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文明

西亞 - 耶路撒冷:猶太文化; 東亞 - 東方聖城:儒家文化。[敬天道,尊祖宗。]
正文

第二十四章 相互猜疑

(2005-02-16 06:16:47) 下一個
第二十四章 相互猜疑 沒有一定的互相信賴,人就不能在有組織的社會中生存,這是個勿容置疑的事 實。對中國這樣一個組織高度嚴密、複雜的社會,更是如此。盡管人們都承認這一 點,仍有一些現象需要注意。這些現象並不符合我們的觀念,可對於了解中國的人 來說,卻是十足的事實。我們所要討論的主題是中國人的相互猜疑,這一性格特征 其實並無特別之處,所有的東方民族都具備。不過,中國的天才們無疑大大地改變 了它的表現形式。知道一些與己無關、但可能引起嚴重後果的事,就會十分危險, 它會引起極大猜疑。中國人如此,其他民族也不例外。 相互猜疑,在中國經久不衰。最引人注意的是帝國各地的城中均圍著高牆。漢 語中,“城”一詞本身就包含著被牆所圍的意思,就像拉丁語中的“軍隊”一詞也 有訓練、鍛煉的意思一樣。帝國的律法規定每個城市必須用一定高度的牆圍起來, 不過,它和許多其他法令相同,沒有形諸文字,堅決要求實施,因為有很多城牆沒 有任何保護設施,任其頹毀。在太平天國起義中,有一個城市曾被起義者攻破,並 被占據了好幾個月,盡管城牆沒有被全部摧毀,可從那以後,十幾年都沒重修,還 有許多城牆不過是薄薄的一層泥牆,連狗都可以任意爬進爬出。所有這些頹敗的現 象隻反映了帝國的貧困,一旦有危險警報出現,首先就是修城牆。而修城又成了官 吏或暴發戶掠奪的最便捷的途徑。 中國之所以有那麽多城牆,是因為政府不信任百姓。盡管從理論上說,皇帝是 百姓的父親,他的臣僚也被稱為“父母官”,但所有的人都清楚,那隻不過是一種 說法而已,就像說“加”或“減”一樣,百姓與統治者之間真正的關係是孩子與繼 父間的關係。整個中國曆史充滿了起義,如果中央政府及時采取適當行動,大多數 起義顯然可以避免。可是,政府並不想及時采取行動,也可能是它不希望這樣做, 或者有某些原因使它不能這樣做。起義正在悄悄地準備著,政府也知道,可官員們 隻是像烏龜一樣地把頭縮進殼裏,或者像刺蝟一樣團成球,立刻躲進現成的防禦城 堡中,把動亂留給軍隊去收拾。 與其他東方城鎮一樣,中國居民住處周圍也建有高牆,這是他們相互猜疑的另 一表現。外國人對中國人談起倫敦、紐約這類城市,若故意說這些城市是“有圍牆 的城市”,會感到十分為難。使一個可能對西方感興趣的中國人理解,西方人的住 處周圍沒有任何防護設施,也並不容易。中國人會立刻認為,那些國家沒有多少壞 人,盡管他沒有什麽根據。 在中國農村,人們一般擁擠地住在一處,這也可以說明中國人相互猜疑。這些 農村實際上是微型城市,它防禦的不是外來敵人,而是彼此防禦。據我們了解,隻 有一些山區例外。那些地區土地貧瘠,養不了幾戶人家。他們又實在太貧窮,根本 不用怕賊。巴伯先生描繪了四川的情況:“地主和佃戶各自住在自己的田舍裏,他 們寧願分開住,而不願將住處擠在一起。”如果這個例外是因為古老的四川比其他 省更期望和平,那麽,它就恰恰證實了巴伯先生所說的:這種期望已經曆了太多痛 苦的失望,特別是太平天國那段日子,盡管在此之前曾有過很長一段和平時期。巴 倫·梵·瑞恰斯芬也很讚成巴伯先生的觀點。 