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愛因斯坦 (3)- 父親
(2010-02-07 20:01:45)
下一個
中國人常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艾思哲從自己的經曆中,早就悟到了這些個道理。他覺得,除了風水還能做點選擇之外,剩下的頂多就是行善和讀書了。好在,他性格中天生就具有仁慈寬厚的品質和積極向上的樂天精神,故此,他很少抱怨命運,或是輕易地屈服於命運,當然,更不會得過且過。他相信人的能動性。如果命運真的把他像一條魚一樣的拋上了岸,他決不會躺在太陽下等著自己被一點一點地曬幹。一定會掙紮著、蹦跳著,拚盡全力地回到河水裏。即便從此再也回不去,也死而無憾。因為自己已經盡力了。
艾思哲懂得“行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故此,盡量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他出生在山東曲阜,就是孔子的家鄉,因此潛移默化中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盡管那時他並沒有機會讀到早已打成毒草的儒家經典——“四書五經”,但身處儒家文化的薈萃之地,日子一長,耳濡目染,就形成了艾思哲尊尚仁義、尊重倫理和傳統的思想觀念。
艾思哲知道,在曆史的長河裏,自己無法抵抗時代的潮流,隻能聽任自己隨波逐流,自己所能做的,就是奮力掙紮著不要沉到河底。 艾思哲沒有辦法依靠任何人。就其所知。他的祖上沒有名人,至少上兩輩都是手藝人。自己當年在中學的時候,學習也僅僅是還過得去,從來沒有擠進過前二十名,所以,家人對自己也沒有什麽奢望,從來沒有想過他有朝一日會邁進大學的門檻。隻希望他高中畢業後,能養活自己就很不錯了。也就是說:除了自己,他沒法依靠任何人,當然也包括自己的父母。
中學畢業那會兒,正值文革高峰,大學也上不了。艾思哲中學畢業後,就直接來到農村插隊落戶。在那呆了幾年,又苦又累,可他沒閑著,愣是跟著一個好朋友,把手風琴給學會了。後來就是憑著這手嫻熟精湛的手風琴技藝,被招到部隊當了幾年文藝兵,後又複員到一家電機廠當了一個學徒工,直到1977年恢複高考後,他進了北京理工大學為止。
剛進大學的那天,艾思哲有很多的感慨。可感觸最深的還是時光的流逝,這才突然明白,為什麽中國人總是愛念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可又有什麽辦法?時光就像流水一樣無法倒流。一個人的命運反正是和時代同步。艾思哲掐指一算,從中學畢業到上大學,彈指一揮間,已過了整整八年的時間。
艾思哲在工學院的四年,也很快過去了。畢業後依然是單身,倒不是沒有機會,隻是始終沒有遇到讓自己真正動心的女孩。眼看著周圍的同學一個個成雙結對,有時不免會有點行單影隻的感覺,可艾思哲並不想委曲求全,至少他還充滿著希望。他虔誠地相信緣分,期待著那聲源於靈魂的驚雷,有一天能在他的心裏炸響:像火一樣熾烈,像電一樣迅捷。
不過,艾思哲並沒有意識到,此刻,一位美麗的少女,正從茫茫的人海中,緩步向自己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