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網友問:略說印度教
(2006-09-05 10:57:57)
下一個
宗教,為甚麼像印度教那樣亂七八糟竟又源遠流長?
----吮露鶴
2001年1月,7000萬印度教徒湧往恒河,各以自己的方式,向種種神祇祈禱,卻能互相尊重,和諧共處,蔚為奇觀!這相等於兩個澳洲再加上全部的加拿大居民都跑去美國三藩市開派對,是從太空人造衛星可以觀看得到的最盛大人類事件。印度教為當世繼耶、回二教之後的第三大宗教,信眾9億,人數近倍於位居第四的佛徒,但幾乎又是中外一般人最無知的大教,請為略予介紹如下。
一、印度教是中亞遊牧民族入侵次大陸強加於原居民的原始信仰。
.最新發現,改寫舊說
印度人的麵相和北印的方音,與歐洲的人種、語言之間,存有某種相似是顯而易見的。十八世紀以來印歐比較語言學肯定了這一看法,十九世紀的梵文研究更擬設出印歐雅利安人由西北南下征服黑膚土著建立印度宗教文化的上古史。最早的經典《吠陀》Vedas反映其文明圍繞著現已無徵的薩拉悉婆諦Sarvasvati大河發展,學者為自圓其說都被講成是對遙遠原居地的回憶,1995年以前書本概重複這一結論。但衛星發現,由旁遮普至巴基斯坦,竟然存在一個比亞瑪遜更大的河床痕跡,地質考察早涸於四千年前。考古中所見古印度五千年前已有非常發達的城市文明,其後也並無被外敵毀滅的戰爭遺存。吠陀梵文的「人」字,含有「城居者」的字根;「雅利安」Aryan與arya高貴富足同義,代表那些能夠根據吠陀行儀式者。吠陀寫出的大地麵貌皆同印土,若有異樣也非描述,隻屬對域外的想象。吠陀並沒有北人征服南人的記載,南人也無為北人奴役的傳說,基因驗證印南印北人種無別。最新的學術發現,不否定人種及語言上的印歐關係,但《吠陀》經書是植根於自己土地上的全體精神故事,絕無疑義。歐洲中心眼光看印度教的時代不復返,民族非隻由血統和語言所能決定,還有文化思維,尤其是自己的宗教。因為印度才有印度教,有印度教才使印度成為印度──這話道理甚淺幾近無聊,但今日說出,卻需經過不少波折。
二、印度教淺鄙,盡以苦修跪拜的教規儀式束縛信眾。
.印度教最是一種先能深入又再淺出的宗教北方雅利安與南印黑膚的達羅毗荼Dravidian二種文明相遇,到了元前1500年他們的口傳知識結集成四《吠陀經》,為世之最早聖書。「吠陀」我國古譯明,又作智,或作學,即知識,把時之知識奉為行事的經典。吠陀時代之民心乏深憂患,忠厚樂天,考察山川百物,人化自然現象尊卅三天神,其教無偶像與神廟,露天或在家火祭頌神,祭典karma直譯「行動」又作「業」或「因緣」,吠陀之民以讚歌mantra居先得智慧於後。元前1000年開始的三百年婆羅門教興起,祭司婆羅門在吠陀內附入散文,闡發祭理智論,稱為梵書Brahmana,其思想樹吠陀天啟、祭祀萬能、婆羅門至上三大綱領。婆羅門祭司與梵Brahman同字,自信出自宇宙本源大神梵天Brahma之口。梵其原義是頌,也即祈禱,巫咒禱頌配合祭祀,降祥禳災。婆羅門司祭代民滅苦求福,漸漸自以為究竟,威福在祭祀不寄於諸天,社會形成種姓varna四階級,婆羅門僧侶自視半神,剎帝利國王、武士護生,吠舍庶民工農經商,首陀羅專侍諸種姓。《梨俱吠陀.原人歌》說:「他的口是婆羅門,他兩臂作成王族,他雙腿變為吠舍,從他的腳生出首陀羅。」