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友之聲

春風何處﹐點點滴滴人間﹔春意何處﹐點點滴滴心裡。-姚雲毅
個人資料
正文

今日孟母

(2013-10-09 08:23:09) 下一個
9月2日在飛去中國上海的達美181航班上,鄰座的一位女士便是剛送兒子去密西根州立大學念書返回的現代孟母。相談之下獲息,她是80級上外英語係學生,後來在杭州作生意,估計發了,有能力送子留學,又想學孟母搬來美國陪讀,卻放不下國內的攤子,正在糾結。聽說我在美國多年,正是密州大拿的學位,又在密大工作,而對上外也不陌生,認識許多人。於是從中國的英語教育,高教,中美教育的不同,擺開了龍門陣。
第一,為什麽中國有權有錢的人,都把小孩往外國送?因為我們這一代人,親身經曆了應試教育的摧殘,見識了處處要錢的教育商業化,產業化,見識了任命製下的官衙式學校管理製度,分數至上的教育評價體係,教育自主性與獨立性的缺失,因此我們這代人,為了不讓自己的子女受二茬罪,成為標準答案的複印機,抹殺了個性,抹殺了創造性,為了讓下一代真正成才,於是竭盡個人,家庭所能,賣房賣車,加班掙錢,哪怕負債,也要把讓下一代送出國去。又因為我們無法看到國內教改的曙光,無力抗恒國內教育體製,對國內的教育失去了信心,所以要把子女送出國去。
第二,國外教育雖然有其個性化,人性化,有因人施教,因才施教的優點,但現在的留學生年令趨小,判斷力,自控力差,社會生活能力,社會經驗都有不足,讓子女獨當一麵,下機伊始,便要處理許多國內沒見過的問題,固然鍛煉了人,可是也有許多風險,尤其是11,12歲出國住校留學,既使進入有些教規嚴格的教會學校,無手機,無網絡,常常禱告,雖然不易交壞道,可是成個教徒後,也有不少與國內家庭,本國文化的衝突,矛盾,可能培養成為一個想不到的人,失望大於期望,可是走出去的好處確實大於風險,如果當年我不走出紹興,到上海念外語,你不來美國攻博,我們的生活不會有多大起伏。下一代經受錘煉才會成才,這個風險必須冒。
當然,肆意放縱自己,野雞大學瞎混,浪費父母學費,沒學到本事,弄了不少壞習慣的,也不是少數,隔了太平洋,父母情況不明,判斷不清,念書幾年中揪心掛肺,牽腸掛肚,日子也不好過這也是種代價,必須支付。
第三,最要緊的,還是留學畢業後在美國,中國的發展前途如何。先說在美國立身的要求:如果花大本錢學了美國的熱門專業,成績優異,沒有瞎混,但要獲得成功,常常還要有許多課堂外,書本外的技能,包括個人社會交際能力,溝通能力,親合力,組織能力等多種因素,才能順利發展,而這些正是中國獨生子女的短板,在國內,一旦有事,常常是父母,甚至是祖父母擋在了前頭,而獨生子女常常是”不管窗外事,一心苦讀書”,個人的綜合能力普遍欠缺。這種情況不是一日能改,短期會變,需要長期磨煉。
然而,如果子女工作勤奮,刻苦專研,又與人為善,畢業三四年後,達到有房有車有子女的精品生活,不是難事。而國外的生活,潛規則少,陷井少,社會信譽度高,按法律按章程辦事不難。況且確實在多數情況下,多勞多得,有勁使得出,人際關係沒有中國複雜。當然,整個社會大環境,無論是環保,交通,房價居住,養老求學,都比國內發達許多。國內的貧富差別,沿海內陸差別,社會大環境,環保治理,不是幾十年能變過來的。中產階級也就一億四,在十三億的大國中,比例還低,大學普及率不及美國。民眾素質差,官員貪腐多,社會怪事多,地溝油,蘇丹紅,毒大米毒奶粉的事難以根絕。
而因為在數千年專製的社會基礎上,必然產生愚民政治,容易產生獨裁管理機製,民主的好處,自由法製的好處,既了解不多,又多年來打上"敵對勢力"的標簽,不去了解世上多數國家,為何不走"暴力革命"的道路,反而走了批倒多年,臭狗屎般的伯恩斯坦,考茨基的"議會道路",資本主義,帝國主義早已"日寞西山,奄奄一息",但那口氣還那麽長,不僅沒斷,還出現IT革命,多種高科技領先全球。
但在異鄉,又為異族,要進社會管理層,領導層極難,黃麵孔難管白麵孔,黑麵孔,事情也難辦。語言,文化都有局限,你是業務尖子,美國老板都喜歡,容易找工作。如果要和老板搶著當老板,競爭高管位子,則沒有好果子吃,上下左右都要提防,冷槍暗箭也會不斷。美國的關係網雖然不及中國的厲害,可是就業時,升遷時,官二代,富二代也是走捷徑的多,也能把人氣癟。
倘若在美國有了五百強大公司的若幹年工作經驗,位子也在中層以上了,此時作為"重要人才"海歸,或自己創業,或替美國大公司在中國幹,是否有其獨特優勢?是否會搭上中美兩國的順風車,兩頭取巧,發揮東西文化的兼通長處?
