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英國房地產走勢的探討 --3 原創

(2006-07-31 15:05:59) 下一個
原本打算寫完了第三章,但是有幾位朋友留下message讓我同時分析一下中國的房地產業。我們都講市場經濟,所以既然有大量需求,那就單開一張。


所以又返工加了不少內容,把英國和中國當前形式一起說看的有些紛亂。但是實際都是幾個經濟學基本原理在作用。中國唯一特殊的地方就在於又有了一層製度經濟學在作祟。



所以這一章就是強調了中國的房地產的現狀和我自己的預測,關心英國房地產的朋友們實在不好意思。我隻有2隻手,24小時。等我把這一段告一個段落,我會繼續著重寫英國的房地產業的。



好了先讀讀近幾天的報紙, 2006-07-26(今天)國務院7月26日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通報上半年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會上作重要講話。讓我們看看部署了哪些下半年經濟工作重點?9條重點,那麽有幾條涉及房地產的啊?3條半,分別是:二) 三) 九) 那半條-八)。 有興趣的去新浪一看,就不浪費筆墨轉載了



再看昨天中國建設部、商務部、工商總局、外匯局等國家六部委會簽並出台了《關於規範房地產市場外資準入和管理的意見》後,7月21日,北京市建委也向各開發企業出台了北京市《關於境外機構、個人購買商品房簽約有關問題的緊急通知》,明確:港澳台地區居民在北京暫定隻能購買一套住宅。



再往以前的“國六條”,讓我恍惚想起了當年朝廷的“十二道金牌”。不過本質區別是:十二道金牌是喪江山,而國六條,及最近的政策是保江山。



回首往事不說遠了,從2003年開始說起,2003年年底之前,開發商需要絞盡腦汁考慮樓盤的銷售問題,要考慮產品定位、客戶定位、價格定位這些東西,新概念、價格戰、廣告轟炸是必需的。簡單一句話——開發商想掙錢還是要動動腦筋的。但是,04年,一切都改變了!大家都知道什麽改變了。04年是地方政府公開參與炒作的一年!這是一種爆發?還是地方對中央的要挾?抑或示威?簡單的比喻:地方就是國有企業。土地從沒有像04年那樣瘋狂過!70萬/畝瘋狂的漲到200多萬/畝!而且70萬/畝開價的時候,就以令眾多開發公司都心驚膽戰(如果你由此想到了中國式的GDP增長,說明你的知識不錯)。



04年的房子不用腦子就能賣,而且又出現了96年那個時代才有的排隊場麵!這裏,地方政府和媒體功不可沒,當然股市也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但是,開發商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有實力的開發商開始考慮其他的資本投資渠道了,投資水電、發電站、煤炭、天然氣甚至大學,因為現在的地價太畸形了,這一切都建立在地方政府一廂情願的虛幻世界裏!開發商不是傻-X,我買你政府的高昂土地都是有條件的:土地置換、政策支持、付款方式的寬鬆等等。一旦條件不能接受,開發商根本不會去捧政府的臭腳。



隱隱約約感到唐代藩鎮割據的味道!中央和地方政府利益竟然不能統一!中央代表的是全國民眾,因此才會有以前的一係列措施和最近的12道金牌



地方政府代表的是既得利益集團(看看哪個省得頭頭不是老一代革命家之後?),現在的局勢很象一個工廠或一個企業,老板雄心勃勃想幹出一番事業,但是攤子太大了,具體執行必須依賴企業管理層,但是,現在管理層畢竟是打工的,在利益麵前,私心是無法回避的,出賣老板和工人的利益換取自己的利益是非常正常的!



地方政府為了自己的業績(什麽是衡量中國式業績的隻要標準?如果你答GDP又對了)不斷加大對房地產的投入,導致中央對房地產的政令失靈。其實,一直以來,房地產市場都是較為良性發展的,至少,04年前是這樣。就我個人來說,04年前,從來沒有懷疑過房價會下降!但是從來沒有認為房價會在一年內漲幅達20%!現在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查,房價一年內飆升了多少?