中國人,包括其他東方人,在觀念上和實踐中對待婦女的態度,也是他們相互 猜疑的最重要的表現。其觀念已經人人盡知,就是花上一整章也討論不清其中的一 點。女孩子一到青春期,就變得像“私鹽”一樣危險。訂婚之後,就更加不能外出 見人了。極細小、單純的事都會招來惡毒的流言蜚語。“寡婦門前是非多”,也是 公認的社會真理。盡管中國婦女比印度、土耳其的婦女享有更大的自由,*但仍不能 認為中國婦女能獲得較高的尊重。婦女普遍遭到歧視,處於從屬地位;一夫多妻製 和納妾製也一直存在一一這些都表現出對婦女的不尊重,可是在西方,尊重婦女是 再平常不過的事。中國表達對婦女看法的俗語也許被視為長期經驗的總結,隨處都 可以聽到。女人被說成是天生下賤、目光短淺、不可信賴的貨色,還被當成嫉妒的 化身,人們常說:“妒莫過於婦人。”這裏的“妒”想傳達的意思,是和它讀音相 同的一個字:“毒”,這種觀念,有詩為證: 竹林蛇口 赤蜂尾上 狠毒莫若 婦人心腸 另外,歧視婦女的觀念還滲透在文字中。作為客觀的表現形式,它經常引起人 們的注意。一位傑出的中國學者,為了回答筆者的問題,仔細研究了一百三十五個 以“女”字為偏旁的常用字。結果發現,其中十四個為褒義,如“好”、“嫻”等 ;其餘三十五個為貶義,八十六個為中性。那些貶義字囊括了漢語中最惡毒無恥的 意義,如虛偽、欺詐、墮落、不忠、自私之類。三個“女”字組成的 * 可這種自由不能以表麵現象來判斷。一位在印度德裏居住了若幹年的婦女, 來到山西省首府定居,她評判說,通常中國街道上的婦女人數要少於印度。不過, 事實與這段注釋並不矛盾。 奸字,表達了“與未婚者私通、通奸、誘奸”等等意思。 據說,不信任別人有兩個原因:一是不了解對方;二是了解對方。原因不同, 中國人的處理方式也不同。中國人天生具有聯合的本領,如同化學原子化合一樣。 他們彼此不信任是以含蓄的方式表達的,隻要在恰當的時間,以恰當的方式,我們 就很容易發現這一點。媳婦煽起家庭成員之間的不斷猜疑,為了分配共同的勞動成 果,她們總是使出渾身解數,挑撥丈夫與家庭間的關係。 不討論家庭生活了,它可以寫上整整一章。現在讓我們看看沒有複雜家庭關係 的人。家裏的仆人,假如不是由某位富有責任心的人介紹來的,彼此之間總是保持 武裝中立。可假如其中一位有劣跡傳出來,他首先不是問自己:“主人是怎麽發現 的?”而是問:“誰告訴他的?”即使他心裏清楚,有很多證據可以證明是他幹的 ,他的第一個念頭仍是別的仆人在排擠他。我們認識一位中國婦女,有次她聽到院 子裏有人高聲談話,臉色就馬上變了,怒氣衝衝地從屋子裏奔出去,她認為,人們 是在憤怒地議論她。可事實上,隻是有人在買一堆穀草,嫌賣主要價太高。 某個仆人被意外辭退,他肯定會滿腔仇恨,這也是由猜疑引起的。他懷疑除他 自己之外的每一個人,即使他知道所有的理由中,任何一條都足以使他被辭退,他 仍會堅持有人說了他的壞話,堅持說辭退他是毫無道理的。他必須挽回“麵子”, 他猜疑的天性必須滿足,外國家庭的仆人也會發生這類事,不過程度不同,因為中 國仆人知道如何欺騙善良的外國人。但在中國主人那裏,他想都不敢這樣想。因此, 很多外國人一直雇用著早該辭退的仆人,他們不敢那樣做。他們也知道,單單提出 辭退就會招怨樹敵,其中主要是那些受過指責、“不光彩”的仆人。外國人沒有勇 氣將他們趕走,以免失敗後,情況更糟。 