有若似聖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漢以濯之, 秋陽以暴之,□□乎不可尚已!』 「今也南蠻□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師而學之,亦異於曾子矣。 「吾聞出於幽穀,遷於喬木者;未聞下喬木而入於幽穀者。 「魯頌曰:『戌狄是膺荊、舒是懲。』周公方且膺之; 子是之學,亦為不善變矣。」 「從許子之道,則市賈不貳,國中無U+50DE;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 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麻縷絲絮輕重同,則賈相若;五穀多寡同,則賈相若; 屨大小同,則賈相若。」 曰:「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萬。 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巨屨小屨同賈,人豈為之哉!從許子之道, 相率而為U+50DE者也,惡能治國家。」 滕文公上·第五章 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見孟子。孟子曰:「吾固願見,今吾尚病; 病愈,我且往見,夷子不來。」 他日,又求見孟子。孟子曰:「吾今則可以見矣。不直,則道不見,我且直之。 吾聞夷子墨者;墨之治喪也,以薄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 豈以為非是而不貴也?然而夷子葬其親厚,則是以所賤事親也!」 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曰:「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謂也? 之則以為愛無差等,施由親始。」徐子以告孟子,孟子曰:「 夫夷子信以為人之親其兄之子,為若親其鄰之赤子乎?彼有取爾也。 赤子匍匐將入井,非赤子之罪也。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 「蓋上世嚐有不葬其親者:其親死,則舉而委之於壑。他日過之,狐狸食之, 蠅蚋姑嘬之。其顙有□,睨而不視。夫□也,非為人□,中心達於麵目。 蓋歸,反□□而掩之。掩之誠是也,則孝子仁人之掩其親,亦必有道矣。」 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憮然為間,曰:「命之矣!」 滕文公下·第一章 陳代曰:「不見諸侯,宜若小然。今一見之,大則以王,小則以霸。且誌曰: 『枉尺而直尋,』宜若可為也。」 孟子曰:「昔齊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將殺之。『誌士不忘在溝壑, 勇士不忘喪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 「且夫枉尺而直尋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則枉尋直尺而利,亦可為與? 「昔者趙簡子,使王良與嬖奚乘,終日而不獲一禽。嬖奚反命曰: 『天下之賤工也。』或以告王良。良曰:『請複之。』□而後可。 一朝而獲十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簡子曰:『我使掌與女乘。』 謂王良,良不可,曰:『吾為之□我馳驅,終日不獲一;為之詭遇,一朝而獲十。 詩雲:「不失其馳,舍矢如破。」我不貫與小人乘,請辭。』 「禦者且羞與射者比;比而得禽獸,雖若丘陵,弗為也。如枉道而從彼,何也! 且子過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滕文公下·第二章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 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誌與民由之, 不得誌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滕文公下·第三章 周霄問曰:「古之君子仕乎?」孟子曰:「仕。傳曰: 『孔子三月無君則皇皇如也。出疆必載質。』 公明儀曰:『古之人三月無君則吊。』」 「三月無君則吊,不以急乎?」 曰:「士之失位也,猶諸侯之失國家也,禮曰: 『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蠶繅以為衣服。』犧牲不成,粢盛不潔, 衣服不備,不敢以祭。『惟士無田,則亦不祭。』牲殺、器血、衣服不備, 不敢以祭,則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 「出疆必載質,何也?」 曰:「士之仕也,猶農夫之耕也;農夫豈為出疆舍其耒耜哉!」 曰:「晉國亦仕國也,未嚐聞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難仕,何也?」 曰:「丈夫生而願為之有室,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 古之人未嚐不欲仕也,又惡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與鑽穴隙之類也。」 滕文公下·第四章 彭更問曰:「後車數十承,從者數百人,以傳食於諸侯,不以泰乎?」 孟子曰:「非其道,則一簞食不可受於人;如其道,則舜受堯之天下, 不以為泰-子以為泰乎?」 曰:「否,士無事而食,不可也。」 曰:「子不通功易事,以□補不足,則農有餘粟,女有餘布; 子如通之,則梓匠輪輿,皆得食於子。於此有人焉:入則孝,出則悌; 守先王之道,以待後之學者;而不得食於子。子何尊梓匠輪輿而輕仁義者哉!」 曰:「梓匠輪輿,其誌將以求食也。君子之為道也,其誌亦將以求食與?」 曰:「子何以其誌為哉!其有功於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誌乎?食功乎?」 曰:「食誌。」 曰:「有人於此,毀瓦畫墁,其誌將以求食也,則子食之乎?」曰:「否。」 曰:「然則子非食誌也,食功也。」 滕文公下·第五章 萬章問曰:「宋,小國也,今將行王政;齊、楚惡而伐之,則如之何?」 孟子曰:「湯居亳,與葛為鄰。葛伯放而不祀,湯使人問之曰:『何為不祀?』 曰:『無以供犧牲也。』湯使遺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 湯又使人問之曰:『何為不祀?』曰:『無以供粢盛也。』 湯使亳眾往為之耕,老弱饋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奪之,不授者殺之; 有童子以黍肉餉。殺而奪之。書曰:『葛伯仇餉。』此之謂也。 「為其殺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內,皆曰:『非富天下也,為匹夫匹婦複讎也。』 「湯始征,自葛載;十一征而無敵於天下。東麵而征,四夷怨,南麵而征, 北狄怨,曰:『奚為後我?』民之望之,若大早之望雨也;歸市者弗止, 芸者不變;誅其君,吊其民,如時雨降,民大悅。 書曰:『□我後,後來其無罰。』 「『有攸不為臣,東征,綏厥士女,匪厥玄黃,紹我周王見休, 惟臣附於大邑周。』其君子實玄黃於匪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簞食壺漿以迎其小人。 救民於水火之中,取其殘而已矣。 「太誓曰:『我武惟揚,侵於之疆,則取於殘,殺伐用張,於湯有光。』 「不行王政雲爾,□行王政,四海之內,皆舉首而望之,欲以為君; 齊、楚雖大,何畏焉。」 滕文公下·第六章 孟子謂戴不勝曰:「子欲子之王之善與?我明告子。有楚大夫於此, 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傳諸?使楚人傳諸?」曰:「使齊人傳之。」 曰:「一齊人傳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 引而置之莊嶽之間,數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謂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於王所。