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反者道之動”---看聖賢們抬杠(三)

(2008-04-03 15:19:17) 下一個
名家的另一代表人物惠子,就可愛多了。他不像公孫龍那樣較真,所以給人感覺便不那麽杠頭。而是恰恰相反,他什麽東西都不跟你叫真,你不管說什麽,他都跟你指出你所講東西的相對性,讓你的立場站不穩。所以,公孫龍的風格是重在自己多麽多麽對。而惠子呢,他不說自己多對,不僅不說自己多對,還告訴你你的東西也不那麽對,因你的東西是有條件的、很多時候就是錯的。

因此他們二位,一個是走倔強主義路線,另一個走絕不倔強主義、不僅自己不倔強、也讓別人倔強不起來的路線。可是,絕不倔強,難道就不是一種別樣的倔強了麽?

試想對一個人,不論你跟他說什麽,他都讓你的立場站不穩。就像你本來挺投入地在彈一首曲子,而他呢,卻時不時地加入點不諧之音,並告訴你除了按譜彈奏以外,從理論上講你還可以隨意按琴台上的任何一根鍵,所以你不能太認一了,等等等等。那這樣的人會給人一種什麽感覺呢?是不是可以說,這個家夥也夠軸的?這與總會一個勁地跟你講你的指法雖看上去像那麽回事,可卻總是差那麽一點點,因此失之毫厘了、就差之千裏了的公孫子等相對照,雖是同屬一家,又何異其趣呢?

不過好在惠子有個很好的朋友,這個人也是個散漫人、不那麽愛抬杠,而且,這個人又是個高人,他不僅不跟惠子抬杠,反而把惠子的思想改吧改吧,融入到自己的學問中去,還把它發揚光大了。

這個人就是莊子。

說不清誰對誰影響更多,反正莊子也是個喜歡跟人大唱反調的人。且他不但敢說,還真那樣做。別人親人死了悲痛欲絕,他老婆死了他卻鼓盆而歌。別人都想長本事,他卻說不成才的樹沒人砍、活得長。別人請他做官施展才能享富貴,他卻喜歡爛泥裏的王八得自在,跟人借米充饑也要圖逍遙。
而如果人真要照葫蘆畫瓢、按他說的做了,他卻又說了,死學是沒有用滴,心靈的解放才是最重要滴,人要講求個層次和超越嘛。

不過與其他所有以說教為體的諸家不同,莊子不走枯燥說理的路線,而是另辟一路。他不長篇大論,而是恰恰相反,他講一些也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故事,然後把道學融在寓言裏。這樣有兩個好處,一是不容易引起抬杠,你說他在說教吧,他說他在講故事,你說他講故事吧,可是又寓意深遠。另一個好處是,莊子是道家,道學至玄,屬於形而上,他這種手法,能把至玄的東西生動化,通過故事融於現實生活中,使人更易接受。難怪林語堂對莊子的文學水平評價相當之高,在《道德經》之上(注,也僅限於文學水平,林先生隨後的一句話便把道德經推到了世界思想金字塔的頂尖位置上去了)。

因此,莊子在學問中,借鑒了名家辯證的思路,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將至玄的道學融入了世俗,走入了人心。其所處的地位,如果說老子的道學是坐落在雲端裏的話,那麽莊子就是在天與地之間雲遊的集大成者了。

說起後世的道學,就不能不提道教。很多人把這二者相混,其實這二者是有根本區別的。可以這麽說,道教是後世子孫對老祖宗的東西能八卦到什麽程度的一個參照。道教門徒,尊老子為祖師,以道家傳人自比,可是,他們所做的,卻不是道學所教的,甚至可以說是反道學的。何以如此說?道家崇尚自然,超然物我,道教卻意圖反自然規律,煉丹搞長生術。道家順應天道,而道教卻從天道裏長出了鬼神,並供他們驅令。因此可以說,道教很多人物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在超然物我的同時,卻把物我劃拉到自己的乾坤袋裏了。結果混了個牛鼻子的前綴。

當然,那是世俗裏麵的人和印象,道教的真人是絕不能說沒有的。隻是,但凡真人,都是真正悟了道的,而真正悟了道,便就是真正做到了避世的,因此,外人便無法得窺其真顏。

反過來再論後世的道學,便多是從雲端落到了地下,難再有原有的高度,而與眾家偕行了。因此後世道儒並行,影響此消彼長,儒家為統治階層所用長些,而道家思想盛行的時候,社會大都更和諧,人民心態普遍更愉悅。而後人,也不再力求於抬杠了,反搞起哥倆好了,以至於儒家出現了往道家靠靠的新儒家,而道家也出現了往儒家靠靠的新道家。

再至以後,不僅道儒,各家都越來越熟悉了,分歧也越來越細,及至有了,抬起杠來誰也不讓誰,掙個臉紅脖子粗,卻都是在無足輕重的細節上。而若不能返窺各家之本然,即便是小的分歧,便真就能掰不開蒜了。於是,就醬缸了。

講到這裏,或許讀者已經注意到,諸子之中,有一個大人物基本沒有講。這個人就是老子。何也?因為老子這個人物太特殊了,他的思想太特別了,與諸子皆不同列,而老子所講的道,更是在諸子之上的。

又可以這樣說,如果諸子也在講道的話,那老子的道,便是道中之道。

==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