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近來有關汪小菲道歉的新聞又又又刷屏了,對這種強灌式關注實在生厭,但又怨不得別人,鄙視自己一把年紀了還手癢瞄八卦:)隨手再翻翻看過無數遍的張愛玲和《今生今世》,突然靈光一閃,汪小菲和胡蘭成兩人何其相似。骨子裏都是長不大的“小孩”,逞能一時爽,卻每次都丟下爛攤子不收拾,狼狽道歉收場,最令人厭棄的是不長記性,犯了又犯。難道他們沒聽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9)

古羅馬皇帝康莫德斯(Commodus)其實是個悲劇人物,不過有幾個曆史人物不是悲劇性的?否則也不會載入史冊供後人憑吊感歎了:)前有千古一帝如凱撒文治武功,也有三觀震碎一地的奇葩浪蕩子卡利古拉,唯獨康莫德斯資質平平,文武皆廢,再加上沒有什麽政治野心,被逼上皇位實在是趕鴨子上架,難為他了。更要命的是父皇馬卡斯奧爾勒斯(MarcusAurelius)文韜武略,上陣躍馬殺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說來慚愧,電影《小婦人》LittleWomen幾次改編重拍,我卻沒看過。電影Shrek倒是看過無數次,每次聽到片中教母用《小婦人》的梗搶白Shrek,我就想要找來看看,但一直拖著沒有實踐。機緣巧合看到1994年版的《小婦人》劇照,發現克裏斯蒂安貝爾(ChristianBale)有份參演,才定下心來開始看。電影是根據美國女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LouisaMayAlcott)半自傳體小說改編。一百多年前的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露個怯先,我世界曆史學得不夠精深,古羅馬皇帝卡利古拉之名(Caligula)還是在某部電影聽到的,聯係上下文感覺香豔,隨口問了身邊可以聊得來的美國人,臉上表情古怪(尷尬),就沒有追問下去。最近看了曆史紀錄片,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哈哈。姑且記錄看到的史實一二,不說以古喻今,至少也是對好奇心的交代。 卡利古拉(Caligula)是古羅馬帝國第三個皇帝,在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除非專門修讀英國曆史,否則什麽亨利幾世,愛德華幾世,查理幾世必搞得人暈頭轉向。更可恨的是隔代傳,比如亨利二世和三世之間還隔了“獅心王”和“無地王”,混亂得要吐血。還好有戲劇可讀,莎士比亞的曆史劇《亨利六世》《亨利八世》,或者更直觀的(偷懶)可以看改編電影,曆史的一段橫切麵放在顯微鏡下,來龍去脈理清楚了再往前或往後推,相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公元819年,韓愈上書《論佛骨表》反對唐憲宗拜迎佛骨。文章並不長,但旁征博引,說古論今,逐層證明“佛不足事”的觀點,正所謂“韓(愈)潮蘇(東坡)海”,讀起來氣勢磅礴,如海如潮,一波還未平息,一波又來侵襲,說服力和感染力極強。 文章一開頭就列舉了佛教進入中國以前曆代賢王的壽數,說明長壽跟信佛無關,倒是後來信佛君主的慘境反證了&ld[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張愛玲與胡蘭成分手後沒有公開交惡,但從此蕭郎是路人,防備之心不減,她給宋淇的信裏慶幸,“我的信我全拿了回來,不然早出土了”,我讀到此處失笑,有錢人爭產,文人爭信。《小團圓》完稿後沒有立刻出版,也是忌憚“無賴人”會借機生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兩人都寫了回憶錄。胡蘭成的《今生今世》無異於情史回憶錄,被戲稱為“群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8)

我一向覺得散文是作者跟自己對話,隨心隨意隨筆,有話長無話短;小說則不同,是作者跟讀者對話,怎麽把一個故事講給別人聽,有頭有尾又引人入勝,頗花心思。我自認沒有這份耐心(才情),過去沒有寫小說的動力,估計將來也不會有講故事的宏願,因此,這篇隨感完全是從讀者角度出發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一般認為小說就是講故事,可如果隻求故事,看電影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6)

秦末暴政,陳涉振臂一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句話點醒了“有種”之人,各揭竿而起欲與“王侯將相”試比高。期間,另有謀士四處活動希圖“得宰天下”,比如陳平。陳平先到魏王魏咎處,不得重用;轉而投奔項羽,不想剛打下的失地說丟就丟,“項王怒”,陳平“懼誅”狼狽出逃,“間行杖劍亡”投奔了劉邦,托魏無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4)
(2022-04-23 17:57:27)

雖然離孩子上大學還有幾年,但遵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古訓,乘春假遊覽了東北部幾所大學院校。走馬觀花,順便記幾筆。 波士頓大學BostonUniversity地點極佳,緊挨綠線地鐵,背靠查爾斯河,抬腳就到波士頓。校園和學生群體給人的感覺很國際化,說中文的小留成群結伴,官方數字是國際學生占25%。 波士頓學院BostonCollege有圍牆,有橄欖球場,是傳統意義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4)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