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車企或者機構熱衷於把火源扔出去,那我們就知道——這車,不是為安全設計的,而是為他們責任回避設計的。買車人,請用認知選車;造車商,請先拿出應有的安全,別拿“彈射電池”忽悠人。
火遍世界的電車實驗
大家好啊,我是德先生,今天跟大家聊聊電車。最近,一個“火”出了圈的實驗讓整個汽車圈目瞪口呆——國內某“中國碰撞維修技術中心”演示了一項所謂新技術:電池熱失控時,直接把電池從車底彈出去,飛到3~6米之外。
視頻一出立刻被罵慘,你丫車裏是安全了,可彈出去的電池如果爆炸,砸到旁邊車輛、行人怎麽辦嘞?還有萬一旁邊是油罐車呢?整條街跟著陪葬嘛?這是創新嗎?更像是把命留給自己,把災難彈給別人,把公眾安全當空氣。
彈射技術:典型的反智
這項技術的邏輯很簡單:車要著火了?別滅火,扔出去再說。問題是現實道路哪來那麽多“安全彈射區”?停車場裏、隧道裏、高速路上、加油站旁……你敢保證電池不會砸到車、人、店鋪,甚至油罐?
更荒唐的是,這種高風險動作沒有配套的責任體係——誤彈怎麽辦?砸傷誰賠?砸到加油站算誰的命案?
它不是安全技術,而是“不讓自己負責”的技術,把風險從車主頭上甩到整個社會頭上。
現實慘痛:小米 SU7 的連續事故
再看看國產電車這些年的表現,真讓人笑不出來。小米 SU7 半年多發生了三起引爆輿論的事故:
一、三月事故:撞護欄後起火,車內三名女大學生被燒死。
二、成都事故:車輛失控翻滾起火,幾十名路人拚命救人,車門卻死死打不開,司機被困火海。
三、最近一起自燃:又是“突然起火”,又是無法及時脫困。
車門打不開、電池易燃、救援困難……基礎安全都沒搞明白,就敢玩“電池彈射”,這不是諷刺,是諷刺本身。難怪有人調侃:“原來雷軍給車做的不是起跳功能,是怕自家電池飛出來找別人麻煩。”那其他沒“起跳”的車怎麽辦?靠祈禱不會自燃?靠運氣車門能打開?
低配認知配得上日後經曆
再來說說某些“國貨護衛隊”。如果你追求高性價比、買個小米手機來用,那可以理解的,畢竟大家賺錢也不容易,買個一兩千的手機也挺好,電車也舒服省油錢。
但如果你把低配車當“國產超跑”,把低配手機當“國產蘋果”,那你要認清一點:你遭遇的問題,正好配得上你的認知。電池質量不過關,車身結構不過關,車門打不開,電控失靈——這些不是“黑國產”,而是事故一次次擺在你眼前。
別被“豪華車門把手”“智能大屏幕”忽悠了,真正要命時,你要的不是屏幕清不清,而是門開不開、火燒不燒、能不能活下來。
安全不是彈出去的
彈射電池,這聽起來像未來黑科技,但更像一種危險的權宜之計。真正的道路安全,不是靠彈出電池完成的,而是提高電池跟電車本身的質量
當一個車企或者機構熱衷於把火源扔出去,那我們就知道——這車,不是為安全設計的,而是為他們責任回避設計的。買車的你,請用認知選車;造車的你,請先拿出應有的安全,別拿“彈射電池”來忽然人。
作者:德先生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