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海龜變土鱉的蛻變之路
(2010-01-26 13:12:54)
下一個
海龜(歸),從嚴格意義上,應該是已經歸國發展了的,曾經有海外經曆的人(S :)。所以沒有歸的而且也沒心歸的,應該不算海龜。
如果做個調查,我相信會有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具有海外大學以上學曆的人,會堅決反對把有偷渡經曆的人也算在裏麵,不外是為了麵子不屑於之為伍,即便某人在餐館給人端盤子上菜的服務對象,可能就是偷渡出來但發了大財的。中國人的傳統,讀書人的臉麵是第一的,這點再怎麽“海”也是改不了的。
還有更要臉麵的,要求把海龜的定義搞得更嚴格些,比如必須是博士以上,而且必須是在美國頂尖20所大學的博士,否則不能算海龜,因為歸罪海龜掉價的原因,就是定義太寬,阿貓阿狗的玩意兒全放一筐裏,焉能不掉價。
當然,相信有更嚴謹的,會進一步嚴格定義,不但必須是博士以上,而且必須是在美國頂尖20所大學的博士,而且是美國頂尖20所大學終生教授以上教職的,否則跟那些個高分低能,拿了博士隻能混博士後給別人洗瓶子的為伍,這麵子也是丟不起的。
但即便是嚴格了定義,仍然免不了被國人統稱為海龜,並時不時的一並的被貶稱為土鱉,因為基本上沒人會在意海龜的各種定義,也沒給機會去解釋自己的身份高貴,此龜非龜,乃龜中金龜。在國人眼裏,海裏遊的,帶殼的都是龜。換句話說,不管是到過海外讀了學士,碩士,博士,還是陪讀的,移民的,嫁人的,偷渡的,也不管是歸了的,是想歸沒歸的,還是鐵了心不歸的,反正都是一幫有(或有過)某種海外身份的,都算海龜。這點,還是認了吧。
前幾天,有個朋友略帶感傷的跟我說,海龜變土鱉,說明海外身份掉價了。
吾以為,海外身份掉價,這是個不爭的事實,但也沒必要大驚小怪,不過是從天上回到了人間而已。
要正確認識海外身份掉價,還要從海外身份漲價說起。
海龜漲價是隨著改革開放而來的。
當年出國潮初起的時候,的確大部分能有機會出國的,都不是白給的。但除了部分的公派人員回去,大部分人選擇了留下,所以海龜漲價,和歸後在國內的機會沒有很大的關係。主要的還是那時在海外的生活條件和國內比較,落差非常的大。
十幾,二十年前,如果出國留學又能夠留下,以在美國為例,哪怕掙兩萬五,三萬一年,換算成人民幣就是二,三十萬一年的收入(那時黑市價,美刀兌人民幣,10:1還不幹呢),是國內即便是精英階層收入的十倍以上。如果再買了房,買了車,那在那時國人眼裏,是天上的生活。所以那時,國內的名演員嫁個窮留學生出國陪讀的也不在少數。因為即便是窮留學生,很多人也是不幾年就會買上部二手車。而在國內,能坐上汽車的,一定是不算太小的幹部了。而且不光是留學生,即便是偷渡客,隻能躲在餐館打黑工,裁衣服,一個月一,兩千美金的收入,那也是國內當時有錢人象征,萬元戶收入的將近十倍。
然而,開放三十年,國內發展了,而且是以二十年平均超過10%的速度發展。這期間,有做生意發了大財的,身價是以十億,百億計算。可很多國人對海龜的要求,仍然停留在當初的水平,是看成與國內最富一族為伍的。一旦發現達不到,那你就是窮人。
但現實情況是,今天,即便不是最富一族,在國內一線城市,效益好的外企,甚至是國企的高管一族,工資也是飛速發展。象北京,上海的外企,即便中高層級的管理人員,也應該年薪能達到二,三十萬,甚至更高些。此時,暫切放下不同貨幣在不同地區的實際購買力不談,就談一塊對一塊,海外高學曆人員,假設平均每人年收入八,九萬刀算(超大城市或象矽穀,或大公司會在十萬刀以上),按現在的匯率,不過五,六十萬或再稍高些,和國內同階層大部分人的差距,已從過去的十幾倍不止到了今天兩,三倍而已。
再說房,車。十幾年前,曾經在報上讀過,上海坊間有人誇耀家裏有人去了國外洗盤子,沒兩年已買了一部二手車。那時,有私家車是不得了的事。
記得前兩,三年前回國休假,和我的一個發小聊天。發小現在是大醫院的主任醫。那天聊到這個話題,發小感慨的說,房子買了,一百多平米的公寓新房,車也買了,奧迪,周末高興開出個百十公裏,就為了吃頓飯,這種前幾年來美國玩幾個在美國的哥們這的事,現在在國內也不是了不起的事了。而這在僅僅十幾年前,還是做夢也想不到的。
