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棋之樂
(2008-08-04 12:30:20)
下一個
有些孩子天生就喜歡下棋。這些孩子的思維方式大約是長於邏輯推理,也就是所謂的理科思維。
那麽下棋之樂,樂在何處?也許就樂在指點江山,樂在棋理之有序,樂在算計,樂在變化,樂在輸贏——輸了不甘心,嬴了很得意。
調動孩子下棋的興趣可以有很多辦法,這裏談到的方法包含三個不同的階段,和毛澤東的《論持久戰》裏談到的階段差不多:
第一個階段是戰略防禦。在這個階段,先讓他熟悉規則,先讓幾個子,同時全麵放棄抵抗,也就是故意造成潰不成軍的態勢,方寸之間任其縱橫馳騁。這樣,當孩子處於絕對的優勢,他就會長驅直入、勢如破竹,仿佛真的成了取上將首級猶如探囊取物一樣。這樣一來,孩子就會像吸了鴉片一樣,很快上癮,覺得下棋實在是太簡單了、太痛快了,漸漸的就有了“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的感覺。
接下來就到了戰略相持的階段。既讓他有點費勁,但又要手下留情,以此形成拉鋸之勢,互有勝負,同時也要允許悔棋,就算是我軍的俘虜政策——繳槍不殺,來去自由(悔棋其實就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以能讓他反敗為勝最佳。這樣在落後的情況下,隻要還有一線希望就要堅持下去,一旦扭轉乾坤,他就會有種否極泰來的驚喜,從而得意於自己的頑強。久而久之,孩子就變得擅長於死纏爛打,也就是特別能戰鬥。末了,連見了棺材都不掉淚了。
最後的階段就是戰略反攻的階段。也就是麵對他的驕橫以及由此產生的輕敵思想,往往出其不意地給以致命的一擊。使其後悔不迭,仿佛突然就找不到了感覺,就和朝鮮戰場上的敗將麥克阿瑟差不多。在這個階段,也要開始限製他的悔棋步數,比如每盤最多隻能悔三步或五步,超過這個數,則視為自動認輸。這樣,時不時讓他輸得找不到北,但又不至於讓他陷入絕望之中。除了必須讓他在局部的爭鬥上經常占點便宜,吃點甜頭外,還必須讓他時不時地贏上兩盤。
經過這最後一個階段的洗禮,孩子終於認識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盡管有點敗兵之將不可言勇的委屈,但為了再現往日“殺遍天下無敵手”的輝煌,隻好臥薪嚐膽,以圖東山再起。這時要是扔給他一本棋譜,他就一定會開始自學成才之路。否則這口惡氣如何咽得下去?輸多了,心裏就會明白:如果不提高自己的棋藝,一味地下下去,就與蠻幹無異了。
到了這時,下棋的快樂才真正開始了。學習的快樂和這不是差不多嗎?
(後注: 今天在此篇文章發了五小時後,兒子出人意料的拿了一個小區的國際象棋冠軍。這是他的第一個象棋冠軍,他自己也很高興,好像有點手舞足蹈的樣子。這點不太像他爹——喜怒不行於色。)
你太那個啥- 裝魔作樣, 嘻嘻, 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