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友之聲

春風何處﹐點點滴滴人間﹔春意何處﹐點點滴滴心裡。-姚雲毅
個人資料
正文

春風又綠\'原野\',異鄉獨放奇葩

(2016-03-27 11:31:08) 下一個

-----喜見中美首次合作歌劇"原野"唱響北美大地

中國現代戲劇的奠基人曹禺先生於1910年9月24日出生於天津小白樓,他是與魯迅,茅盾,郭沫若,巴金,老舍齊名的藝術泰鬥,1934年夏天的處女作"雷雨"的成功演出,使他獲得"東方沙士比亞"的美稱。1935年3月電影演員阮玲玉自殺後,他以其生活為藍本,憤而寫出話劇"日出",為逼死的弱女子高呼抗爭。1936年6月他寫出了反映北方農村貧富間的情仇冤殺的話劇"原野"。

在他的早期作品裏,他用中國文化的詩境和西方戲劇的精煉,把中國社會轉型時各階層人物的情感矛盾,社會衝突,迷茫痛苦,以個性鮮明,富有哲理的語言,入木三分地刻劃出來,他形象地反映了中國從封建走向現代,從野蠻走向文明,從傳統落後的農業經濟轉向工業社會的艱難,國人在探索在前進中的掙紮,多種社會觀念的衝撞。陳白露在"日出"中的最後一句台詞:"天亮了!"反映了他們一代的國人對國家富強, 社會進步, 人人平等的期望。

我在國內看過曹禺先生的"雷雨","日出"話劇,也看過淩子1981年拍攝的,由楊在葆,劉曉慶主演的"原野",雖然那個年代那些人的愛恨情仇離我極遠,但我還是被仇虎說的那句,"再黑暗的夜,也會過去,再長的路也有盡頭"所打動,使我在美國的拚搏歲月中,常常記,不敢忘記。

今年的早春,3月22日,北美大地剛剛冰消雪化,氣溫上升,春風浩蕩,燕舞鶯啼,盡管離萬紫千紅的五月還有距離,但由中國音樂學院與密執安州立大學音樂學院師生化費兩年時間的艱苦勞動,精心雕鑿的歌劇"原野",卻替我們帶來了春天的問候,以西洋的歌劇形式,演繹濃濃的中國故事。

今年一月份兩個多月的時間裏,中國師生廢寢忘食,手把手,一字字的幫助,美國學生刻苦學習,認真鑽研,終於聯手齊力,全部用中文演唱了歌劇"原野",美國"金子"與中國"仇虎",美國"大星"與中國"焦母"的交叉表演,更是首創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歌劇角色交流,使中美年青的一代有了相互理解,相互學習的機會,使音樂這個國際語言,以歌劇的形式架起了東西方的文化橋梁。

雖說文化的鴻溝巨大,語言的障礙巨大,連中國人自己都難懂國內的多種地方戲劇,可是就如洋金子的扮演者,美國密執安州立大學音樂學院碩士生

Schyler Sheltrown 所說的,"不管我們是否說同一種語言,是否相互明

白,當我拉著他的手謝幕時,我知道是共同的音樂把我們拉在一起,這種感覺太好了。"

歌劇的藝術總監傅海靜先生說,

中國音樂學院與密執安州立大學音樂學院聲樂交流項目已有10周年的曆史,歌劇"原野"是今年密執安州立大學中國年的重頭戲,國家項目之一,中國音樂學院的前後兩任院長,密執安州立大學音樂學院聲樂係主任Richard Fracker都對其十分關心,這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創新之舉,已故的金湘老師在話劇的基礎上作了極大的改動,使情節更加緊湊,把西洋歌劇的表現方式,與中國的戲劇有了更密切的融合。今年一月份劇組的師生全力開始練習,三月三日美國密執安州立大學音樂學院學生到北京緊張彩排,3月12日在國家大劇院演出成功,3月12日前在中國音樂學院演出兩場,3月13日回到美國,3月23,25,26,27日在美國密執安州立大學演出四場。

密執安州立大學音樂學院聲樂博士生,焦大星的扮演者 Stephen Martin說,"密州大不僅教我如何成材,而且教我如何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成為同事。"

學院聲樂係主任RichardFracker說,"我們與中國音樂學院的聲樂交流項目確實為大學教育的多樣化提供了一條創新的途徑,在中美兩岸搭起一個共同的舞台,演繹不同的文化。"      

是的,當我看著台上中美學生傾心投入一幕幕的演唱,看著波瀾起伏的劇情時,我不知道中國版與美國版的差別,隻是隨著角色的精彩表演,進入曹禺先生描寫的上世紀北方農村的愛恨情仇,那遙遠的故事中去。

而在下半場的表演中,則是對中國音樂學院學生的挑戰,那是美國伯恩斯坦音樂劇的選段,美國聞名的"西區故事","小鎮","坎迪德","美妙的小鎮","大溪地風雲"等選曲在中美學生的演繹下,倒是妙趣橫生,活潑恢諧,揚溢青春朝氣。一中一美一中一美,排在台上,熱鬧非凡,一掃"原野"體現的悲劇氣氛。26名中美學生實現風格,情感如此大的跨越,也是不易。 走出劇場休息時,在劇場走廊上巧遇中國音樂學院歌劇教研室主任宋一教授,以及密州大校友,歌劇指揮楊又青教授正和常五爺的扮演者,宋教授的兒子,碩士生宋在寬在討論角色的藝術形象塑造。宋一教授說,中國的歌劇由美國學生以中文的唱腔,在美國演出確實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合作,沒有前例可參考,沒有經驗可尋。每個中美學生對語言,對音樂,對不同文化的理解,悟性都不一樣,要因人而異,應材施教。他的兒子也接上來說,因為負責全劇中的美國學生台詞發音,中美學生間的溝通翻譯,需要台上台下的許多功夫,十分累人,但是看到演出成功了,大家的努力克服了文化,語言的障礙,聚成同一股力量時,都為音樂的魅力,曹禺先生巨作的感染力而折服。楊又青教授說能為母校與中國音樂學院的聲樂合作盡力,是一份校友的心願,是種幸福,在今後的雙方合作中,會有新的挑戰,新的提高。

離開蘭辛驅車一小時十五分連夜趕回家時,雖然有點累,但由中國音樂學院與密州大音樂學院青年中美學子聯合獻出的一台繽紛五彩的音樂會,給我這名老校友提供了視覺,聽覺的盛宴。美國女高音金子的亮麗歌喉,中國男中音仇虎的悲憤滄涼,美國大星的流水般詠歎,更加上中國常五爺雄厚深沉的低音,恍如一段如歌的行板,伴我一路東進。

距我1987年入校已近三十年的光陰過去了,時過境遷,以前認識的顧應昌教授,張西光教授等都不在了,那個時段的學生都老了,可是密州大與中國間的百年故事還在由另一代新人延續著,越來越好。

春夜的北美,星光燦爛,月色如洗,不知今夜的天堂上,曹禺先生是否會與其愛妻,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李玉茹老師對密州大的歌劇演出發出微笑,那笑容一如即往。

 

(承蒙王雨虹女士提供部分照片,特此感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