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18 (37)
不知不覺,又是一年新年到,辭舊歲,迎新年,祝大家都狗年大吉大利,健康平安,幸福快樂,旺上加旺! O(∩_∩)O~
早早打算好我倆今年要在家吃年夜飯了,就想做一桌簡單的菜,喝一點小酒,一生兩人三餐四季
英文版的在這裏:
啤酒魚(年年有餘)
芋頭扣肉(幸福生活)
虎皮鳳爪(招財進寶)
豬肉蘑菇糯米釀豆腐(圓圓滿滿)
煙熏豬尾(有頭有尾)
糖醋雙色蘿卜(花開富貴)
蒜蓉豌豆苗(健康平安)
蜜汁豆沙果仁八寶飯(甜甜蜜蜜)
釀油豆腐,在以前小時候曾經是年夜飯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我們當地的話把油豆腐叫做“豆腐bo”,那個bo字,不是個正式的字,應該是個語氣詞,形容油鍋裏炸豆腐塊的時候,發出的噗噗和bo bo的聲音。
油炸後的豆腐,表麵金黃油韌,裏麵潔白,不過已經變成無數密集緊密的小孔狀的組織,用來打邊爐,煲湯,做螺螄鴨腳煲,都少不了它,細密的豆腐芯吸足了美味的湯汁,特別好吃。
有手巧的人們,在油豆腐頂部掀開一個小小的蓋子,小心的把內餡掏空,填上肉餡或者糯米餡,煮熟,有著豆腐的油香和肉的豐腴,相當好吃。按照正常的語義,這個菜應該叫釀油豆腐,我們管它叫“豆腐釀”,不但把油字給省了,謂語賓語也給倒了個兒。
山裏小城的人們,心靈手巧得很,什麽都可以拿來釀一釀,還沒長開的香菇去了柄,剩下的半圓形傘蓋可以拿來釀;山中竹林剛長出的細細嫩嫩的小竹筍,拿來剝了殼,用細針在竹筍中段破開很多道道,仍保持首尾相連,這樣中間可以塞肉餡,做成好吃的筍釀;蓮藕茄子什麽的更不用提了,花式繁多得讓人眼花繚亂,擺在專賣熟食的攤上,一字排開好多好多種,都閃著誘人的光澤,散發的迷人的芬芳。
後來在書上看到說這是著名的客家菜係,當時年少,還有點憤憤不平,明明是我們在瑤山裏小城從小就吃慣了的菜,怎麽就成了客家菜呢?隔壁廣東在中國飲食界獨步天下,作為鄰居的廣西,一衣帶水,其實也有不少相似的飲食習慣,河粉,卷筒粉,蝦餃,臘腸什麽的,也都是我們打小吃到大的飲食,一直默默無聞,隻有桂林米粉為人所知,倒是最兩年柳州螺螄粉的爆紅,讓人對廣西米粉刮目相看,可惜,大概半數的人還要嫌它裏麵的酸筍味兒太臭 O(∩_∩)O~
豆腐釀平時也吃,就是沒那麽頻繁,掏空油豆腐是個技術活兒,不留神就掏破了,裂開了,都是常有的事兒。所以做這個菜的時候,得把我們家的另一位吃貨同誌並著兩隻貓咪都趕出去,不許到廚房裏來搗亂。
原料:
2包油豆腐(共計16個)
100克豬肉末
6到8枚木耳
1小把幹磨菇/香菇/花菇
1杯糯米
2茶勺蠔油
1到2大勺生抽
1/4茶勺白胡椒粉
1大勺料酒
1/2茶勺薑粉
1/4茶勺香油
鹽適量
水適量
做法:
把糯米用清水浸泡4個小時以上
把木耳和幹蘑菇分別用水泡發,清洗幹淨,用food processor打細
加上調味料,攪勻
上掀開一個蓋子,掏空裏麵的豆腐,填入肉餡
加足水,水裏放點鹽,大火燒開後轉成小火,煮25到30分鍾,然後再轉成大火,收幹湯汁
出鍋啦
我們都長大了,離童年越來越遠,無論年夜飯怎麽變,年味怎麽淡,這碗豆腐釀依然會讓我心懷幸福,它讓我想起小時候過年的種種歡喜和雀躍,我們吃的不光是年夜飯,吃的也是情懷,這話一點也不假。
更多家常小菜,歡迎到我的小廚房yankitchen坐一坐,看一看 ( ̄▽ ̄)"
2018年事業旺旺,身體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