去年年底回國和朋友吃飯的時候,談起了這件事。我的朋友向我訴苦說買房啊,買不起。我說別急,等著最後一根稻草,當最後一根稻草壓上的時候,就是房價大幅度下跌之時。也是有些封疆大吏人頭落地之日(有點誇張)。到時候肯定有不少省級,市級領導因為“健康原因”,和“生活作風”問題“主動”辭去領導職位。



那有人要問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麽?在哪裏?什麽時候?



我認為,如果你說中國利率,你說對了30%,你說美國利率,你說對了50%,如果你說匯率,那麽我覺得你是100%正確了 (當然,這是我的觀點,有沒有理,有多少理,由讀者您去判斷)。



為什麽呢,因為遊資,對!就是。 在上一章(2)中我已經提過的虛擬資本。那麽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在中國徘徊的遊資比英國多的多。



來,先告訴大家一位學者-謝國忠,此人了不起啊,敢說實話,和郎鹹平一樣,是個敢於說真話的人。其實他們說的難道政府不知道,說得不客氣點,隻不過大家都不說而已,怕觸犯某些利益群體,自己吃不了兜著走。而且老百姓也不願意聽真話(譬如老訪:) ),他們寧願活在睡夢中(還記得魯迅在呐喊自序中的那個鐵屋子的故事嗎?)。



為什麽要說謝國忠呢,他有篇文章說萬億遊資炒作人民幣升值。我國的那些專家和所謂經濟學家(某些利益團體的代言人)就大批特批。也不想想,像謝國忠這樣的人如果沒有根據的話會亂說話嗎?他可不是那些卑鄙的中國經濟學家。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到中國人民銀行的網站上看看,查《黃金和外匯儲備報表》,5年來中國外匯儲備的增長。幾千億美元啊!!!為什麽會爆發式增長呢?



去中國人民銀行網站上把那些數據看過了,00年底比99年底增長了多少啊?7.05%,1656億美元。05年底比04年底增長了多少啊?51.25%,6099億。看來我們建國52年(含改革開放20年)的外匯儲備增長隻相當於04年一年增長啊。(01年底,2122億元,04年增長2067億元。)這是多麽大的成就啊!!!!!這速度用不了10年,中國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



你知道為什麽嗎?你們不知道,也不會知道,政府也不會告訴你們,經濟學家更不會。但我會。


第一個原因:就是加入WTO後,我國的出口的確很快,04年順差有3百億。(商務部數據)
第二個原因:就是我們的商務部長(又是一個高幹子弟),要擴大FDI,(隻顧個人政績,不顧國家利益,痛心啊。)還有就是QFII等資金。這兩塊有600多億。(商務部數據)
第三個原因:強勢美元不再,美元貶值,投機資本進入中國套利和套匯。這主要有兩大塊:第一塊就是大家知道的海外進入的遊資(合法的與不合法的,具體因為敏感,在此就不說了),第二塊就是以前外商投資進入後項目產生的合法利潤(以前外商會把在中國賺的人民幣換成外匯,匯回國內,現在不了。通過繼續投資,一方麵可以抵扣所得稅,一方麵還可以繼續合法逃匯、套利)。這兩塊就是一千多億。



現在終於把是否有遊資和大致遊資數量說清楚了。下麵就談談,遊資是怎樣影響房地產的。



首先那幾千億美元的遊資來中國幹什麽?賭升值,賭人民幣對美元升值。
國外資本來中國套匯(由於國內儲蓄利息已經低於美國聯邦基金利率了,所以說套利基本不存在了),他要選擇什麽對象(即什麽樣的資產)呢?一般有幾個原則,流動性,收益性是重要原則。那麽他們的選擇對象是什麽呢?證券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參照東南亞,資金在危機爆發前期大量進入房地產業。所以說房地產是個很好的載體。



