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那些壞得明目張膽的人,居然有臉攻擊別人“不夠君子”!最近幾年來,有個非常明顯的趨勢,那就是,壞人越來越明目張膽,蠢人越來越好為人師。與此相對應的則是,普通人越來越謹言慎行,至於為人耿直、敢於說話、勇於任事的好人則會明顯感覺到無所不在的巨大壓力。如果一個人說話做事不斷收到家人、朋友、同事的提醒,說“千萬別惹麻煩啊”,絕對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叢日雲教授在中國政法大學開設了一門“西方文明通論”的通識課程,講解西方文明的演進與特征,當然也少不了比照中國的曆史進程。對低年級的本科生們來講,聽他的課“受啟發”和“毀三觀”大概是同一個心理過程,有學生覺得“耳目一新”,有學生“脆弱的民族感情受了傷害”,有的還向學校打小報告。“比如英法兩個強盜燒了圓明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前幾天,中美兩國高級領導人在安克雷奇的會晤火了,我國的楊主任和王部長怒懟美帝“人類公敵”接班人布林肯等人的視頻,瞬間就傳遍了網絡。具體細節我就不描述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視頻。於是有人就說了,領導們都吵得這麽厲害,看來這回中美關係可是要完犢子了。真是這樣嗎?滾犢子吧!古人告訴過我們,和一個人打交道,既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據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最難溝通的,是不思考的人隨著社交媒體的蓬勃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變得便利起來。特別是微信,將天南地北的人匯聚在一起,讓你足不出戶,也能了解各地的最新動態和資訊,以及各色人等的思想觀念。

如此便捷的溝通,時常使國人價值觀的嚴重撕裂暴露無遺。在和一些人交流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最難溝通的,往往不是書讀得不多、沒有什麽思想的人,反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的聊天能力正在快速衰退。在跟朋友的聚會中,我們的聊天話題永遠都隻能圍繞著明星的八卦、別人的隱私、生活的牢騷,除此之外,再也聊不出什麽新鮮的有質量的內容。因為缺乏像西方人那樣的真正的文化生活,我們無法跟人聊對世界的深層次認知,隻能無休止地墮入窺探他人隱私的漩渦中無法自拔。對此,台灣作家楊照發出了自己的審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我時常問自己:為什麽我們中國人既不痛痛快快地活,卻又不爽爽快快地死,不生不死地蟄伏著有什麽意思?當我耳邊聽到大家在說“過年”時,才恍然領悟了我們古老文化中沉痼似地積著個牢不可拔的“過渡心理”。在日常的用語中,生活就是“過日子”。逢年逢節大多希望如輕舟已過萬重山一般又輕快又不留戀地度過了我們這一輩子的生命。假定命運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03-18 19:11:28)
3月4日上海楊浦區出現肯德基供應的首家食物銀行,食物剛上架,場麵就火爆到失去控製,視頻再現了蜂擁而至的老人們因爭搶免費漢堡以奮勇拚搏的精神上演了一出最炫中國風。別看老人們平時行動遲緩目光呆滯,但到了不拿白不拿這樣關鍵的時刻,個個身手矯健作風過硬。其實這真沒什麽值得大驚小怪的,新店開業大酬賓,搶,商場打折搞特價,搶,藥店賣藥送雞蛋,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近年來,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英文係教授徐賁是大陸最為活躍的公共知識分子之一。從2008年汶川地震的“範跑跑事件”到今年的疫苗事件,在中國公共事件討論中,總是能聽到徐賁的聲音。最近因錢鍾書妻子楊絳的去世,在他和蕭翰、張鳴等之間引發了一場知識分子是否有權“不公共”或是“沉默”的爭議。徐賁的文章《沉默是知識分子的“權利”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這次去巴黎,有一件事對我影響最大,至今仍不能忘懷。去之前,我們以800元一天的價格在淘寶上找了一個法國留學生做“地陪”,剛開始幾天跟我們相處的還不錯,然後我們問了她一個問題:“800元你可以拿多少?“600元。”“剩下的200元被平台作為中介費拿走了對吧?”“應該是的。”“那接下來的幾天我們不走平台了,直接給你700,這樣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4)
這邊癌症複發患者在苦等床位,那邊有人吃喝玩樂把住院當“幾日遊”。這邊年輕人在996拿命換錢,賺工資、交社保,那邊開醫院的就敢幾千萬、幾千萬的醫保資金就往外套。醫保可是咱們老百姓的救命錢,小到感冒發燒、大到手術住院都得靠它報銷兜底。我們的救命錢,到底被誰騙走了?!“能住一個多星期,掛水保養,全身檢查,管吃管住。五保戶全免,普通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71]
[72]
[73]
[74]
[7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