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如果不強悍,以色列應該早已經覆滅

(2024-06-14 17:43:53) 下一個

最近好像又忙起來,變得很少有整塊的時間集中精神閱讀,於是隻能順應形勢,學會新的生活方式,把讀書改成聽書了。畢竟整日裏,動手動腳不動腦的時候,還是蠻多的,這種時刻尤其適合讓機器人在耳朵裏毫無感情地用聲音灌輸信息進腦子裏。

今天聽的是張宏傑的《楚國興亡史》,講到楚國先前被視為野蠻部落,時刻威脅到中原各國的安全,有多野蠻呢?舉個例子,就是有一次,楚文王聽別人說息國的息夫人美貌異常,去看了一下果然,便發兵把息國吞並了,把息夫人搶回去當了老婆。

按史書上的共識,這次息國的滅國,和爭奪領土無關,和搶石油產地也沒關係,完全就是為了搶息夫人而已,這個息夫人美得的確傾國傾城,國和城都傾了。聽到這裏我就對息國的國君很感興趣,這是個很弱小的地方領主,旁邊的蔡國蔡侯都能隨意欺負他,就是這樣的境況,他卻有個絕色的妻子。

就像一個人住在九龍城寨裏麵,家裏連個像樣的門鎖都沒有,保險櫃也沒有,卻保存了一筆巨款,還被左鄰右裏知道了,這種狀況,賊不偷你不搶你,好像都對不起自己的專業。

天送兄二十多年前送我的那本《培根論說文集》裏,有個對話我印象非常深刻,索倫去呂底亞王國的時候,呂底亞國王炫耀他的財富,於是索倫說:“如果敵人的鐵比你的鐵硬,那這些財富就是敵人的了。”

財富屬於能保衛他的人。這就如同文明與文化,也一樣,文明本身不能保護自己。

說到文明,現在這個世界亂糟糟的,到處都是戰爭和對抗,不比春秋時候更平靜,我看還有人拿原子彈來威脅,說打不過烏克蘭的話,要祭出核武打擊,隻是應該沒幾個人會當真,知道他很瘋,但不太可能瘋到連自己一起滅掉的程度,戰爭狂都是愛自己的,惜命得很,你看他接待部下,桌子都長得可以當跑道。

愛因斯坦早就提醒過,如果發生核戰,那第四次世界大戰人類就又得用石頭打仗了。——就是文明會毀掉的意思,大家一起毀滅,地球回到原始叢林狀態,從單細胞生物重新發育。

好像也不是什麽不可能。

看新聞上講以巴戰爭,以色列剛剛從哈馬斯手裏又救出來幾個人質,然後緊隨其後的消息是以色列又為此炸掉了幾十個還是幾百個巴人。

戰爭狀態,根據這種被選擇投放的消息很難做出道德判斷,我想說的是,以色列這個國家,我一向都覺得是充滿神奇的地方,群狼環伺,孤懸在一片荒蠻之中卻繁榮安詳,周圍全是拿著AK47戴著頭巾的仇人,卻並沒有為了對抗強敵變成集權國家,按常理推想,如果沒有今日這種強大的科技與武裝,以及對現代文明的堅持,以色列應該早已經覆滅了。

雖然我很喜歡讀猶太學者斯坦納的著作,而斯坦納作為猶太人知識分子裏一個很有代表性的階層,又很反對猶太複國主義,當然他反對的其實是民族主義,訴諸武力和過於強調地域族群,很容易變成狹隘的民族主義,民族主義最後通向的一定是災難。但我在這一點上尚難以完全認同他,我目前還是比較能理解猶太複國者的努力,如果能分出對錯,就站在對的一邊,但如果連自己的保護不了,又如何保護對的,拒絕錯的。

至於誰是屬於文明的一方,看他們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對待民眾,任何對待女性和孩童,就能輕易做出自己的判斷。

文明本身很孱弱,如果這世界沒有惡人和野心家,那斯坦納們的構想自然完美,可惜人性是複雜的,沒有能力保護自己主張的人,就隻能看運氣生存。從前沒有後盾的猶太人,在和平時候可以全世界賺錢,一旦動亂,不就是像當年在德國的境遇一樣,淪為出氣筒和背鍋者,被送進奧斯維辛。

在這個問題上,我覺得東亞人應該非常容易理解,畢竟這塊土地上,幾千年來都是靠著誰拳頭硬誰說了算,文明突現,又被野蠻毀滅,這種事情反反複複發生,都號稱曾擁有五千年的“文明”,結果最後看百年前的錄像,滿清後期那些破敗城牆下遊蕩的普通百姓,穿著破爛衣裳,一張張麻木嬉笑的臉,你很難從中找尋到任何文明的痕跡。

野蠻充滿了生命力,它的力量大多數時候都比文明強大,也更有吸引力,因為文明代表了規矩和限製,代表了大眾的利益和個體的不自由,本身是反動物性的,這也能解釋為什麽總是野蠻總能戰勝文明,總是更吸引年輕人,張宏傑梳理楚國興亡史,反複提到野蠻部族與中原文化的衝突,講究禮法和貴族精神的春秋時代,常常迂腐可笑,也可敬,但不堪一擊。

所以在無法選擇的條件裏,一旦出現同時擁抱文明又實力強悍的政權,那就是治下的百姓比較幸運的時代,比如孔子懷念的楚莊王時代,比如,新加坡?

新加坡,也叫做李光耀的新加坡,在一個威權人物治理之下,在皮鞭和事無巨細的嚴苛管轄下,被強迫改造成了文明世界的標杆,奇跡般擁有了文明和繁榮。在民眾的一方,對於被迫讓渡自由換取利益這種事情,東亞人又有著其他地區人無可比擬的乖巧性格和傳統教育。

我總把這一切叫做幸運,是因為人的際遇充滿了隨機性,同樣是亞洲國家,新加坡的幸運在於他們遇到的是李光耀,而不是波布爾特。

值得一提的是,李光耀在東亞不像在西方世界裏那樣曾飽受批評,反而像是締造了一種完美模式的明君一樣,備受認同和讚譽,所以有人說,從曆史上的無數次選擇來看,東亞人天生更偏好威權統治,喜歡被管理和明君,倒也不算錯,如果走運一點,由威權再過渡到文明自主,那是上天眷顧,賜予他們一個又有能力又有善心的王,如果不走運,那就是千古循環,由亂到治,由治到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雲雲。

至於說哪種好,沒有什麽標準,也許正如他們所說,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譬如豬適合生活在豬欄裏給人類提供蛋白質和脂肪,牛適合給它鼻子上拴上鐵環去勞作,雞適合住在籠子裏給人類生蛋,什麽樣的智商和能力,就適合什麽樣的待遇。

如果認同上麵這個理論,那麽同樣的,什麽樣的人民,就適合什麽樣的製度,所謂符合國情或者人民的選擇雲雲,大概如是。

對這一點我可沒有異議。

 


作者: 莊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油翁' 的評論 : 謝謝來訪。
油翁 回複 悄悄話 很有意思的觀點,在人類社會中,確實有著各種各樣的政治製度和文化傳統,適合不同民族和社會群體的發展。而曆史也充滿了各種對比和教訓,讓我們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和世界。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需要平衡各種因素,包括政治、文化、經濟等多個方麵。希望我們能夠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找到更好的發展道路。願我們的世界能夠更加和平、繁榮。感謝分享這篇文章,讓我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