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見、眼識見、見精與見性
作者:逍遙禪
凡夫的妄想見,是一種對色相的執著見,在色相上執著於好壞、美醜,而產生貪戀和厭惡,從而貪嗔癡心爆發。例如有人對一些人和事特別敏感和厭惡等等。要知道,這隻是自心的妄想執著,也叫我執習氣,需要去降伏自心妄想執著,而不是去怨恨別人。
眼識見:是自心緣根緣塵的六識之一,也就是自心依賴於身體六根作用[
閱讀全文]
“說一物即不中”
作者:逍遙禪
一切語言文字皆無實義,你如何用語言文字直指?離能所絕有無,你如何用能見心和所見相說清楚?又如何認定他“是有是無”?
以心傳心、以心印心,是用語言文字作為引導,用心性光明智慧加持,讓你自己打開心量,親身體悟到“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與“用智慧心觀照,照徹內外,即見本心”這些過[
閱讀全文]
八大宗派教化眾生的方便(八大宗派的傳道)
作者:逍遙禪
禪、淨、密、唯識、中觀、天台、華嚴、律宗八大宗派的理論依據和傳道方法:
一、禪宗:菩提自性,本自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壇經)。覺清淨自心識清淨自性,依不生滅的心性修行!
傳道方法:以心傳心、以心印心。
二、淨土:心淨則國土淨。與佛相應,體悟區別三身佛的三種心性境[
閱讀全文]
無上大涅槃,圓明常寂照作者:逍遙禪六祖說的“無上大涅槃,圓明常寂照”的照寂寂照,與有覺有照的正智覺照是什麽關係?
有覺有照是未入地菩薩的隨順覺性,也就是小乘聖人的正智正覺,還未入不二佛性的菩薩地,因此說執著於“有覺有照,俱名障礙”,而不能入究竟地;而用智慧心觀照,照破五蘊十八界後,見本心本性,才入如如不動的究竟地;“[
閱讀全文]
何為“無心道人”?作者:逍遙禪
所謂的“無心”,是指無分別心的執著,也就是不執著於十法界中的任何心性境界;所謂的“道人”是指自心合道的人,自心合“照寂寂照”“涅槃妙心”的大般涅槃道,而又不執著於任何心性境界,也叫通達一切心性境界,隨心而用!也就是“應無所住”,“有佛處急走過,無佛處莫停留”。。[
閱讀全文]
佛法的根本
作者:逍遙禪
所謂的根,是指心根,也就是心的六種作用(見聞嗅嚐覺知)。身體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又叫身體浮根,是攀緣妄想凡夫心識必須依附的緣根緣塵!因此,攀緣妄想凡夫,如何折騰,也不過是緣根緣塵的六識而已!
佛法的本,是指本心本性。《證道歌》上說:“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心根對法塵,就是心性境界,也[
閱讀全文]
把握念頭作者:逍遙禪六祖說:“一念迷佛即眾生,一念悟眾生即佛!”因此把握自心念頭是學佛人最為重要的事!
自己如果還沒有把握自心念頭的能力,說什麽都是瞎扯!
1、著相妄想的人如何把握自心念頭?把握自心修行“四正勤”,也就是:未生惡法令不生;已生惡法恒令滅;未生善法令出生;已生善法令增長。換句話來說:就是看住自心念頭,不讓他起[
閱讀全文]
娑婆世界與往生
娑婆的意思是“堪忍”。依照佛教經典,娑婆世界的眾生罪孽深重,必須忍受種種煩惱苦難,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譯為忍土,被稱為五濁世間,是極樂世界淨土的對立麵,這裏容易產生各種罪孽;另一層意思,指釋迦牟尼等佛菩薩很能忍受勞累,在汙濁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眾生,表現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因為娑婆世界是依攀緣妄想[
閱讀全文]
怎麽理解《壇經》的這段對話?
作者:逍遙禪
簡(薛簡)曰:“如何是大乘見解?”師(六祖大師)曰:“明與無明,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在聖賢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
先簡單解釋一下[
閱讀全文]
如何平等行持?
作者:逍遙禪
平等行持在於心行,心行覺照不二佛性(如如),是性體的平等行持,也叫“汝之性”的“法身佛”,也叫平等性智;心光覺照智慧普照一切,是智慧平等,也叫“汝之智”的“報身佛”,也叫妙觀察智(正智);覺照空王鏡中的一切顯現和一切心性境界,皆為平等如幻觀,是性相一如的平等行持!
220415
[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