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中世紀奧地利的一座城市遭到了土耳其人的圍攻,眼看城 池就要被攻破了。在這危急關頭,一位姑娘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很多箱蜜蜂,就把它 們搬到城牆上。這時土耳其人已快爬到城垛子上了。群蜂飛出,敵人潮水般地退卻 了,城市被挽救了。中國人的策略常常和這個奧地利姑娘一樣,成功對於他們僅是 一種標誌,一位拉丁教授說過,人們寧願“麵對風暴的警報”,也不“麵對風暴自 身”,中國人對待騷亂也如同對待風暴一樣。雖然中國人說:“用人不疑,疑人不 用”,可經常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假裝沒看見,而對於外國人來說,可沒那 麽簡單,容易處理。 孩子到了獨立闖世界的年齡,我們認為有必要告訴他們:最好不要過分相信陌 生人。中國的孩子不需要如此告誡,他們早已從母奶裏汲取了這一經驗。有句俗話 說:一人不進廟,兩人不看井。我們感到迷惑不解,為什麽一個人不能進廟呢?原 來是和尚可能會乘機謀財害命。兩人不看井,因為假如一個人欠了另一個人的債, 或另一個人身上有他渴望得到的東西,他也許會趁機把這個人推入井中。 另外一些相互猜疑的例子來自人們的日常生活。在西方國家,有自由,無壓抑 ,而中國明顯缺乏自由。在我們看來,處理一件事情,理所當然應該采用最簡便的 方法,可在中國完全不同,需要考慮很多因素。無論遇到什麽事,中國人考慮最多 的是兩種東西——錢和糧,它們是大部分中國人生活的兩個核心。中國人很難相信 ,一筆錢若交到另外一個人手裏,能夠按既定的方案分配給眾人。他們沒有那種分 配經驗,隻認為,錢到了另外一個人手裏,他就會千方百計地從中克扣。同樣,安 排一個中國人為他人分配食物也很困難。表麵上,怎麽也看不出接受食物者會懷疑 分配者從中克扣。此時,不滿的情緒可能被完全壓抑了。但我們不能據此認為,沒 有猜疑存在。其實,隻有外國人才把它當成一個問題,中國人認為,隻要機器中存 在摩擦,人與人之間就存在猜疑。 中國旅館的侍者有個習慣,他們總對即將離開的旅客大聲報出清單上的每一款 項。這可不像一些旅客所認為的,是在稱讚他的闊氣,它有更實際的目的,是為了 使其他侍者知道,報單的人並沒有私藏小費或“酒錢”,盡管實際上他們個個盼望 能夠這樣。 假如一件事接近完成時,需要重新磋商或修正,中國人就不能像西方人,一封 信就可以把事情辦妥。當事人要親自到負責人家裏去。如果時間太晚,負責人不在 ,還必須再次登門,直到見到為止。假如通過中介,誰都不敢保證事情不被歪曲。 人們經常討論中國人的團結。有些時候,整個家庭或家族會幹預屬於家庭成員 個人的事。一個明智的外姓人。這時會格外小心,以免介入,惹火燒身。有句很妙 的格言說的就是外姓人的忠言難以被接受。“我們的事情,這家夥攙和什麽?一定 是居心不良!”對朋友和老鄰居都如此,更何況外來戶和沒有特殊關係的人。 “外”這個詞在中國還有遠近之分。外國人辦事不順利,因為他來自“外國” ;鄉民辦事不順利,因為他來自“外鄉”。一個外來者,背景不明,又不想讓別人 知道,情況一會更糟糕。謹慎的中國人免不了會想:“誰知道這家夥葫蘆裏裝的是 什麽藥?” 一個旅行者碰巧迷路,來到了一個村莊。