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緣份的因素──爸爸媽媽的故事

(2007-02-02 21:03:10) 下一個

也許,另一個世界,換一個人生,我爸爸媽媽十有八九不會在茫茫人海中彼此遇見,更不用說共度一生,自然也就不會有我、妹妹和弟弟,我們這個家了。

爸爸是個艱苦一生、奮鬥一生的人。提到爸爸,不得不要說起我爺爺。我爺爺是個“土匪”,隻不過是個共產黨的“土匪”而已,而且是個“學匪”,他進城讀書時加入了共產黨。一九四九年,大軍南下時,奉命組建了一支三百號人槍的遊擊隊,他任大隊長。全國解放後,一般人們在慶祝翻身得解放,而另有一批人卻陷入痛苦的深淵,這些人不是地主,也不是惡霸,她們是解放大軍南下幹部的結發妻子們。這些人,大多數是農村婦女,不識字,沒有文化,她們的丈夫進城了,立刻就拋棄了她們和孩子,找了城市裏年輕有文化、“革命覺悟”高的女青年結婚了。據說,當時在武漢,進城尋夫而給遣送回鄉的農村婦女多得用卡車送。我奶奶就是這樣的一個棄婦,我爸爸就是這樣的一個棄兒。奶奶是個舊式的有誌氣的女性,也怕再嫁爸爸會受虧待,她二十八歲開始“守節”。可憐一個寡婦人家,在農村裏勢單力薄,受了多少艱辛苦難。她獨力支撐著這個家,咬緊牙關一定要送爸爸去讀書。爸爸曾經進城去找他父親要錢上學,得到的是一句官腔:“我們進城是幹革命的,不是掙錢的。讀書讀得了就讀,讀不了就別讀!”爸爸很聰明,很努力,也很有誌向,中學畢業後,奶奶已經實在是無力供給,他上了不要錢的師範,以後工作了,先是到了一個縣城裏中學教書,再後來到了我們現在住的城市。為了生計,爸爸不得不放棄了他作文學家的夢想。他最終當了一個教師,他在我們的城市,是一個有名的好老師,但是作為他的長子,我知道並理解:這終究不是他的意願。

我爺爺是共產黨,我外公卻是個國民黨,他也是個有文化的人,曾在保定軍官學校讀書,參加抗戰,也參加了內戰。四九年,他所在的那個軍起義了,他當時是團長,和一些中級軍官一起離開部隊準備逃往台灣。他逃到了廣州,卻放不下我外婆和三個孩子,終於一個人又回頭了。凡是起義的軍官,如果你是軍長這一級別的,倒也罷了,低級軍官也沒太大問題,最慘的是中級軍官,再在部隊裏帶兵肯定是得不到信任的,於是全讓退伍打回老家了事,那是一個小縣城,正好是爸爸工作的地方。在地方上,任何一次運動他們絕對是現成的活靶子,一來二去就把外公給整到監獄裏去了,也最終死在裏麵。外婆一個弱女子帶著三個孩子無法生存,隻好再嫁,這就是我後來一直稱之為外公的,萬幸的是他是個極其善良的人,不僅知書達理,對外婆和三個兒女也極好。但是,別以為就從此沒事了,運動一起,照樣叫他們一家人不得安生。

爸爸就是在這時認識媽媽的。爸爸那時已經工作了,屬於那種又紅又專的人,也和造反派一起鬧革命。一天,又要揪鬥我外婆一家了,我爸爸是個講原則的人,他先找來文件,結果發現按政策,外公應該是以解放軍同等級別軍官退伍待遇對待,外婆一家應該是革命家屬,更何況那時候是外公已死,更沒瓜葛了。爸爸當時就和造反派們吵翻了,爸爸還跑到外婆家去安慰他們。就在那兒,遇見了媽媽。爸爸後來說的:你媽媽當時嚇得那付可憐樣,真叫人難過。爸爸不但退出了造反派,而且還和他們頂上了,爸爸根正苗紅,造反派也拿他沒法子。爸爸拿著那些文件,替外婆一家擋了很多麻煩。時間一長,爸爸媽媽相愛了(哈哈哈,廢話,當然了)。一年後,他們結婚了,媽媽開玩笑說,當時,好多女孩很傷心啊,甚至有個女孩聽說爸爸要結婚時,把自己鎖在房裏好兩天不出門呢!我相信媽媽的話,爸爸可是個英俊的男人呢,現在都還是,比我好看多了,嗬嗬!