梵書時代印度次大陸種族眾多又語言複雜,全賴吠陀的明智和種姓的製度為之規範,一時產生分工合作的社會。隻是僧侶特權,令其腐化,元前700年後的兩百年,婆羅門學者紛起改革,反省吠陀的終極意義,在梵書最後列入新解「吠檀多」Vedanta,即Veda吠陀之anta終極,又名《奧義書》Upanisad,意為「近坐」。子弟近侍師座,秘密授受明智之學,師生懇摯相商,悟見我、梵同等又同體,至高包舉一切,乃此如真如幻世界的原質,梵我無內無外無生無死,不可聞見不可探求。吠陀篇幅冗長、文句古奧,隻有少數祭司階級能讀。奧義書講哲理變革天啟,也非一般人容易領會。元前500年至公元300年結集民間遺傳,輯成信眾的宗教教材,其中二大史詩,《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講光明黑暗戰爭,《剌馬耶那》Ramayana寫完美男女愛情,詩句易上口,故事富吸引,為宗教永遠之本分Sanatana Dharma作出生動的呈現。《摩》詩中的名篇是《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文體多樣的哲理詩,膾炙人口,加上《古事紀》Puranas邊寫邊輯,內容綜述上天下地神人聖俗,乃為教理百科全書及生活日常指南,使明智之學不再是婆羅門一階級的知識和儀式,四世紀以後印度教深入淺出,無論貴賤貧富智愚都可習可行,成了真正的人民宗教。
三、印度教憑一大堆雜亂神秘經驗惑眾,缺乏思辨與係統。
.其教傳統,係統整然,內容深湛
吠陀、奧義、梵歌三源,乃為天啟shruti,後世繼以民間史詩、聖者事紀之遺傳smriti,給予補充。口述傳統不斷成文,經典大量增生,數量之多,舉世無雙,然千帙萬卷,一本吠陀。印人長於背誦,尤其慎重保存記憶,婆羅門可以準確無誤地把經文從頭背到尾,又會倒背,隔一字背,或與鄰村通經者聚首對誦,保證記憶無差,使字字與幾千年前的讀法相同。民間智慧傳說「古事紀」俗稱「第五吠陀」,當中內容古老的可早逾四大吠陀,最新的竟為近年僧侶之新作。再者還有六「吠陀之肢」Vedanga,即文法、聲韻、節律、字源、儀式、占星,前四肢為吠陀釋義之助,相當於語言學,分析之仔細,今人改用電腦處理尚有不及;後二肢涉及吠陀之應用,更是不同的學問。再有四「付吠陀」Upaveda,即醫藥、樂舞、武術、建築,視作吠陀的技藝,它們相當於我國的中醫、戲曲、功夫、風水,隻是內容複雜尤有過之,且無一不神聖。我國過去對古印度身毒或天竺的學術係統理解謂五明,即語言的聲明,工藝的工巧明,醫藥的醫方明,論理的因明,宗教的內明。西方畛域分明的科學、藝術、宗教,在彼完全統一於吠陀信仰。闡釋吠陀,形成六學派,以信仰論,是神學,以思想言,為哲學。僧佉派即數論,數度比量諸法,由物質世界透入精神世界。瑜伽派以禪定駕禦意識,個體與宇宙相應。勝論派解析句義言境極微之殊勝,乃為印式原子論。正理派以因明邏輯,推證結論。法彌曼差派思維、審計吠陀常住之聲量,履行責任,以祭致福。智彌曼差派探究吠陀奧義終竟,梵我不一不異、不二一元。講西洋哲學,未可略去中古經院神學的一段,其他基督教思想尚許不計;但要講印度哲學,六大學派一個都不能少。印度教是個無所不包的大學問,生死時空,都有說法,連吃睡坐臥呼吸做愛也無不沒完沒了講道理。今日不少受慣西方科學教育的,一旦發現另有古老智慧循不同方式釋其心中之疑,狂熱傾慕有加,非出無因。
