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D
(2005-06-13 05:08:40)
下一個
『2』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3』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曰:「斯言也□,其謂之仁矣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乎?」
『4』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矣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5』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6』子張問「明」。子曰:「浸潤之譖,膚受之□,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浸潤之譖,膚受之□,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
『7』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8』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U+979F,猶犬羊之U+979F。」
『9』哀公問於有若曰:「年□,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10』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徒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以異。)
『11』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12』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子路無宿諾。
『13』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14』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15』子曰:「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1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17』李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18』李康子患盜,問於孔子。孔子對曰:「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
『19』李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20』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21』樊遲從遊於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慝、辨惑?」子曰:「善哉問!先事後得,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慝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22』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樊遲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於眾,舉U+81EF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23』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24』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子路第十三
『1』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2』仲弓為李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曰:「焉知賢才而舉之?」曰:「舉爾所不知,人其舍諸!」
『3』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訓;言不訓,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而已矣!」
『4』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繈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5』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7』子曰:「魯、衛之政,兄弟也。」
『8』子謂衛公子荊善居屋:「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9』子適衛,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0』子曰:「苟有用我者,U+671E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11』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媵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
『12』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13』子曰:「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4』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對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
『15』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16』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17』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18』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19』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20』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鬥筲之人,何足算也!」
『21』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22』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4』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25』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26』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27』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28』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切切、□□、怡怡如也,可謂『士』矣。朋友切切□□,兄弟怡怡。」
『29』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30』子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憲問第十四
『1』憲問「恥」。子曰:「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
『2』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
『3』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5』南宮□問於孔子曰:「羿善射,□□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宮□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6』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7』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
『8』子曰:「為命:裨諶草創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裏子產潤色之。」
『9』或問「子產」。子曰:「惠人也。」問「子西」。曰:「彼哉彼哉!」問「管仲」。曰:「人也,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
『10』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11』子曰:「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
『12』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13』子問「公叔文子」於公明賈,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賈對曰:「以告者過也!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子曰:「其然!豈其然乎?」
『14』子曰:「臧武仲以防,求為後於魯,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15』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16』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17』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18』公叔文子之臣大夫□,與文子同升諸公。子聞之曰:「可以為『文』矣!」
『19』子言衛靈公之無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喪?」孔子曰:「仲叔圉治賓客,祝□治宗廟,王孫賈治軍旅;夫如是,奚其喪?」
『20』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21』陳成子弑簡公。孔子沐浴而朝,告於哀公曰:「陳恒弑其君,請討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從大夫子後,不敢不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