在於王所者,長幼卑尊,皆薛居州也, 王誰與為不善?在王所者,長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誰與為善? 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 滕文公下·第七章 公孫醜問曰:「不見諸侯,何義?」孟子曰:「古者不為臣不見。 「段幹木逾垣而辟之,泄柳閉門而不內,是街已甚;迫,斯可以見矣。 「陽貨欲見孔子而惡無禮;大夫有賜於士,不得受於其家,則往拜其門; 陽貨□孔子之亡也,而饋孔子蒸豚;孔子亦□其亡也,而往拜之; 當是時,陽貨先,豈得不見! 「曾子曰:『脅肩諂笑,病於夏畦。』子路曰:『未同而言,觀其色赧赧然, 非由之所之也。』由是觀之,則君子之所養,可之已矣。」 滕文公下·第八章 戴盈之曰:「什一,去關市之征,今茲未能;請輕之,以待來年然後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 「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滕文公下·第九章 公都子曰:「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孟子曰:「予豈好辯哉? 予不得已也。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 「當堯之時,水逆行,□濫於中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下者為巢, 上者為營窟。書曰:『洚水警餘。』洚水者,洪水也。 「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驅蛇龍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 是也。險阻既遠,鳥獸之害人者消;然後人得平土而居之。 「堯、舜既沒,聖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壞宮室以為汙池,民無所安息; 棄田以為園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說暴行又作;園囿汙池,沛澤多而禽獸至。 及紂之身,天下又大亂。 「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三年討其君,驅飛廉於海隅而戮之; 滅國者五十,區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 書曰:『丕顯哉文王謨,丕承哉武王烈;佑啟我後人,鹹以正無缺。』 「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懼,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 不歸楊則歸墨。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公明儀曰:『庖有肥肉,U+5ED0有肥馬; 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 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 「五為此懼。閑先聖之道,距楊、墨;放淫辭,邪說者不得作。 作於其心,害於其事;作於其事,害於其政。聖人複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驅猛獸,而百姓寧; 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詩雲:『戌狄是膺,荊、舒是懲,則莫我敢承。』無父無君,是周公所膺也。 「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豈好辯哉! 予不得已也。 「能言距楊、墨者,聖人之徒也。」 滕文公下·第十章 匡章曰:「陳仲子,豈不誠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無聞,目無見也; 井上有李,螬食實者過半矣,匍匐往將食之,三咽,然後耳有聞,目有見。」 孟子曰:「於齊國之士,吾必以仲子為巨擘焉。雖然,仲子惡能廉; 充仲子之操,則蚓而後可者也。 「夫蚓,上食槁壤,下飲黃泉。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與? 抑亦盜蹠之所□與?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樹與?抑亦盜蹠之所樹與? 是未可知也。」 曰:「是何傷哉!彼身織屨,妻辟□,以易之也。」 曰:「仲子,齊之世家也。兄載,蓋祿萬鍾,以兄之祿為不義之祿而不食也, 以兄之室為不義之室而不居也;辟兄離母,處於於陵。他日歸, 則有饋其兄生鵝者。己頻□曰:『惡用是U+9D83U+9D83者為哉!』 他日,其母殺是鵝也,與之食之,其兄自外至,曰:『是U+9D83U+9D83之肉也!』 出而哇之。 「以母則不食。以妻則食之,以兄之室則弗居,以於陵則居之: 是尚為能充其類也乎?若仲子者,蚓而後充其操者也!」 離婁上·第一章 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 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詩雲:『不愆不忘,率由舊章。』遵先王之法而過者,未之有也。 「聖人既竭目力焉,繼之以規矩準繩;以為方員平直,不可勝用也。 既竭耳力焉,繼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勝用也。既竭心思焉, 繼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謂智乎? 「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 「上無道揆也,下無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義,小人犯刑: 國之所存者,幸也。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國之災也;田野不辟,貨財不聚,非國之害也; 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 「詩雲:『天之方蹶,無然泄泄。』 「泄泄、猶遝遝也。 「事君無義,進退無禮,言則非先王之道者,猶遝遝也。 「故曰:青難於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 離婁上·第二章 孟子曰:「規矩,方員之至也;聖人,人倫之至也。 「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二者皆法堯、舜而已矣。 不以舜之所以事堯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堯之所以治民治民,賊其民者也。 「孔子曰:『道二:仁與不仁而已矣。』 「暴其民甚,則身弑國亡;不甚,則身危國削。名之曰『幽厲,』雖孝子慈孫, 百世不能改也。 「詩雲:『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此之謂也。」 離婁上·第三章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完廟; 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今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猶惡醉而強酒。」 離婁上·第四章 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詩雲:『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離婁上·第五章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 家之本在身。」 離婁上·第六章 孟子曰:「為政不難,不得罪於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國慕之; 一國之所慕,天下慕之。 