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關心很久以前的事

中國和外國的曆史。可能是真發生過的事,也可能是故事。
個人資料
博文

“書接上回,帝堯(yáo)在巢父,許由,子州支父那裏撿到便宜後,把注意力轉向了另一個勢單力薄的小人物,舜(shùn)。說起來舜也不是外人,居然是根正苗紅的皇室後裔:咱們在青陽和昌意,東院和西院裏提過,西院的顓頊(zhuānxū)帝死後,政權就被帝嚳(kù)奪回了東院。但顓頊這一族的血脈並沒有斷,顓頊生窮蟬,窮蟬生敬康,敬康生句望(gōuw&a[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上回書說到,帝堯為政的風格,是知人善任,而不獨斷專行。這樣雖然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但時間久了,在朝中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幾個勢力團體: 太子丹朱,和支持太子的大臣們,例如放齊 四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這四位掌天象,執祭天權,是帝堯的元老級顧問 九大臣(司徒,司空,司馬,司農,樂正,工師,秩宗,大理,驅禽):此九臣掌日常政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帝嚳(kù)之後,終於到了他的兒子堯(yáo),鳥生魚湯的堯。大約公元前2200年。堯,帝嚳與慶都(陳鋒氏)之子,名放勳,13歲受封於陶,15歲改封於唐,所以又叫唐堯,陶唐氏。孔子曰:“高辛之子也,曰放勳。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豫;…其言不貳,其行不回,四海之內,舟輿所至,莫不說夷。大戴禮記?五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上回書說到,西院的顓頊打敗共工氏之後,東院的蟜極(jiǎojí)自動退出了帝位的爭奪,還把自己的兒子嚳(kù)派去輔佐顓頊。顓頊死後,嚳登帝位,把權力又搬回到了東院。帝嚳,姬姓也。其母不覺,生而神異,自言其名曰逡…年十五而佐顓頊,三十而登帝位。帝王世紀據說帝嚳從小生下來就能說話,「自言其名曰逡」。逡者,俊也。所以曆史上的帝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顓頊(zhuānxū),姬姓,號高陽氏。黃帝之孫,(西院)昌意之子也。後人屈原在「離騷」裏,自稱「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這句裏的高陽,就是屈原在說他是顓頊帝的後代。(顓頊)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史記?五帝本紀咱們前一回介紹了東院少昊,西院昌意。這顓頊雖然是昌意的兒子,但從小(十歲)就去了東夷輔佐少昊治國。「生十年而佐少昊,十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上回咱們講到,黃帝一統中原,殺蚩尤逐九黎化苗,貶炎帝驅全家南遷。然後不放心東邊的少昊族,把自己的長子青陽派去管理。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史記·五帝本紀黃帝的長子姬姓,名「玄囂」,字青陽,號金天氏。但後世他最被認同的,反而是他老爹一心要防備的:少昊。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三場大戰役後,黃帝統一了中原。下麵該修生養息一陣子了。倉頡氏,是風姓(伏羲氏)的諸多子部落之一,甚至還很強盛過一陣子,所以曆史比黃帝本人要早很多。早期文字的雛形,是從他們部落裏先開始的。黃帝當上盟主之後,占有欲很強,或者換句好聽的話,就是將各部落文明融合的意識很強。他看到倉頡族的文化比較先進,就把他們部落首領召來,當了自己的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講完了炎黃二帝的窩裏鬥,咱們轉過頭來介紹一下蚩尤。蚩尤薑姓,炎帝之裔也。路史·蚩尤傳說起來蚩尤其實不是外人,居然本是薑姓,屬炎帝神農氏的一支。咱們以前講過,伏羲女媧政權在徹底衰落之前,曾出過太昊,少昊等幾代明君。後來神農氏接替盟主之位,權力中心移至黃河中上遊,但他相當忌憚地處黃河下遊的少昊一族。於是炎帝(不是最後一任的炎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等一等,”我打斷神石,“阪泉之戰怎麽會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一次大戰役?你不是說精衛填海,炎帝已經數次敗給蚩尤?“”嗯,你說的也是。隻是那場戰爭規模較小,遠不如之後的兩場大戰役出名。為了清楚起見,咱們把這幾場戰爭按時間順序列一下: 九隅之戰:炎帝為女兒精衛報仇。地點:空桑。結果:蚩尤勝,炎帝敗 阪泉之戰:炎帝與黃帝爭雄。地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此開卷第一回也。因作者在愚人節遇到一塊石頭,自雲“上古神石”,曆數千年以至今日,所見所識不吐不快,故曰「古史」,將往事一一道來。又雲,“這些古史年代既久,多不可考。且荒謬不經,令人難以置信。”故曰「故事」雲雲,聊以自欺。本文中凡用“史”用“事”用“石”等字,是提醒閱者眼目,亦是此書立意本旨。“得,你就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1]
[22]
[23]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