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最好還是貓找貓,亂彈婚姻中的價值觀

(2009-04-26 22:57:41) 下一個
曾經讀過一篇文章,在走進婚姻前,如果很清楚自己對婚姻的期待是什麽,明白自己即將走進的生活是什麽,那麽婚姻幸福的成功率就會高很多。可在真正走到一起前,又如何知道即將走進的是什麽樣的生活?又如何保證自己認為了解的人,不會在婚禮過後的隔日,變成完全的陌生人?

在一次和朋友閑談中,朋友告誡我,婚姻中,雙方的價值觀是否相融,對婚姻是否幸福,甚至婚姻的成敗都是至關重要的。聽後有點雲山霧罩,不得要領,搞不清價值觀相融是什麽意思。

或許和我的性格有關,身邊多是誌趣相投,經曆相似的朋友,所以真的沒想到,人和人之間會有多大區別。

感謝各位網友對“嫁漢就為穿衣吃飯?”文的回應,讓我看到了世界的繽紛,色彩的豐富,真真的體會了一把“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也突然茅塞頓開。

從討論的過程看,網友們呈現了對婚姻不同的理解。粗粗分一下,大致分為幾個群體:

(1)婚姻應該是平等,獨立的男女以感情為基礎的結合。

(2)婚姻中的兩人是利益的交換,女人為錢,男人為了有人生孩子。

(3)自古以來,男人養家,女人操持家物。

(4)自己的聰明,價值就體現在能用心計使男人心甘情願養自己。

。。。。

幾方都做過努力,試圖讓對方接受己方的觀點。但似乎都是各說各話,根本找不到交流的交集。怎麽會是這樣?讓我想起哲學上有個論述,不同的paradigm之間是不能交流的。我想,在我們討論的範疇內,paradigm所代表的意思,就是價值觀。當價值觀南轅北轍的時候,交流成為Mission Impossible。

細分析,上述的第一種群體對婚姻的價值取向,是追求是一種平等基礎上的精神的神合。第二種,是一種物質的(利益的)交換。隻是困惑,在如此物質價值觀的肉身上,卻要時時披上浪漫的霓賞。

各方的價值追求的出發點不同,自然無法交流。細細分析,在很多婚姻中的矛盾,之所以並不總是可以借助交流得以解決,究其根源,實際上就是夫妻雙方所持的價值觀的相左,無法交流。在價值觀的層麵上無法交流,如果硬要交流,就必須要進入更深層的,道德的範疇,以取得對道德底線的共識,並以此為基礎以求對價值觀的再度溝通。但在今天的中國社會,道德底線的共識有(抑或能)存在麽?本人對此很是悲觀。家庭是社會的縮影。社會道德共識建立無望,在婚姻裏就可能了嗎?

說到道德,由於所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嚐涉獵過美國社會的道德理論。在美國社會,道德,是經過嚴肅的討論,論證,存在全社會主流所接受的道德底線的共識。而道德底線的共識建立,為社會議題的泛社會討論提供了對話的共同起點。反觀中國社會,經曆了文化革命的洗禮,連帶植根不同文明的異族文化的衝擊,中國社會傳統的道德體係已如樓蘭古城般隻剩下茫茫流沙中的斷壁殘垣。(中國社會若說還有推崇“禮儀廉恥”的地方,很不幸的,就隻勉強剩下了台灣地區。) 而新的道德體係卻尚未有效建立,整個社會搭建於道德缺失的真空,也因之,各種曾經被唾棄的行為,思想不免沉渣泛起,大行其道。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文中對中國社會的腐敗有過這樣的論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一個道德淪陷的社會,孵化不出清正廉明的政府。借文中的邏輯,一個道德淪陷的社會,何有孕育婚姻幸福的綠洲?

當然,還有上述的第三種說法,“自古以來,如何,如何。。。”,於是古之有之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今天存在的理由。這實際反映了對中國文化中“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曾有傳統的一種很功利的演繹。這種思維簡單,結論卻難免讓人悲哀“今天的村莊還唱著過去的歌謠”。

相信聊到這,已經有人快睡著了。道德,道德什麽,煩不煩人?

說這麽多,其實想要表達的意思,是本人對不同價值觀之間的溝通已不抱希望。大家都是成年人,各自的生活經曆,一路走來,早已建立起自己深信不疑的價值係統,已很難有任何妥協的餘地。

困惑中,幸虧有Closer兄給我指出一道光明。借Closer兄的原話:

如果是自己的嫁/娶,
你最好先想好,
想要個什麽樣的。
俺的意見:
最好還是貓找貓,
狗找狗。

本人以為,Closer兄的話,按北京話說,所謂“話糙理不糙”,實是反映了很高的智慧思考。

在尋找幸福婚姻的路上,隻有找到那個和你有相融價值觀的另一半,才有機會期待幸福的天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