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參學77:今天參學《六祖壇經》第九品護法品:神龍元年上元日。則天.中宗詔雲。朕請安.秀二師。宮中供養。萬機之暇。每究一乘。二師推讓雲。南方有能禪師。密授忍大師衣法。傳佛心印。可請彼問。今遣內侍薛簡。馳詔迎請。願師慈念。速赴上京。師上表辭疾。願終林麓。逍遙禪:唐朝神龍元年的正月十五,武則天、中宗下詔給六祖大師,詔書上說:&ldquo[
閱讀全文]
《六祖壇經》參學76:今天繼續參學《六祖壇經》第八品頓漸品:師見諸宗難問。鹹起惡心。多集座下。湣而謂曰。學道之人。一切善念惡念。應當盡除。無名可名。名於自性。無二之性。是名實性。於實性上建立一切教門。言下便須自見。諸人聞說。總皆作禮。請事為師。逍遙禪:六祖大師見到各種宗派互相攻擊,都起了惡心惡念,就多次召集門人弟子,慈悲的對他們說:&ld[
閱讀全文]
《六祖壇經》參學75:今天繼續參學《六祖壇經》第八品頓漸品:一日。師告眾曰。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麵。諸人還識否。神會出曰。是諸佛之本源。神會之佛性。師曰。向汝道。無名無字。汝便喚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蓋頭。也隻成個知解宗徒。祖師滅後。會入京洛。大弘曹溪頓教。著顯宗記。盛行於世,是為荷澤禪師。逍遙禪:有一天,六祖大師告[
閱讀全文]
《六祖壇經》參學74:今天繼續參學《六祖壇經》第八品頓漸品:有一童子。名神會。襄陽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來參禮。師曰。知識遠來艱辛。還將得本來否。若有本則合識主。試說看。會曰。以無住為本。見即是主。師曰。這沙彌爭合取次語。會乃問曰。和尚坐禪。還見不見。師以柱杖打三下。雲。吾打汝痛不痛。對曰。亦痛亦不痛。師曰。吾亦見亦不見。神會問。如何[
閱讀全文]
《六祖壇經》參學73:
今天繼續參學《六祖壇經》第八品頓漸品:
僧誌徹。江西人。本姓張。名行昌。少任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雖亡彼我。而徒侶競起愛憎。時北宗門人。自立秀師為第六祖。而忌祖師傳衣為天下聞。乃囑行昌來刺師。師心通。預知其事。即置金十兩於座間。時夜暮。行昌入祖室。將欲加害。師舒頸就之。行昌揮刃者三。悉無所損。師曰。正劍不邪[
閱讀全文]
《六祖壇經》參學72:今天繼續參學《六祖壇經》第八品頓漸品:誠聞偈。悔謝。乃呈一偈曰五蘊幻身 幻何究竟 回趣真如法還不淨 師然之。複語誠曰。汝師戒定慧。勸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勸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脫知見。無一法可得。方能建立萬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脫知見。見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
閱讀全文]
《六祖壇經》參學71:
今天繼續參學《六祖壇經》第八品頓漸品:
誌誠再拜曰。弟子在秀大師處。學道九年。不得契悟。今聞和尚一說。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為教示。師雲。吾聞汝師教示學人戒定慧法。未審汝師說戒定慧。行相如何。與吾說看。誠曰。秀大師說。諸惡莫作名為戒。諸善奉行名為慧。自淨其意名為定。彼說如此。未審和尚以何法[
閱讀全文]
《六祖壇經》參學70:今天繼續參學《六祖壇經》第八品頓漸品:一日。命門人誌誠曰。汝聰明多智。可為吾到曹溪聽法。若有所聞。盡心記取。還為吾說。誌誠稟命至曹溪。隨眾參請。不言來處。時祖師告眾曰。今有盜法之人。潛在此會。誌誠即出禮拜。具陳其事。師曰。汝從玉泉來。應是細作。對曰。不是。師曰。何得不是。對曰。未說即是。說了不是。師曰。汝師若為示[
閱讀全文]
《六祖壇經》參學69:今天參學《六祖壇經》第八品頓漸品:時。祖師居曹溪寶林。神秀大師在荊南玉泉寺。於時兩宗盛化。人皆稱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頓漸之分。而學者莫知宗趣。師謂眾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種。見有遲疾。何名頓漸。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頓漸。然秀之徒眾。往往譏南宗祖師。不識一字。有何所長。秀曰。他得無師之智。深悟上乘。吾[
閱讀全文]
《六祖壇經》參學68:
今天繼續參學《六祖壇經》第七品機緣品:
有僧舉臥輪禪師偈曰:
臥輪有伎倆,
能斷百思想,
對境心不起,
菩提日日長。
師聞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係縛。”因示一偈曰:
惠能沒伎倆,
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
菩提作麽長。
逍遙禪:
有個僧人拿[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