假如天黑了,尤其時間太晚,他會經 常發現,沒人出來給他指路。筆者有一次就曾來來回回轉了幾個小時,花錢也雇不 到向導,甚至聽不到一句指路的話。 中國學生上課時一律扯著嗓子念,既損害他們的發聲器官,也令外國人心煩意 亂。這是一種“傳統”,如果想刨根究底,人們會告訴你,聽不到讀書聲,老師就 不知道學生是否在專心學習。學生背誦時,要背對老師,老師以這種奇怪的做法來 確保學生不偷看。 並不是所有的文明都主張要款待陌生人。和東方人實際接觸之後,所羅門關於 對陌生人要謹慎的箴言獲得了新意。但中國人的謹慎已到了高不可攀的地步。一位 中國老師受雇於外國人,收集童謠。一次,他聽到一個小男孩正在哼一支不清楚的 歌謠,就讓他再唱一遍,可是,孩子嚇得慌忙逃走了,再也沒露麵。小男孩的行為 是中國這種環境中典型的產物。一個人精神失常,離家出走,他的朋友四下裏打聽 ,希望能得到一點兒有關他的消息,其實,他們很清楚,這樣做,希望是非常渺茫 的。假如有人說曾見他來過,後來又走了。尋找的人會很自然地問:你當時做了些 什麽?這樣,麻煩就來了。所以,如果詢問者是個陌生人,人們就一定會回答:不 知道。這也是最安全的辦法。 根據我們的經驗,在中國,陌生人尋找當地一位有名的人物,也會出現類似的 情況。有一次,一個看似來自鄰省的人,到某個村子去找一位名人,最後卻失望地 發現,全村人眾口一辭,都斷然否定認識這麽一個人,而且還信誓旦旦地表示,連 聽說都沒聽說過。這些謊言並不是事先串通好,編造出來的,因為村民們沒有串通 的時間,他們不約而同地這樣做,就像北美的草原犬鼠,一見到陌生的東西,就一 頭紮進洞裏,是出於一種本能。 在所有的這類事情中,一句簡單的招呼,都可以顯示出它與當地方言的細微差 別。鄉下人會經常遇到盤問,他家住在哪兒,距離某某地有多遠等等,似乎在確保 他不是在騙人。同樣,學生入“闈”時,不僅要詢問他的學曆。還可能要盤問他寫 的文章,以及是如何完成的。用這種方法,欺騙就很容易被識破,事實上也經常如 此。一個人不要企圖冒充當地人,因為口音會泄露他的籍貫。陌生人不僅很難獲得 某人的下落,而且他的行為還會引起普遍的猜疑,就像前麵說的那個例子,整個村 子都在猜疑。有幾個中國人曾長期在一家外國醫院接受治療,筆者讓另幾個中國人 去找他們,結果,一個也沒找到。有時,即使一個人鼓起勇氣和陌生人交談,也至 多隻說出自己的姓,絕對不會泄露自己的名字,因為同姓的人畢竟很多。還有時, 送信者苦苦尋找的村子就在眼前,卻會莫名其妙地找不到,甚至連最後的一點線索 也消失了。就在前麵說的那個例子中,陌生人在方圓一、兩裏路內都沒有找到的那 位名人,其住處實際上距他隻有幾十米遠。 筆者認識一位老人,他有一個富有的鄰居。兩人從前曾同是中國某一秘密教派 的成員。可當人們詢問起他鄰居的情況時,卻發現這兩個從小一起長大,相鄰而居 六十餘年的老人從未接觸過。“怎麽會這樣呢?”“因為他老了,很少外出。”“ 你為什麽不常去看望他,談談過去的時光呢?你們相處得不好嗎?”老人不自然地 微微一笑,然後搖搖頭:“不,我們相處得很好。但他富有,我貧窮,如果我去他 家,就會惹人說閑話:他去那兒幹什麽?” 中國人相互猜疑有一個明顯的表現:他們從內心裏不願被單獨留在房間裏。否 則,一定會覺得不自在,還可能會溜出房間,到走廊裏去,似乎在說:“別懷疑我 ,瞧,我沒拿你的任何東西,我不在屋子裏。”自重的中國人拜訪外國人時也會這 樣。 