我認為如何在美國人麵前打好"中國牌",中國人麵前如何打好"美國牌",這要看各人的調節,適應能力,就是要腳踏兩國實地,認真專研,深刻了解兩國國情,才能在什麽山頭唱好什麽歌。使美國人感到你是他們的人,講的是他們要聽的話,辦的是他們想辦的事,而對中國人,也認為你是他們可以信任的人,會辦事的人,這樣才能兩頭統吃,都得好處,在千頭萬續中,找到雙方的共同點,辦事的切入點,能辦事,辦好事,在兩岸建立好良的人脈。
但在兩岸間走鋼絲,使終要有清醒的頭腦,得意不忘形,困難不奪誌。英國商人海伍德的遇難,是他把頭放入了虎口,對利害關係沒有下功夫看透,他的能量,抱大腿的本事也是矯矯者,但利益熏心,功虧一饋,反送了性命。學成後回國創業,無論當洋買辦,假洋鬼子,還是自己當老板,最難的,還是多種概念的轉變,在國內,要很快學會國內的辦事規則,尤其是潛規則,同時編織好個人的人脈網絡,才會成功,這個過程常有痛苦,常有失落。既使繼承家族企業,也有個痛苦的適應過程,但隻有經曆並縮短這個過程,才會自在自如。
而作為生意人,她當然關注投資的回報,聽說大學畢業後在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工作,年薪五萬五時,頓時十分失望,因為中國的年薪五萬五,是一般的工薪階層,與每年七萬美元的開銷,為期四年的投資相差太遠。
可是,一百元美金和一百元人民幣的購買力是完全不同的。同去超市,百元美金可買一車食品,雞鴨魚肉蛋蔬菜齊全,而百元人民幣則隻能買一袋食品,雞鴨魚肉蛋蔬菜買不全。況且,汽車,房屋等消費品都是美國便宜。美國四口之家的平均工資是五萬五年薪,房價一般為工資五倍,二十五或三十萬,首付為10%,二萬五至三萬,每年省點,工作三五年後有能力購房。國內年薪十幾萬,首付30%,房價是平均工資的二三十倍,買房不可能,隻能租房短期不能,除非父母鼎力相助,或早年買了房產,有了投資。
況且國內生孩子,入學,就業找工作,都要找路子,鋪錢,這些成本比美國大得多。當然,如果希望子女出國開眼界,學先進知識,管理家族事業又另當別論,至於美國學到的知識是否能對上中國特色的社會,辦事的方式能否適應中國國情,還有許多未知數,留學後再搞國際貿易當然在語言,思路上有幫助,或許留學中也會積累些美國的人脈,對事業有益。
搬去美國陪讀,當保姆,怕子女吃苦,不是個好事,其一,捧在手心裏,可遮陽蓋雨一時,不會一世,人生的路隻有自己走。英國的貴族學校,讓富家子弟吃苦,中國的貴族學校,不讓富家子弟吃苦,這種思維要改,否則難以成才。況且,守在子女身邊,最多為子女買洗燒,真有事幫不上忙,因為不懂美國情況,還會幫倒忙。
逼上墚山,陷絕路而後生,子女才會發掘各人潛能,獨立自主起來,否則,衣不洗,碗不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換個國家,還是寵著,慣著,難以成才。同時又因為對美國社會的感受不同,境遇不同,會產生許多麻煩,矛盾。美國男孩,女孩都推崇獨立自強,有老媽作保姆,對父母依賴性強的孩子,難受歡迎,戀愛交友都很麻煩。而不少國內來讀大學的高中生,都喜歡享受多年來難得的自由,樣樣要父母點頭的日子,終於結束是青年夢寐以求之事,我們當年也很享受校園生活,如果還要早請示,晚匯報,大家累,不如放手,反而會珍惜相聚的不易,容易聽進父母的建議。
"兒行千裏,母擔憂"是正常的,普遍的情況,因為有血緣關係,包辦了則不靈,反而後遺症多,象怕車禍而不開車,結果就學不會,或上不了高速,少了生活的一門技能,也象這裏擠在唐人街的許多華人,就是每天要看連續劇,一網打盡古今中外,港澳台韓,既使居美多年,英語就是無法交流。"哈,這也是,見過不少老華僑,就是不會講英語,隻能生活在窄小的圈子裏,無法融入主流社會,而美國的英語,其實和我大學學到的,也相去甚遠,還要在學習。""你的發音還是蠻標準的,畢竟上外苦讀多年。""那時每天早上五點練發音吐字,還是很有幫助,但美國人的對話,還是跟不上。""不要緊,看電視電影上的發音,很有幫助,天氣予報,脫口秀的語速快,一段時間後才會跟上,不用急。"
閑聊中,時間也快,看個電影,打一次磕睡後,已到上海,握手告別後,我找出租,她找老公,趕回杭州去,想想也是不易,不知是否還會見麵,既使今生不見,也不會想念的。希望她順利,善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