股市,是個很可笑的地方。別的我不說,就從其3年前的最“牛”點,跌到今年7月的千點,蒸發市值4萬億人民幣,中國的8000萬股民,平均每人被人拿走了4萬。既得利益者這麽一抬一拉,就是4萬億人民幣到手了。製定規則者和莊家乃是穿一條褲子的,這樣的股市,擺下套子等你上鉤,以國外基金的老辣狡猾,是不會輕易涉足的。
  


而樓市,則是另外一個情形。簡單說來,就是地方政府為了貪汙和政績,以其控製下的銀行作為資金支持(中國的地方的各個銀行,都直接聽命於其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官員),勾結房地產商、妓者、叫獸等等,爆炒房地產,利用老百姓必須住房子的事實(剛性需求),無恥掠奪老百姓的一點點血汗錢。



雖然目前已經被炒成了巨大的泡沫,中央政府也嚴令禁止其再次膨脹下去,但是地方政府的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與樓市關係密切相關,這就決定了他們必然在暗中力挺樓市,具體的動作,就是慫恿其控製的銀行,提供資金支持,從而實現樓市的堅挺,須知,一切泡沫,必須由強大的資金作為支持,才能撐得起來,而地方政府控製下的銀行,迫於政治壓力,和垂涎於爆炒房地產的經濟收益,就半推半就地承擔了這個光榮的任務,做了房地產商和地方政府的共同的小老婆。



 這種局麵,決定了樓市必然短期內依然堅挺,中央的調控,鑒於穩定宏觀經濟的考慮,雷聲雖然很大,但是實際的措施都打在虛處。要回歸樓市的健康,很簡單,將銀行的直接隸屬,收歸中央,一截斷泡沫的資金支持,泡沫立刻轟然崩塌。



但是中央沒有這樣做,其苦衷建立在這樣一個尷尬局麵上,中央開始一手縱容出來的房地產泡沫,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腫瘤,直接或者間接與房地產相關的貸款,已經達到四大國有銀行全部貸款的一半,一旦泡沫驟然破裂,立刻就是全國的經濟動蕩,失業、物價飛漲、社會動蕩將從電影中走下來,進入我們的生活,變成非常“親切”的事情,嗬嗬,所以說,“房地產崩潰房價下跌時不正好可以用手中的人民幣購買嗎?”這個假設是完全不可能成立的。所以中央幻想,通過其他的操作,慢慢將危險降低下去。這就是我前麵強調的十二道金牌。


而且中央適時的推出了外國人隻能買一套房的強硬政策。但是由於鬆散的戶籍製度操作起來很難。



以上的一切,也就造成了目前這個滑稽的局麵,雖然全國上下一片喊打,但是房地產依然穩定在高位,國外的遊資看準了這點,其落腳點和存在方式,於是就放在這個看似十分危險,其實穩如泰山的樓市。嗯,沒錯,就是“穩如泰山”。



綜上所述,房地產泡沫崩潰,以我的觀點看,必然由國外遊資撤退引起。我上麵提到了,地方、開發商、銀行都是房地產泡沫的製造者、或者維護穩定者,而中央是不希望泡沫(在沒有被其控製下的情況下)破裂的,這樣的前提下,他們都不會是房地產泡沫的掘墓人。



這個曆史性使命的擔當者,必然由進入中國的國際遊資的撤退來扮演。
  


國際遊資的目的,就是賭人民幣升值,從中獲利。一旦他們達到目的,或者發現不可能達到目的,其必然立刻離開。他們離開,所導致的拋售潮,即使不大,也足以致房地產泡沫於死地了。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裏,原本想仔細謝謝英國的房地產市場,但是眾多朋友來信詢問中國問題。所以在商言商,既然需求大了,騰出點時間謝謝中國。其實這也可以作為英國的遺補吧?畢竟英國的房地產市場也徘徊這遊資的影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