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來,“武大學生性騷擾指控被駁回”事件,持續置於輿論炙烤中——而當事人所在的武大,對於輿論事件的處理,亦堪稱是“教科書式”的災難片!
這其中,作為武漢大學領導的校長張平文,現在已被逼得走上了前台——當《經濟觀察報》記者電話求詢“何時會公布新的處理結果”時,這位校長稱:“要等上級的安排……”
此言一出,可以說,再次將武大自身置於更為尷尬的境地中!
其一,如此說法,似有公開將“上級”拿出來,當作“擋箭牌”之嫌吧?
這樣的說辭,就容易讓其所言的“上級”,就不得不直麵輿論前沿了;同時,也似乎有將應對輿論之責,從此推給“上級”之嫌吧?
在一個以“官本位”為管理特征的社會裏,當發生輿論事件,在公開的場合中,如果說出“等上級安排”,這顯然並非最圓潤、最安全的表達修辭。
或許,張校長是位“鋼鐵直男”,說的也算是真話——因為,此事件現已影響較大,確實要聽從上級意見,但是,麵對媒體和社會時,在表達上卻不能如此直接。
比如,或可以這樣回答媒體:“相關部門正在抓緊研究意見”雲雲即可。
其二,一所部級管理的知名大學,麵對如此一般性輿論事件,卻要走到校長出來,且還是說出一句“等上級安排”來應對,這其實就成了非常令人唏噓的一件事。
如果這是一個事關政治性、全局性的大事件,校長公開說“等上級安排”,還能令人理解,但作為如此知名的大學,在此事件的處理上,顯得如此呆滯、緩慢和一錯再錯,就不由令人質疑武大在這方麵的處理水平和能力了。
比如,怎可能因為一開始有女生單方麵施之的壓力,在並無確鑿的證據之下,就要用隨意處分男生的方式,來平息事件的發酵呢?——如果連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都不能堅持和堅守,則“公平正義”和“大學精神”將安放於何處呢?
現在,法院的判決已出,武大最為明智和公正的做法,那就是要“以法律為準繩”,堅守我們的社會最需要的“法治精神”——比如,依法更改對於男生的錯誤處理;對於涉嫌誣陷的女生予以相應處罰等。
當然,武大其實還可以有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處理與回應——比如,可以這樣公開回應稱:“我們將根據法院處理結果、事實情況及此後當事人的法律行動等,做出校方的最終處理”,這顯然也比校長這句“等上級安排”要高明得多了。
其三,大學作為培養高等人才的地方,特別是培育文明精神的高地,在處理問題時,如果隻是囿於自身利益的權衡,一心想著滅火輿論;或者,僅是目光短淺於“性別對立”的狹隘範疇,而非跳脫出來,站於公平正義的精神高地處理問題,顯然就會有愧於“大學”二字了!
其四,言及大學及其精神時,人們多會想到陳寅恪對於北大精神的提煉——“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本來,這樣一個並非特別複雜的事件,如果從一開始,或是在任何一個階段裏,武大能夠堅持獨立、自主與公正、公平的原則和精神,則處理起來並不是多麽困難。
但如果每個機構都有了“隻求趕緊滅火的心理”,更加之都有了“等上級安排”的官僚心態,那麽,就會出現武大在此事件的處理中,“一步錯,步步錯,錯上加錯”的情形發生。
一所如此知名的大學,處理這樣的輿論事件,其水平與手法都顯得這般稚嫩、生疏,這顯然與我們大學距離“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越來越遠大有關係。
因為,每個人、每個機構都想著推卸責任的心理慣性之下,就會錯過處理問題的最佳時機,甚至錯誤地對待和處理事情,便都有可能不斷地發生了。
隻是,即使姍姍等來“上級”的安排,一切卻變得物是人非,此時已是一地雞毛了……
作者:瑜說還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