媽媽曾經跟我說過:“如果不是那文化大革命,我和你爸爸根本就不可能到一起。”然後回頭安慰爸爸一句:“這就是緣份哪!”從我記事起,我看見爸爸媽媽有很多幸福的日子,我還記得媽媽曾經給爸爸身上披著的衣服縫扣子,縫好了後湊上去用牙咬斷線頭時,他們對視時的神情。平時,自己的工作有進展了,孩子們學習有好成績了,搬新房子了,等等,等等。但是,我也看到了爸爸媽媽不幸福的時候。我深深敬愛奶奶,可是憑心說,她是爸爸媽媽曾經不和的主要因素,但是作為長子長孫,我看得很清楚,這又實在是難以責怪任何一個人。媽媽和奶奶的關係從我們三兄弟妹懂事起就沒有好過,長大後,我們專門找來心理學方麵的書,想找出其中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奶奶一生辛苦,爸爸是她的獨生子,她一生的心血和寄托毫無保留地給了爸爸,如今一個從外麵來的女人要從手中奪走自己的兒子,這是她無論如何無法坦然麵對的。奶奶隻有這麽一個兒子,她隻能和媽媽住在一個屋簷下,這是個死結,是無法解得開來的。

媽媽和奶奶關係不好,毫無疑問的會引來爸爸媽媽的不和。矛盾發展得如此不可調和,爸爸媽媽到了要離婚的那一步。那天,媽媽不在家,法院的人到了我家,進行調解。他們在裏屋談話,我們三個孩子,我才讀小學三年級,妹妹讀小學一年紀,弟弟還沒上學,我們鴉雀無聲的乖乖地坐在外屋。一個大人也許想象不到小孩子心裏能夠有多少悲苦,但是那天,我感到了即將被拋棄的恐懼和痛苦無人可申訴的悲痛。弟弟妹妹也是一聲也不敢出。我永遠感謝那位法院來調解的工作人員,他結束和爸爸的談話後,出門時,我們三個孩子,六隻眼小睛死死地盯著他,我們不知道,他究竟是個災星還是救星。他看見了我們,停了下來,對爸爸說:“看,三個多麽可愛的孩子!”爸爸也看著我們,半天沒有說話。爸爸媽媽終於走過了這一段,從此再也沒有再提離婚的事。

日子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過,我們一個一個的長大了,生活還是那樣過,該煩惱的還是讓人煩惱,但是孩子們漸漸懂事了,日子也似乎好過了一些。爸爸工作極其認真,也常在教學專刊上發表些文章,在一些刊物的教案比賽中也得過不少獎;媽媽由於出身問題,沒有上過多少學,但是她人極聰明,和爸爸結婚後,爸爸指點她看了很多書,所以,媽媽的談吐言辭和見識絕對比我看到的很多大學畢業的人要高雅、高明。媽媽還是個極要強的人,她是幹會計這一行的,當初考試時,她非要考最難得主管會計不可,所以,到她退休時,她雖然連高中都沒好好讀過,但是手下的兵們卻有好幾個大專、大學畢業的。媽媽常說,你爸爸一生可憐,滿腹誌向和才氣,但是一輩子在關鍵時候沒人扶持,就隻好靠自己拚。媽媽還說,我是吃了你外公的虧,書也不讓讀,隻好現在自己看。所以,爸爸媽媽一輩子不順,他們的一生的理想和抱負都寄托在我們幾個孩子身上。爸爸教育兒女的嚴格是有名的,同時他又很講究方式方法。他注意到我小時候愛看書,於是曾經想引導我走文學的道路,我清清楚楚地記得我讀小學時,在我似懂非懂地啃完大部頭的小說後,爸爸“請求”我給他講故事,我開口就講,由於年紀太小,有些愛情小說裏的人物的行為和思想活動還不懂,我就自己邊講邊按我能理解的編,而爸爸就似笑非笑地任我編,一點也不出口改正我。後來我喜歡上了數理化,爸爸就把他的學校圖書館的借書證給我,讓我隨意去看書(我們那個中學藏書有十幾萬冊呢)。我是長子,爸爸在我身上傾注的心血就最多,他不僅在學習上鼓勵我,也鼓勵我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我在高中時是校排球隊的隊員,我們家和學校運動場很近,在陽台上就一覽無遺。每天下午放學後我訓練或是比賽時,全家人都在陽台上,家務活都拿到那兒,邊幹邊看我打球。當我比賽訓練結束,一身汗水泥土的回家後,全家人才高高興興的開始吃飯。我很明白爸爸媽媽是想讓我為弟弟妹妹作個好榜樣。我很順利的保送上了大學,接著妹妹考上了一所名校,當再過兩年,最小的弟弟考上另一所好學校,我清楚地記得當爸爸進家門把分數告訴我們時,我們全家人都跳了起來,忍不住歡呼起來。爸爸媽媽一副卸下重擔的樣子,笑得那麽得意,那麽輕鬆。爸爸說,我們已經把你們送到了你們自己的路口了,往後的路就看你們怎麽走了。

不用說,我們三個孩子是爸爸媽媽一生最大的成就和最為之自豪的事情。我們三個人不僅都上了國內最好的大學,而且我們幾個孩子的人品和性格都是有口皆碑的。記得那年我出國前,我回家和全家一起呆一段時間,那時,奶奶已經臥床不起一年多了。一天,我到奶奶房裏去看她,雇來的看護奶奶的人和上門來的一位醫生在場,他們告訴我奶奶已經便秘很久了,奶奶很難受。我一句話沒說,上前將幹結成石頭一樣的大便一顆一顆的用手指挖了出來。爸爸媽媽回家知道了,他們是那麽的高興,爸爸隻是一遍又一遍的說:“你奶奶將來會保佑你的!”媽媽撫著比她高兩頭的兒子的肩,對醫生和在場的人說:“我們家的孩子多麽的優秀!”我那時已經懂事了,也會說話了,我回答道:“我是你們的兒子,這當然是你們教的啦!”那一刻,我看見爸爸媽媽的神情是那麽的滿足,眼睛裏映著淚花,似乎他們一生的辛勞都得到了補償。