沒有什麽能比非正常性死亡更易引起強烈的猜疑。典型的例子是已婚女兒的死 亡。雖然,像前麵說的,女兒活著時,父母無力保護她;可假如她死得可疑,她的 父母在一定程度上就獲得了主動權。女兒自殺後,他們就不再像過去那樣俯首屈從 ,而是盛氣淩人地提出一些苛刻的條件。這種情況下,拒絕和女方娘家達成一致, 就會引起一場持久、惱人的官司。娘家的目的首先是為了報複,不過,最終目的隻 是為了保住“麵子”。 中國有句古話: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這句箴言表達了一個普遍的真理: 在中國,走路都要小心翼翼。這就是中國人生性沉默的原因,我們對此有時十分難 以忍受。他們都知道,一言不慎,就可能釀成大禍,而我們對此一點也不懂。 中國人的商業活動表明中國有各種各樣的猜疑形式。買方、賣方彼此都不信任 ,隻有嚴格保持中立的第三者才能促使買賣成交,他們隻有通過討價還價才能獲利 。而且直到付款,交易才算做成。情況更複雜時,還需要形諸文字,因為“空口無 憑”,必須“立此存照”。 中國金融市場的混亂,部分原因在於錢莊對顧客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顧客也 有充分的理由表明自己不應該相信錢莊。南方的假外幣,各地的假銀元,都是這個 偉大的商業性民族生性猜疑的明證。他們決心做成一樁交易時,非常精明;不願做 時,表現得更精明。顧客出於猜疑,總希望天黑以後使用銀子,這一點中外皆然。 如果城裏的商店建議等到第二天,這是明智之舉,也不足為奇。 中國的銀行係統似乎包羅萬象,錯綜複雜。我們從馬可·波羅的遊記中可以知 道,中國很早就使用銀行票據了。但並不普遍,好像被嚴格地限製在一定的流通領 域。兩個相距僅十裏的城市,各自的錢莊都有充足的理由不收對方的票據。 中國的利潤率很高,在24%一36%之間,甚至更高,這也是中國人彼此不信任 的表現。這種暴利大部分不是錢本身的利潤,而是巨大冒險的保險費,我們所熟悉 的西方的投資方式,他們幾乎沒有,這不是因為帝國資源開發不足,而是因為人們 普遍彼此不信任,“人生無信不立”,根據這一點,在將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在 許多問題上,中國人仍將表現出猜疑的特點,這必定會極大地損害他們的利益。 幾年前,有家報紙對紐約華人的情況作過詳細的報道,其中有個荒謬的例子可 以說明中國商業場中的猜疑。中國人在其他城市建立的機構大概也是大同小異。在 紐約,他們有自已的市政府,有十二個中政領導。這些人把錢和中政府的文件鎖在 一個大保險櫃中,為確保絕對安全,他們不用美國銀行用的那種複雜、美觀的號碼 鎖,而是用十二把銅掛鎖(中國式的)。每人隻掌一把鑰匙,要想打開保險櫃,必 須十二人全部到齊,每人開一把鎖。不幸的是,一位傑出的高級中政官突然去世了 ,整個市政事務立刻陷入了極度混亂中,因為那位市政官的鑰匙找不到了。即使找 到,也沒人敢代他開鎖,人們相信死者會嫉妒他的繼承人,讓他也患上自己的那種 病,這一迷信的觀念太令他們恐懼了。直到經過特殊的選舉補了空缺之後,市政府 才取出錢支付喪葬費。這件小事,的確是一扇窗口,通過它,人們可以發現中國人 的一些主要特征一一富有組織才能、商業才能,互相猜疑,極度的輕信以及對西方 製度和文明不言而喻的蔑視。 