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禪宗法脈簡介

(2012-01-02 12:09:44) 下一個

所謂大乘佛教,其基本理論有二:唯識與中觀。中華曆史上佛家宗派,包括藏密,或奉唯識、或奉中觀。而自唐以降,禪宗由唯識轉奉中觀,各路宗派亦相攀附,中原各派,於是大屬中觀一脈,奉中觀祖師龍樹菩薩為八宗之祖。

唯識宗,由彌勒菩薩首創,是由高僧無著之神明上達兜率天空內院,聽彌勒佛講法後整理而成。雖聽起來玄幻似無實據,卻也無它說可證唯識之始。

唯識宗,又稱瑜伽宗。瑜伽之法,自佛祖之前已廣為印度人所用,是以苦修方式追求正果,佛門成立以後,瑜伽術也自然成為修佛之一主要法門。但有不同,古印度的瑜伽術,是一種外修法,而佛門的瑜伽,加入了智慧的元素,追求修、悟並重。

這有些像中華古代的儒家,自孔子以先既有。但孔子以先的儒生,隻修禮法,隻做廟堂之祭祀工作。孔子將儒家賦予了仁義禮智信的元素,因此,孔子以後的儒家及儒生,其麵貌方有大不同。

而後人為區別一般意義上的瑜伽與佛門的智慧並重的瑜伽法門,便給予了佛門這一法門以新的名字,即為“禪”。因此,禪之本義,是以漸行苦修,得證因果。

唯識之經典,多由高僧玄奘引入中華為後人所識。玄奘亦為佛家之唯識宗之集大成者。而唯識之在中華之開宗立派,一枝插去百花開,卻當首推達摩。達摩作為中華禪宗之始祖,自是秉承禪之本義修煉,麵壁數年,實在地踐行了苦修之瑜伽法門,並奉持唯識之重要經典《楞伽經》以開智。達摩以後至五祖,皆秉持禪宗法脈如是。

中觀宗,又名般若宗。由印度南部高僧龍樹所創,主緣起性空,又稱空宗。中觀宗經典由鳩摩羅什引入中華。後學高僧道生立善不受報頓悟成佛義。後禪宗五祖之徒慧能偶得《金剛般若經》得中觀宗義,並繼承道生之“頓悟成佛”義傳法。因此後世禪宗為後人所廣知的“頓悟成佛”實為竺道生所立,非達摩以後禪宗原創。

慧能於廣東曹溪傳法,不再秉持禪宗以上五祖所秉持之唯識宗義,反而以中觀宗義代之,本無可厚非,卻莫名其妙的被遠在唐都長安的徒弟菏澤禪師神會通過朝廷立為了禪宗六祖。

說起來這裏也有安祿山的功勞,因其叛亂,朝廷沒了錢雇傭兵勇,是神會進行了改製,對立誌出家的人收取出家費,所得收入歸朝廷招兵買馬,從而得了功德。方成功地以近九十高齡推翻禪宗五祖弘忍的大徒弟神秀的影響,轉立遠在廣東的慧能為六祖。

其根據便是那傳承所依據的袈裟。慧能後來的弟子馬祖道一亦宣稱擁有那件袈裟,因此亦傳承了衣缽。然而,關於袈裟的傳說終歸似是一場傳說,因那件所謂的袈裟從來就沒有見過天日,以後便不了了之。

禪宗後世,則完全放棄了唯識宗義、盡奉中觀,是為中華本土禪宗與達摩之印度禪宗本義之一分水嶺。

而後世亦多念口頭之禪,不再修瑜伽之禪,迷之於禪宗之苦修初旨以及禪之本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歡顏展卷林中閑坐 回複 悄悄話 禪宗的佛性,其實是如來藏思想。達摩祖師以四卷<愣伽經>印心,<愣伽經>就是講如來藏。到六祖改成<金剛經>印心,還是融合中觀的如來藏思想。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A6%82%E4%BE%86%E8%97%8F

如來藏思想與無著的唯識,還是有距離∶真心與妄心,一直意見不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