我出國沒幾天,奶奶去世了。媽媽雖然一生和奶奶不和,但是,在關鍵時候,在奶奶生病後,她想盡一切辦法買好吃的,隻要是人們說有好處的,眼都不眨一下就買。給奶奶雇來的看護的人,隻要奶奶有點不高興,趕緊換人,背後又想方設法地適當補償人家一點。奶奶去世,媽媽覺得身上少了一副擔子,輕鬆了很多,卻也感歎奶奶一生沒享到什麽福,剛剛家境好一些,就去世了。我誇媽媽做得很好,媽媽說,你爸爸沒有親兄弟姐妹,你們幾個孩子又不在家,我要不幫他,就沒有人幫他了。有時我和媽媽談起他們的一生,媽媽告訴我:“我這輩子離不開你爸爸,我從來就沒想過和別人過會是怎麽樣,我也不願意和任何別人過;你爸爸這輩子沒有我也不行,世上沒有第二個人願意象我這樣幫他扶持這個家,照顧老人,教育孩子,把三個孩子送上大學。”如今我們輕鬆了,誰都羨慕我們這個家,孩子都有出息,個個人品有好,長得也好(母親的眼光),親戚都誇我們有福氣,我們一想起你們就高興。媽媽自己這麽說。

在電話裏,我給媽媽講了個故事:從前有個人,他極其富有,什麽都不缺,他為人善良,到處修橋補路,也極受人們的尊敬。但是他總是覺得心中隱隱的缺少了一點什麽。一天,他在集市中偶爾一回頭,在那白馬過隙的那一瞬間,他看到了一個人的背影,那背影就象閃電一樣在他腦海裏劈響,他立刻意識到這個人就是他永生的目標,隻有這個人才能填補他心靈中的那一點深刻的空虛。但是無論他如何努力,如何重金懸賞尋找這個人,都是徒勞。他最後向神祈求能夠再見上這個人一麵。神回答了:可以,但是你要放棄你所有的財產,並且你的人將變成一棵樹。他毫不猶豫的答應了,散盡了萬貫家財,變成了渡口的一棵樹,時間一天天、一年年過去,那個人始終沒有在出現,他盼望,他心傷,甚至後悔,而風霜雪雨毫不留情地打向他,五百年過去了,他終於看到了那個人走來了,他是多麽的驚喜,他拚命地搖動他的枝幹,弄響他的樹葉,希望那個人注意到他,但是那個人沒有回顧,徑自走遠了。他傷心之極,隻能又盼望著下一次見麵的機會。時光流逝,說不盡的雨打風吹,艱難困苦,又是五百年過去了,他已經大不一樣,他的樹葉不再是那麽茂盛,甚至因為雷擊,半邊樹枝燒焦枯萎了。遠遠的,他又看見那個人了,這一次,他沒有再試圖搖動樹枝,經過一千年的磨練和苦苦的等待,他的心已經變的平和了。他隻是默默地看著。然而,這一次,那個人直接走到樹下麵,坐了下來,一坐就是多少年。不知多少年後,這個人和這棵樹都成了神聖。這個人,就是釋迦牟尼,那棵樹,就是菩提樹。

我對媽媽說:“媽媽,你和爸爸就是這樣,你們的緣份經過你們這麽多年的磨練,不管經曆了多少風雨,無論日子曾經是如何的艱難,你們都熬過來了,你們的孩子們也長大成人了,你們也是成聖了!”媽媽在萬裏之外的大洋那邊笑,聲音裏帶著哽咽,說:“好孩子,你說得好。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我和你爸爸,是緣份,也是命,認準了,就兩個人一起咬著牙忍著,受著,總有功德圓滿的時候。”

我有時也想想爸爸媽媽一生中不快樂的時候。我也問過他們,如果他們重新再來的話,怎麽樣才能避免這些?爸爸說,現在想起來,無非是對一些事情看開一些,看淡一些,發生了的種種困難不要太放在心上。我向爸爸念了一首蘇東坡的詞,詞牌名就很好,是“定風波” :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我解釋說,有一天蘇東坡和一幫朋友出外郊遊,突遇大雨滂沱,大家沒有帶雨具,結果是可想而知的了,人人都覺得狼狽,隻有蘇東坡不這麽想,雨晴後就作了這首詞。爸爸讚歎說,對,就是要有“一蓑煙雨任平生”和“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氣概和心境。我和你媽媽當初就是缺了這一點讓你們孩子傷心了。

我說,謝謝你們,爸爸媽媽,你們一生辛苦,把我們培養成人,你們的兒女不會讓你們失望的,我們也永遠感謝你們用生活告訴了我們緣份的因素。緣份的因素是什麽?緣份是等待,緣份是忍耐,緣份還是一份平靜而執著的心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