四、多神崇拜比一神信仰低級,借分散的諸神力量懾人。
.印度的慧識,多即是一,一多、神我無別
《梨俱吠陀》說:「真理上帝隻一個,人卻各有名稱。」印度教相信萬有一神,然作多名,一神化三身trimurti,一本垂跡乃為三大神:梵天Brahma元始創造,濕婆Shiva毀滅解放,毘濕笯Vishnu關懷保護,代表事神者的神聖知覺狀態。又據說神之數三億三千萬,有男有女,男神不能沒有女神為伴,無陰性的創生原則互補,男神一事無成。梵為超越絕對的至尊之在,梵天為三大成形的人格神之一。焚天之妻薩拉悉婆諦,名同聖河,為智慧和音樂女神,吠陀極加稱頌,是世上最古老仍受敬奉的女神。印度教的神不隻是「他」也是「她」,直至當代猶太基督教才在女性主義的語境中發覺傳統神性單稱男性之困難,但在印度這從來不是問題。諸神的界線並不絕對,雷雨神Indra與火神Agni成為Indragni,他們是人格化的自然力量,如同雲生雨,雨為川一樣,諸神僅唯一超越存在的不同呈現,是心靈更高知覺的種種表象。因此我奉這神,不必比你奉那神更好,無論這神或那神,都隻是指向至尊之在其自己。神有化身avatara,毘濕笯化身有十,二大史詩中的克裏希納Krishna與羅摩Rama皆其現形,且神可見諸任何人事物。神像murti非神,但人可藉之見神同時為神所見,向像敬禮,是拜神而非拜像,廟宇、路旁、家中遍設神像,印度教徒不自視為拜偶像者。得道的聖人或指導靈性的尊者上師guru,雖非為神,但有神同在也代表神,啟發信徒自己內心之唯一尊者。印度廟外雕滿鬼怪、動物、人物、神祇,但進得廟內,可以空無一物,或留神像簡單一尊,正是萬法唯心、一即一切的最具體說明。近百年印度教內很多興革,主要都不以神廟、神像、多神為究竟,更加專注於內心的虔誠,大大減少前科學的迷信色彩,予人耳目一新。
五、多神相對,削弱真理的絕對基礎,無從提升道德水平。
.印人與其他東方宗教同證明,一神未必是道德唯一基礎
印度教的大梵,為無所不包者,眾神諸天devas,無私助人,他們都沒有真正的敵人。又有非天阿修羅asuras,跟諸天作對,他們雖自私自利,但不同基督教的撒旦誓與上帝對抗。不相信世上有絕對的惡,並不等於即否定有絕對的善。有一則故事說,無惡不作的大盜居然去打劫隱者,隱者孑然一身,無物可奉,唯獻讚歌教大盜致富,唸誦詞曰Mara Mara Mara,魔羅實為「魔」,重呼魔羅之名既久漸變Rama Rama Rama,羅摩為尊神毘濕笯之化身,史詩中之大英雄,
大盜終竟悔悟,痛改前非,變為印度大詩人,寫下萬人傳誦的史詩《剌馬耶那》。印度教的世界,任何情況天、人都可相遇,故此也沒有神不會在場的永死地獄。人之無明,昧其本性,才為萬惡之源,然而意識歸回其純粹之自己,立即為善,印度教的地獄,隻屬淨化靈魂的暫居地,未能把人與終極之天隔絕。一神教有上帝親口頒佈的十誡,印度教也有聖人自身悟證的十德:分五戒,不殺生、不妄語、不偷盜、不邪淫、不貪婪;及五行,清淨、知足、克己、妙觀、誓願。首條「不殺生」ahimsa本義即非暴力,不可害人也不容傷己,聖雄甘地即是以非暴力的道義力量戰勝大英帝國殖民的暴力。不能說道德價值若缺少定於一尊的人格神就無從安立,中、印的宗教文化皆能為之提供堅證。不過比較近數百年外來客人前後的記載,顯然印度次大陸上的道德狀況漸呈惡化的跡象,情形有如我國親情鄉宜之日趨淡薄。現在從官吏到廟宇都不無腐敗,其政、經成因複雜,不當簡單歸納為一個印度教的自身問題。