再有,因為茶具(差距)的縮小,對於海外的人來講,留在海外已不是唯一的,用豬腦子都能想明白的選擇。加之當前暫時的經濟危機,讓很多本來有機會留下的人毫無選擇的歸了。這些歸的人裏,會有人向親戚,朋友解釋,是因為海外條件很爛才回去的。人家也要臉麵不是?在國內流行的看法仍然是,海外混不下去才會回國發展的情況下,別人回去了,總要有所解釋吧?畢竟很多人,是靠家裏花了大錢才出來的。
第四,(還是第五?我也搞亂了),現在出國容易了,出來的人的素質也魚龍混雜。別人光看見身邊的魚了,把龍也想象成魚,雖說怨點,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加之,國內媒體的推波助瀾,以烘托盛世。
記得2009年初世界經濟危機正酣,曾經讀過一篇國內的報道,相信大家還有印象。
按那個報道,美國加州政府廣場外搭滿了帳篷,因為房貸危機讓老百姓都丟了房子。就差說政府設粥蓬,滿大街的都是要飯的了。
還有,海外華人都混不下去了,紛紛想要回國。一個國內的招聘會,來的人都是烏揚烏揚的,恨不能開一晚上車就為了能有個麵試的機會。
結果夏天回去休假的時候,經常有人問我,美國是不是窮的一塊錢一棟的房子都沒人買得起了?
海龜變土鱉,客觀的講,是海外身份從天上回到了人間,但離掉溝裏去還有一段距離。不過從大的趨勢看,這種差異還會繼續縮小,如果用絕對收入算,甚至有一天“倒逼”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開個小玩笑哈。)
海外和國內差距的縮小,一部分原因,也是人民幣升值的結果。美金兌人民幣從8.4升到了今天的6.82,累計升值已達15%以上。中國的經濟有極強的外向型經濟特征。外向型經濟,如果持續發展的化,必然導致外貿失衡,本國貨幣持續升值。很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在不久的將來,純按貨幣算,可能海外的收入甚至不及國內。
講兩個例子。
家裏的一位朋友,七十年代的時候曾是駐日美軍的軍官。他講過,去的時候象老爺,家裏住大房子,還雇有傭人,司機。也就是五,六年的樣子,等調回美國的時候,已經是當地最窮的人了。(當然有開玩笑的意思,還不至於。)
第二個例子,上學的時候,打工的老板,一個極為善良的日裔老太太,家裏也是極有錢出身。據她講,當初魯迅的那個日本朋友,內山完造來上海開書店,錢還是老太太的父親資助的。老太太某日上班,情緒極為低落,告訴我們,家裏從日本來了客人,帶出去吃午飯,花了五十多刀。客人吃完一抹嘴說,美國太便宜了。老太太覺得很窩心,理解客人的意思,是說老太太不舍得為朋友花錢。可按美國的標準,已經很盡心了。況且,實際情況是,在美國花五十刀得到的,往往是在日本一百刀也拿不下來。舉例說,日本人也喜歡吃牛排,在美國吃一客牛排二十幾刀一客,而在日本,要八十到一百刀。這錢也看在哪花。
從這個例子看,不管是日本人也好,中國人也好,當居住海外時間久了,從為人處世,到花錢的習慣,都已和所居地接軌,這就是為什麽我們被稱為邊緣人。邊緣人,不是被邊緣化了的人,而應該是行為做事,已不再是單單的中國或是美國,而是二者的交際。但我們卻不可避免的,會仍讓國人簡單的用國內的,我們已經不習慣了的標準在評判。我們不可能有時間,或機會向國人解釋我們所理解的東西。別人也不可能有這個耐心聽我們解釋,因為第一,對他們太遙遠,太陌生,而且和人家的日常生活一點不搭界,所以根本沒興趣去聽去理解。
話說回來,從天上回到人間,其實也未見得不好。比如現在回去,經常是親戚,朋友請吃飯,別人很有麵子,本人甩開腮幫子猛嚼,覺得挺好。另一個好處,是去除了別人看你高高在上的感覺,老朋友,發小們當初的感覺又找了回來,朋友在一起時感覺更親切。
海龜變土鱉,這是自然規律,不可改變。所以最好的態度,就是保持平常心,既不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平常心了,人會更客觀,更能看明白事理,心裏也更平和。
可如何做到平常心?這裏麵要說的就多了,還真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講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