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離婁上·第七章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天下無道,小役大,弱役強。 斯二者天也,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齊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絕物也。』涕出而女於吳。 「今也小國師大國,而恥受命焉;是猶弟子而恥受命於先師也。 「如恥之,莫若師文王;師文王,大國五年,小國七年,必為政於天下矣。 「詩雲:『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於周服;侯服於周,天命靡常; 殷士膚敏,□將於京。』孔子曰:『仁不可為眾也。』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 「今也欲無敵於天下而不以仁。是猶執熱而不以濯也。詩雲:『誰能執熱, 逝不以濯。』」 離婁上·第八章 孟子曰:「不仁者可與言哉?安其危而利其□,樂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與言, 則何亡國敗家之有! 「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此之謂也。」 離婁上·第九章 孟子曰:「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 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 「故為淵□魚者,獺也,為叢□爵者,□也;為湯、武□民者,桀與紂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則諸侯皆為之□矣。雖欲無王,不可得已。 「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為不畜,終身不得;□不誌於仁, 終身憂辱,以陷於死亡。 「詩雲:『其何能淑?載胥及溺。』此之謂也。」 離婁上·第十章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 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 「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 「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離婁上·第十一章 孟子曰:「道在爾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人人親其親,長其長, 而天下平。」 離婁上·第十二章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獲於上,民不可得而治也。獲於上有道:不信於友, 弗獲於上矣。信於友有道:事親弗悅,弗信於友矣。悅親有道:反身不誠, 不悅於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其身矣。 「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離婁上·第十三章 孟子曰:「伯夷辟紂,居北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 吾聞西伯善養老者。』太公辟紂,居東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 『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 「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歸之:是天下之父歸之也;天下之父歸之, 其子焉往? 「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內,必為政於天下矣。」 離婁上·第十四章 孟子曰:「求也為李氏宰,無能改於其德,而賦粟倍他日。 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由此觀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棄於孔子者也。況於為之強戰! 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 罪不容於死! 「故善戰者服上刑,連諸侯者次之,辟草萊任土地者次之。」 離婁上·第十五章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 胸中不正,則眸子□焉。 「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哉!」 離婁上·第十六章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侮奪人之君,惟恐不順焉,惡得為恭儉! 恭儉豈可以聲音笑貌為哉!」 離婁上·第十七章 淳於U+9AE0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孟子曰:「禮也。」曰: 「嫂溺則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 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離婁上·第十八章 公孫醜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勢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 『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則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則惡矣。 「古者易子而教之。 「父子之間不青善,青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 離婁上·第十九章 孟子曰:「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 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之聞也。 「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曾子養曾U+6673,必有酒肉;將徹,必請所與;問『有餘?』必曰『有。』 曾U+6673死,曾元養曾子,必有酒肉;將徹,必請所與;問『有餘?』 曰:『亡矣。』將以複進也。此所謂養口體者也。若曾子,則可謂養誌也。 「事親若曾子者,可也。」 離婁上·第二十章 孟子曰:「人不足與適也,政不足間也。惟大人為能格君心之非; 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 離婁上·第二十一章 孟子曰:「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離婁上·第二十二章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無青耳矣。」 離婁上·第二十三章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離婁上·第二十四章 樂正子從於子敖之齊。 樂正子見孟子。孟子曰:「子亦來見我乎?」曰:「先生何為出此言也?」 曰:「子來幾日矣?」曰:「昔者。」曰:「昔者-則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 曰:「舍館未定。」曰:「子聞之也舍館定,然後求見長者乎?」 曰:「克有罪。」 離婁上·第二十五章 孟子謂樂正子曰:「子之從於子敖來,徒哺啜也。我不意子學古之道, 而以哺啜也。」 離婁上·第二十六章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