六、一教多神,宗派競爭,分頭招攬信徒。
.印度教宗派互補和其他宗教相斥不同
印度教是個人修行的宗教,教路眾多,有披袍的,也有裸體的,有習靜坐的,也有常跳舞的,有唸誦不絕的,也有閉口不語的,有禿頂無一毫毛的,也有髮長八尺及地的,光看形式,可謂無奇不有。然其整體,大約都能劃入三大教派。首為毘濕笯宗之第一大宗,敬奉最受印度人歡迎的神,其化身克裏希納與羅摩的像到處都是,另一化身Sri Venkateshvara其在Tirupati的聖廟日均三萬香客,全年合計即使梵蒂崗或麥加也有遜色。此宗歡樂頌神,支派繁多,其一穿橙色袍沿街跳舞唱歌的卅年前始走去紐約,現在全球各大城市常見他們的蹤跡,乃最為人知的印度教。其次濕婆宗,流行於南印,蓄長髮,不像前者聖人剃頭,派內有派,修行方式各異,當中主張開悟自性的一支,乃西方人最喜愛的一種。再次薩克諦宗Shaktas,為女神崇拜者,敬奉超絕之知覺為宇宙萬物之母,追求死而復生能力的靈性經驗。印度人有句話說:「做信徒,大庭廣眾裡做克裏希納的,私人家居時做濕婆的,一己內心常做薩克諦的。」印度教三派,互相融通,其和諧光景遠勝公教、正教、新教間又或遜尼與什葉間之關係。若欲指控宗派分裂之醜陋,想要找典型,絕不該先輪到印度教。
七、種姓完全是印度教的產物,造成社會不平等,維護階級利益。
.種姓受種類的觀念平衡,現實中非絕無平等
種姓本義即「色」,代表四類人,各有欲求,一是權,二是利,三是逸,四是智,四種人各得其所,在社會上形成貴族、農工、奴僕、僧侶,改用現代的說法,就是管理、專業、服務、教研的不同行業,本屬個人的性向和擇業之別,原非階級地位之異,隻是過去教育不普及,孩子光跟父母學習謀生技能,種姓世襲,家族世世代代隸屬一種姓。種姓實為十分鬆泛的印度傳統社會分類,後雖演變為階級,然初又不無像士農工商四民的意味,老早從二千五百年前奧義書時代開始,種姓界別之分已應現實需要開始鬆動,吠舍中有的儼如統治者有的淪為奴隸,元前三世紀起生活裡印度人反而按照地域,和職別從三千多的種類jatis即次種姓身份為自己和別人定位,不隻人有種類,動物、植物和神祇都有種類。原則上眾生皆平等,但因業報,在具體存在中才呈現為不同經驗和久暫過程。宗教基本上說四種姓無別,聖人和上師裡不少出身無權祭祀讀經的首陀羅奴隸階級。順便一提女性的地位問題。在印度女神和男神一樣多,歷代聖人也多有婦女,陰性原則乃男性原則發揮效力之必要,因此從宗教文化觀念本源上說,女性的能力自始便不視低男性一等,所以自印度實行民主選舉後,很快就容許出現女總理。表麵男女平等又女權高張的民主美利堅,不僅二百年來仍出不了女總統,即使商界唯才是用,婦女仍嘆說企業文化內存在看不見的玻璃天花版。印度人日常提名的習慣,女先行男居後,《馬努》Manu古律法遺傳,吩咐男性要尊重女性才會得到神的祝福。婦女深閏避不見人,與歷代戰亂女子常為自保玉潔冰清之習慣不無關係;嫁女須付豐厚聘禮,原意要女兒入夫家後維持獨立財政與自主權力,女兒帶走大批嫁妝,可說與兒子在父母逝後承繼家業的觀念無異。可惜過了公元三、四世紀婦女的經濟生活越來越依附男子,印度的人權狀況若有不符現代理念,非印度教本身使然,大多為歷史的原故。目前其國家最大問題不在階級,隨著教育普及技能的獲得,階層間的流動大增,即使存在已三千年連四種姓也不入的旃陀羅,即「不可觸賤民」achuta或「殘破之民」dalit,因甘地呼之為「神的兒女」Harijan,並立法保障他們的權利,處境不無改善,甚至還有人成了百萬富翁,擔任總統。隻是社會到現在為止,仍缺少一種教育,能有效消除更要命的種族偏見和宗教仇恨,這才是印度人及所有世人目前共同最急須對付的難題。