中國的政府機構中也不乏相互猜疑的例子。宦官是亞洲典型的現象,中國古亦 有之。但在目前的這個王朝,滿族人采用了卓有成效的辦法,使這批危險人物不再 像過去那樣有權力來危害人民了。 滿人在中國是征服者,漢人是被征服者,雙方在政府中難免相互猜疑,產生齟 齬。六部長官及副職由哪族人來擔任必須妥善安排,這樣才能維持國家機器的平衡 。檢察院在很大程度上,也起到同等作用。 對那些熟悉中國政府內部情況的人,我們不能不承認他們說得對;中國人的普 通社會生活中充滿猜疑,官場也不例外。它不可能是另外一種情況,實際上乃中國 人的本性使然。上級害怕下級競爭,時刻提防下級;下級的宦海浮沉又隨時會受上 級影響,他們也在猜疑上級。而整個官僚階層又對強大的文人階層和普通百姓存有 戒備之意。中國有許多宗教團體是半政治性的,這就是後一種情況的顯著表現。它 們已使整個帝國變得像一團馬蜂窩。地方政府禁止節欲者團體集會,比如有名的三 星會,它隻不過想禁止鴉片、煙和酒,打翻衙門裏貪婪的“虎狼”的筵宴。他們並 不企圖謀反,可官府一直這樣認為,他們也就隻能如此。所有的秘密宗教都企圖謀 反,包括三星會,這樣猜疑,會使事情變得容易處理。無論什麽時候隻要有異常情 況,政府立即行動,把為首的抓住,或流放,或殺掉,恐懼就可緩解一陣子了。 強烈的猜疑使中國人變得十分保守。他們不了解人口調查,政府偶爾需要,也 會因猜疑而不能實行,哪怕是名義上也不行,人們總是立刻懷疑調查是別有用心。 筆者鄰村發生的一件事,可以證明這種猜疑真實不虛。有兄弟二人,聽說政府要進 行新的人口調查,便斷定這是強行遷民的預兆。按常規,遷民時,兄弟二人會留一 人在家看守祖墳。弟弟料想自己很可能被征走,為了逃避長途跋涉的折磨,他立刻 自殺了。這樣就將了政府一軍。 猜疑與保守,使中國青年從美國留學歸來後,一直步履維艱,困難重重。它們 也同樣阻礙了中國對鐵路的引進。中國所需要的改革也因政府的猜疑而長期遭到禁 止。三十多年前,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聽了鑄造小銀幣之重要性的意見時,非常坦 率地說:帝國的貨幣,永不可改革,“如果試圖改變,百姓立即會認為政府想從中 牟利。”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開礦也同樣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如果可以成功的話,它會使中國變 成一個富庶的國家。地下的“泥龍”,地上的猜疑和侵吞公款的行為,使得整個行 動連第一步都難以邁出。無論新事物會帶來多大的益處,益處有多明顯,隻要引起 猜疑,就別想引進。已故的內文斯博士在煙台,為了將外國水果的優良品種引進中 國,做了大量的工作,這些水果明顯會帶來巨大的收益。但他每前進一步,都要被 迫同猜疑作鬥爭。缺乏善心或稍不耐煩,就可能早已取消這項計劃了。不過,效益 一旦得到確證,猜疑就會自然地漸漸消失。調查養蠶和種茶對帝國的海關非常實際 ,可是對此感興趣的人們又怎麽能違背過去的經驗,認為這些調查不是為了征稅, 而是為了促進生產或提高技術勞動的收益呢?誰聽說過這種事情?即便聽說了,誰 又會相信呢?古老的荷蘭有句諺語可以形容中國人對這類事的態度:“狐狸跳進鵝 毛筆管時,卻說:‘各位早晨好’。” 