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佛教成功,證明印度教不行

(2006-09-05 10:57:49) 下一個

九、佛教的成就,證明印度教頑固保守。
──宗教,為甚麼像印度教那樣亂七八糟竟又源遠流長?

不以印度教立場看宗教發展,佛教能異軍突起,反對僵化的祭儀,抗衡獨斷的教階,元前三世紀在印土創造阿育王之盛世,四民皆平等,精神獲解放,僧團遠至敘利亞、埃及、希臘弘法,成為世界性的宗教,似非一直侷促於次大陸的婆羅門教可比。第一世紀以後,大乘佛理更為精緻,出世思想加上王公钜賈的捐獻,教團龐大,坐擁土地園莊,寺院金寶瑩飾。不過婆羅門雖也脫離生產,但僅少數人從事宗教專業,三民供養一民,社會負擔並不太重,但印土信佛的小國卻容易形成僧富民貧、教盛國衰的局麵。八世紀商羯羅Sankara注疏古典,完成由婆羅門教到成熟印度教的過渡,融匯諸說同時充分吸收大乘空宗,闡發梵我不二要義,消化了佛教特色,佛教遂失掉理論優勢。佛教為自保從印度教引進時尚的密咒和儀軌,進入七至十三世紀的密教階段。妥協的佛教雖曾興旺於一時,但多少感染劣質印度教中不重智慧盲從神權的迷信,長遠來說更無非是把自己溶入印度教中而已。而其寺院輝煌,教產富足,徒令相繼入侵印土的中亞穆斯林諸王垂涎,成為掠奪打擊的對象,佛教隨著1203年密教的中心道場比丘羅摩屍羅寺被波斯拜火教徒燒毀,在印土終告一蹶不振。印度的佛教特重僧伽團體集居寺院,不比印度教常以個人或小組在家及叢林修行,難予以集體摧滅。佛教後來雖在東南亞及東亞成功,但盛極一時,遂又反在發源地失勢,從印度教看來,似無優越可言。印度教中保守的以彼輩非難吠陀,否定個我,別立門戶,實則歧出;開明的視佛教也講業、識、輪迴、解脫,與吠陀之智慧並無不同,乃其教一支;最為客氣的還認為釋迦是毘濕笯的第九位化身,非常淘氣,竟把大量信徒帶離正統,然萬佛朝宗,終需回向印度教。

(十一月廿四日起全文逐日連載,歡迎讀者討論。
本文乃為原創,轉載或徵引,請說明出處。謝謝。)




--文學城www.wenxuecity.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