八、印人修行,個人消極厭世,社會滯後不前。
.印度人生,出世、入世不見對立
印度的人生,以個人直接經驗神為生命目的,然而得道有多門:德行、財富、快樂、修行,皆為進路。印度教徒守四行期製度,把人的一生分成學習、在家、出家、捨離四階段。首先與神同行,獲取宗教、文化、職業的基本知識;其次謀生結婚、養兒育女;及至退休則遁隱叢林集中履行宗教義務;最後臨終捨去一切以流浪和朝聖預備迎接死亡。他們認為,所有生命思想行為無論是好是壞,皆積澱成非意誌轉移之規律業報,即所謂「達磨」Dharma,其義涵豐富,中譯可有業、法、義、本分諸解,包括存在的屬性和目的,也即印人心中的宗教。人之一生在於勤勇精進,遵從達磨,才跳出達磨。上明之人,菩提buddhi正智知梵,了悟所依身業限製,直趨平靜真我。下明之人,正業、正利artha、正欲kama,敬梵捨執,以有為漸進,實現無為,我梵相應,無苦樂雙昧,斷生死,超業報,越輪廻samsara,因乃獲得解脫moksha。無明既為惡之因,明當即善之果,此生此世的業緣、財利、愛欲,為達到最終解脫之所當經。第二行期,人求富貴、享性愛,俗事都有正麵意義,故見印人也愛拜財神,廟宇充斥體態撩人的女神,便也不足為奇了。但不能因此就以為印度教徒縱慾,那樣又屬大誤會。外國人去印度,常發現有特多休假和退休的教授或專業人士,以在家的身份,幹出家的事業,跑往窮鄉僻壤獻身服務,實其無私捨離的宗教精神表現。即使出家隱居、朝聖捨離的兩行期,固然是他們個人的求道,然而同時也是在回饋社會。天理、人欲在吠陀信仰中非為對立而是統一,做他人的子女、父母、下屬、上司,與虔誠修行,一概是不得迴避的義務本分,當中沒有矛盾。如果說印度教是平衡今生與來世則可,批評他們純為厭世,則斷斷不當。
九、佛教的成就,證明印度教頑固保守。
.印度教的立場,卻自視進步,佛教反屬偏離
不以印度教立場看宗教發展,佛教能異軍突起,反對僵化的祭儀,抗衡獨斷的教階,元前三世紀在印土創造阿育王之盛世,四民皆平等,精神獲解放,僧團遠至敘利亞、埃及、希臘弘法,成為世界性的宗教,似非一直侷促於次大陸的婆羅門教可比。第一世紀以後,大乘佛理更為精緻,出世思想加上王公钜賈的捐獻,教團龐大,坐擁土地園莊,寺院金寶瑩飾。不過婆羅門雖也脫離生產,但僅少數人從事宗教專業,三民供養一民,社會負擔並不太重,但印土信佛的小國卻容易形成僧富民貧、教盛國衰的局麵。八世紀商羯羅Sankara注疏古典,完成由婆羅門教到成熟印度教的過渡,融匯諸說同時充分吸收大乘空宗,消化了佛教特色,直指梵我之同一,闡發梵我不二要義。大梵體性無德,不可表詮了知,永非對象,隻一主觀自我之正智大覺;下明所對之境仍有分別有變化,然上明所對上梵之境無分別無變化,自我知覺非如此又非如彼,乃為無限無德之梵,經此一說,佛教遂不保理論優勢。佛教以強化實修回應,部份從印度教引進時尚的密咒和儀軌,進入七至十三世紀的密教階段。妥協的佛教雖也興旺於一時,但多少感染劣質印度教中不重智慧盲從神權的迷信,長遠來說更無非是把自己溶入印度教而已。而其寺院輝煌教產富足,徒令相繼入侵印土的中亞穆斯林諸王垂涎,成為掠奪打擊的對象,佛教隨著1203年密教中心道場比丘羅摩屍羅寺被波斯拜火教徒燒毀,在印土終告一蹶不振。