下麵我們將探討一下這個問題與外國人間的特殊關係。中國人在強烈地不信任 外國人時,還經常伴隨著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他們能夠輕而易舉地完成最難辦的 事。假如一個外國人在某個他從前很少去的地方散步,中國人就會認為他在察看風 水;假如他凝視一條河,他就是在測定其中是否有金子。人們認為他能夠看穿地表 ,發現最值得攫取的東西。如果他在賑濟災荒,人們就會認為他最終是想掠走大批 當地人,到外國去做苦力。出於“風水”上的考慮,外國人經常被禁止到城牆上去 ,他們的建築物也必須嚴格控製,像帝國的邊界線一樣明確。中國人似乎缺乏自然 一致性的觀念。巴伯先生曾提起四川某山區的一句諺語:外長罌粟內藏煤。這並不 僅僅是一種無知的觀念。帕普利教授說,北京的一位高級官員也告訴過他同樣的話 ,並且在不知開采速度的情況下,把它作為反對過快開采煤礦的根據。己故的政治 家文祥,曾讀馬丁博士的《基督教的證明》一書,當有人問起他的看法時,他回答 ,他準備接受該書科學的部分,但宗教部分,關於地球繞著太陽旋轉的斷言,則會 令他難以置信。 外國人進入中國完全超出了他們目前的承受能力。梵·瑞恰斯芬男爵騎馬在鄉 間遊曆,在四川人看來,完全是一種漫無目的的行為,因此把他想像成一個亡命之 徒。很多中國人第一次見到外國人,會產生一種神秘的恐懼感,後來才發現這些野 蠻人原來也都挺不錯。許多中國婦女受到告誡,她們一旦進入外國人的住所,外國 人就會念動致命的咒語,使她們著魔。如果她們最終被引誘進去,她們千萬不能踩 門檻或照鏡子,否則會不安全。 幾年以前,從內地某省來的一位年輕學者一一該省對外國人其實一無所知一一 經過筆者的努力,答應幫一位新來的外國人學漢語。他在那人家裏住了幾星期後, 想起他的母親需要他的照顧,就回家去了。臨行前,與筆者約定,某日趕回,可是 ,直到現在他也沒回來。住在外國人家裏的那段日子,這個聰明的孔門弟子,從未 喝過一口茶或吃過一樣東西,唯恐吃進了迷魂藥。有一次,他寫信給他的母親,告 訴她,自己一切都很好。另一個老師就送給他個外國信封,並且還告訴他,隻要用 舌頭舔濕就可以封口。他卻急中生智,溫和地請那位老師幫他封口,因為他對此不 在行。 中國人拒絕接受外同人印刷的漢語書,也是由這種觀念導致的。人們普遍相信 ,書中放了迷魂藥,油墨味就是它發出來的。藥是在排版印刷時就摻進去了。有時 ,還會聽到讀了外國人的書,就會成為外國人的奴隸的傳聞,據說有個小夥子對此 不太相信,就讀了一本小冊子的開頭,馬上驚恐地把書扔掉,跑回家告訴他的朋友 ,假如誰讀了那個書後,說了謊言,將來就會下地獄。小販子也經常發現,這些書 送都送不出去,並不是因為書中不為人知的內容受到敵視,而是因為人們擔心送書 者會以此進行敲詐勒索,這種做法在中國相當普遍。 如果外國人不慎重,試圖記下一些孩子的名字,就會引起一片恐慌,而且也確 曾使一所正在興辦的學校解散了。中國文字的羅馬拚音體係一開始引入,就遭到了 懷疑與排斥。為什麽外國人希望教學生寫一些他們的朋友讀不懂的文字?世界上任 何解釋都不能消除中國老一輩人的疑心,他們認為,漢字一直很完美,對下一代也 有好處。外國人連自己的祖先都不知道是誰,和他們的發明相比,中國人的漢字不 知要好多少倍。