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脫衣舞低俗 PK 小沈陽

(2010-08-05 22:13:45) 下一個

雅還是俗,說白了,就是看是能為何種文化修養的人所接受。

從藝術上說,一般“曲高和寡”的藝術,要理解和接受,會需要一定程度的文化素養。這裏講的文化素養隻是個必要條件,因為有那個素養水平的人,也未必就有那個興趣。

所謂俗文化,一般講被低層的,文化素養不高的人所理解和接受的文化形式。這裏講的文化修養程度的需要,並非講一定不被高文化的人接受。有些文化形式能被低層人群接受,也能被高文化素質的人群所接受,此謂“雅俗共賞”。同時,隨著人的文化素養的提高,品味可能也會變化,會感覺對一些俗文化的東西不再能夠欣賞(接受)。

再說何為低俗?所謂低俗,這是另一個範疇的東西,既經常是接近或低於大眾社會道德廣泛接受底線的東西。

說到道德,其實道德是有兩個層級的,既可以接受,欣賞,熱捧的層麵和不符自己道德但可以容忍的層麵。這第二個層麵,既自己不會接受,不會施行,但會對別人施行采取寬容的態度。

說小沈陽的表演是否俗,因為二人轉大部是在中國演,本山大叔北美演了個巡回,好象反響強差人意,搞得灰頭土臉,所以還是用中國的社會標準衡量更確切些。本人的感覺,在中國,如果說所有的藝術從天上排到地下,大部分人會認為二人轉基本上是很接近土地的。至於說到脫衣舞,很難用藝術來衡量,都不是俗不俗的問題,所以要說比俗,那就免了吧,根本不是一回事。

如果讓脫衣舞和小沈陽PK,哪個在程度上更低俗,本人認為沒什麽好PK的,小沈陽的表演再低俗也低俗不過脫衣舞,因為脫衣舞衝擊的,是人性上最動物的,最本能的部分,這點上小沈陽再怎麽低也到不了這個程度。

但如果用存在脫衣舞的事實來反駁對小沈陽表演低俗的評價,似乎忽視了另一個事實,既大眾文化和成人文化的區別。所謂成人文化,是成人才能接觸的,對很多人來講,是低於大眾社會道德廣泛接受底線的,是屬於道德中需要寬容層級的東西,或在另一個社會,甚至是不能寬容的。

小沈陽越來越紅。所謂紅,既是可以登堂入室,可上大雅之堂,可在大廳廣眾麵前表演,被大眾所接受,作為大眾文化的一部分被追捧的。批評者對小沈陽表演的評價,也是把它作為大眾文化範疇對其評判的。而脫衣舞是成人文化,是關起門來,18歲還是21歲(各州好象法律不一樣)以下的孩子是接觸不到,並不對所有人開放的表演。把小沈陽的表演和脫衣舞放一塊說,是否本身就暗含著,這種表演形式本身,也有成人文化的意思?

附:

本山集團藝術總監:美國脫衣舞不比小沈陽還低俗嗎?

  本山傳媒集團藝術總監劉雙平3日夜致電本報記者,表示已撰文就美國《新聞周刊》對小沈陽的評價予以回應——

  美國的脫衣舞不比小沈陽還低俗嗎

  8月3日晚23時左右,記者接到本山傳媒集團藝術總監劉雙平打來的電話,他表示已親自撰文,就美國《新聞周刊》對小沈陽的評價給予了回應,並希望本報予以關注。

  劉雙平在與記者通話時表示,美國《新聞周刊》此舉實乃在製造“眼球效應”。如果說小沈陽低俗,試問美國的舞台文化中的脫衣舞,出版界的《花花公子》哪個在全世界不稱得上最低俗?

  劉雙平:逢俗必反是罪過

  劉雙平的文章刊載在人民網上,他在文中表示,《新聞周刊》以“最低俗的中國人”這樣的觀點來表述小沈陽,暫且不論其立場是否客觀,也不論其報道中出現的多處事實性錯誤。但至少,作者應該花點時間去多了解一下小沈陽本人和他的表演,花點時間了解二人轉近300年的曆史,了解中華民族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蘊。

  劉雙平在文中說,“多少年來,雅俗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我們中國人,‘逢俗必反’就像‘重男輕女’一樣深深地印刻在許多現代人的大腦。然而,隨著社會的更加開放,那些跟觀眾實現最自然溝通的藝術,也就是‘俗藝術’,漸漸浮出水麵,人們也漸漸敢於表達那種發自內心的喜愛之情。這也說明在我們這個傳統的民族,文化包容度在擴大,文化自信在上升。在我看來,散落在中國大地無數個鄉村、各個角落的民間藝術都應該拿出來亮亮相,接受人們的選擇,讓那些有生命力的藝術盛開它們的第二春。

  俗不是罪,我想,什麽時候我們正視“俗”,敢於表達我們對於俗文化的喜愛,我們才真正有了文化的自信,我們才能真正認清了民族的文化,從中總結出民族文化中那些正麵的價值,才能有力地推動我們的文化走向世界。”

  藝術分為“俗與雅”兩大類

  作為武漢大學哲學係畢業生,劉雙平從哲學的角度重新探討了“俗和雅”的問題。他認為,俗和雅很明顯是一對矛盾:俗是大眾的,雅是小眾的;俗是低層次的,雅是高層次的;俗在鄉野,雅在殿堂……但俗和雅又是辯證統一的,故而有生命力的藝術皆“雅俗共賞”。

  劉雙平認為,以雅俗為標準,可以將藝術門類分為兩大類。交響樂、芭蕾舞、歌劇、舞劇、話劇、油畫、國畫等屬雅藝術,相聲、小品、二人轉、魔術、雜技、評書、漫畫等屬俗藝術。但這種劃分也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無論是雅還是俗,能流傳至今的,無一不是“雅俗共賞”的典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