印度佛教特重僧伽團體集居於寺院,不比印度教常以個人或小組在家或叢林修行,難予以集體摧滅。佛教後來雖在東南亞及東亞成功,但盛極一時,反又在發源地失勢,從印度教看來,似無優越可言。印度教中保守的以彼輩非難吠陀,否定個我,別立門戶,實則歧出;開明的視佛教也講業、識、輪廻、解脫,與吠陀之智慧並無不同,乃其教一支;最為客氣的還認為釋迦是毘濕笯十大化身的第九位,非常淘氣,竟把大量信徒帶離正統,然萬佛朝宗,終需回向印度教。
十、印度教作為古老的心靈寄託,未能回應時代需要。
.麵向現代化挑戰百年,它完全適應了新時代並為新時代接納
四吠陀中各有一經句,集為四句教,扼要申明其旨:「梵即正覺」、「我即大梵」、「爾為大梵」、「真我即梵」。正覺之外無一物,所有分別相包括生死輪廻皆要在大梵中消失於無形,如水滴流歸回大洋,火星飛墜入烈焰,旋風解散於風眼。宇宙這一基本奧秘狀態之象徵,為梵文「唵」om,它是A-U-M三聲之合,相應心靈歷程的醒、夢、眠三個不同階段,意識、潛意識、無意識終極的合一。無意識的熏習vasanas似深眠,好像甚麼都沒有,可是帶著慣性和動勢,製造如夢的潛意識,產生各種幻象maya,隻要從中清醒過來,歸回自我的純粹知覺,便為超越之存在,宇宙之真際。我即是梵,正覺中我梵之外無物,自亦無懼,故也無敵我之別。人都知美國是文化的熔爐,但印度早已如此。世界十二大語係中印度竟有其四,一國之內共325種語言、25種常用文字,十幾個大民族,數十個小民族,八萬種次文化,12億印人八成為印度教徒,餘者穆民1億3000萬,錫克及基督教徒各1400萬,另有少數耆那教Jainism和佛教。民族、語言、宗教橫列排開藩籬間隔,還要有四種姓縱疊形成階級分割,印度教卻是這世界五分一人類的包容力量!一千年來異族穆斯林入侵者相繼建立政權,視印人拜像多神為邪惡,頻頻打擊,乃成吠陀信仰中容忍的試煉。十五世紀虔信派Bhaktas以寬懷包涵,超越印、回兩教矛盾,為歷代努力和平者的靈感源泉;十六世紀的穆斯林皇帝宮中附設禮拜殿,供印度教、耆那教、耶穌會探討真理。宗教仇恨能以化解,最終仍待宗教發揮自身的善意力量,單想以政治方式解決兩教衝突,反而造成空前未有的悲劇,東印度、西巴基斯坦分治,徒使兩教1400萬人被逼離開家園及60萬性命枉死於暴力。正覺的堅實基礎,乃此時此在的本分責任,人生的價值,是捨不是得,這使看似奧妙玄虛的印度教文化,不僅是內省的,更是行動的。世人皆知德蘭修女的無私奉獻,但像她那樣服務的印度聖者和團體,很多一樣在做普通福利機構難以比擬的工作,隻是較少曝光傳媒。印度教徒有6000萬在國外,遍居五大洲,從事各行業。印度教徒生而為教徒,自家庭穫得宗教熏陶,不太主張要人改教,然近年越來越多非印裔嚮慕學習,朝聖客絡繹於途,甚至修得正果做了上師。素食和瑜伽正漸漸成歐美的生活方式,業與輪廻變為西方易懂的語言盈篇累牘上了書店新紀元的分類書架。瑜伽改變腦波心跳體溫,在嚴格的科學測試下修煉者能停止呼吸半小時或嚴冬裸坐竟日,印度教確為人體潛能保留驚人證據,等待新技術發掘解釋。從全球視野觀察,這一古老的宗教經已麵對了百年的現代化挑戰,正以最少碰撞磨擦的方式,積極向前。
(本文係原創,轉載或徵引,請說明出處,並保持完整。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