幾乎可以說,外國人的一切建議都會受到普遍的排斥。其原因很明 顯,就因為是外國人的建議。這種“順而不從”的性格使你的中國朋友,以最溫和 而又最明確無誤的方式讓你確信,你的建議非常令人敬佩,不過,也非常荒謬。 諷刺是西方人手中的一種便利的武器,可它完全不適合中國人的口味。外國人 對待中國人決不是根據自己的願望或需要。有個外國人對仆人的失職和過錯深惡痛 絕,就用英語罵他“騙子”。仆人就向一位漢語很好的女士請教,當他得知這個用 來說他的詞的意思時,說他“受到了沉重的打擊”。清朝的高級官員曾盜用湯姆先 生《伊索寓言》澤文的版本,他們的思維模式和這個仆人一模一樣。不過,其中會 說話的鵝、老虎、狐狸和獅子不能不令他們想到背後隱晦的含義,為防患於未然, 他們便查禁了所有的版本。 對外國人最頑固的不信任的例子可以在遍布大部分中國的醫院和診所裏發現。 在人數眾多的患者中,許多人對外國醫生的善良和醫術表現出不言而喻的誠意和令 人感動的信任。但也有不少人,仍相信荒謬的謊言,說外國人用人的眼睛和心髒做 藥,外科醫生有將人切成碎肉的嗜好,外國人還將中國兒童藏在地窖中,進行可怕 的處理等等。除了小心探問,這些人的感情我們一般了解得很少。一、兩年之後, 這些機構的廣泛成功可望能夠像大風吹散塵土一樣,驅散所有的這些無稽之談。不 過,它們一有機會,就會瘋狂地蔓延,像溫暖潮濕八月中的黴菌。 雖然在中外關係史上,外國人存在著嚴重失誤,但整個曆史是中國人懷疑與搪 塞的曆史。這是一段令人厭倦的回憶,其間的教訓完全是由徒勞無功的交往者造成 的。但在中國,私人常常被迫充當外交家,他們都很清楚應該怎樣做,我們可以舉 一個典型的例子進行說明。一個外國人提出要在中國內地某城市租賃一處住所,當 地官員則提出種種借口加以搪塞,在一次安排好的會見中,這個外國人身著中國服 裝,帶著紙和筆,到了見麵地點。初步交談之後,他慢慢地取出文具,擺好紙,擰 開筆,檢查一下墨水,神情嚴肅專注。中國官員懷著強烈的興趣看他做完這一切, 好奇地問:“你在做什麽?”外國人解釋道,他隻是準備好文具,“僅此而已,沒 有什麽。”“文具?準備文具幹什麽?”“記下你的答複。”這位官員急忙向外國 客人保證,住所一定會解決,這樣做完全沒有必要。可他下次再聽到這個神秘的記 錄時,怎麽能保證承認,其中的內容都是他說的? 中國是個謠言泛濫的國家,它們經常使人心中充滿恐懼。幾年前,新加坡的中 國人報告說,苦力們堅決拒絕天黑以後走某一條街道,因為在那裏會突然神秘地被 砍去腦袋。帝國可能永遠也不能從恐懼中解脫出來了,對於有關的人,這些恐懼就 像1789年法國革命中的巴黎人感到的一樣真切。無節製的輕信和相互猜疑是恐怖的 謠言產生、彌漫的沃土。當它們與外國人有關時,痛苦的經驗表明,絕不可掉以輕 心,在它們剛一產生時,就應該查清。如果當地官員認真查處,就不會導致嚴重的 後果。如果不進行製止,任其漫延,就會產生像天津大屠殺那樣的慘劇。整個中國 都適宜於謠言的迅速傳播,幾乎沒有一個省沒有產生過謠言。為了徹底鏟除謠言, 時間就應像地質新紀元一樣被視為至關重要的因素,最好的辦法,是以勿容置疑的 實例,使中國人相信,外國人是他們真誠的祝願者,一旦樹立了這一堅定信念,“ 四海之內皆兄弟”將會在人類史上第一次成為現實。 (轉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