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朋友給我講了這樣一件煩惱事。
朋友說,他家小區的門口有一個蔬菜店,賣蔬菜的一對年輕夫婦,妻子負責在店裏銷售,丈夫開車從外麵進貨,每天一大早就拉來滿車的新鮮蔬菜。
這家蔬菜店的生意很好,不僅零售,而且對外批發,每天人來人往。
朋友的妻子常來這裏買菜,漸漸和蔬菜店的女主人熟起來。但所謂的熟,除了來這裏買菜以外,不過是從蔬菜店門前路過的時候,見麵打聲招呼。
有一天夜裏,已經很晚了,蔬菜店的女主人忽然給朋友的妻子打來微信電話,說自己的婆婆住院了,張嘴就借2000元錢。
朋友的妻子從一個小企業退休,工齡不長,退休工資不過是1000元。她來和丈夫商量,兩人覺得老人住院是個大事,既然張嘴求人,一定是遇到難處,就答應了對方的要求。
沒想到轉了2000元錢以後,對方又打電話來,說能不能再借3000元錢,從她這裏進菜的超市馬上就結賬,這錢過兩天一定能還上。朋友夫婦商量後,又打給對方3000元錢。
朋友夫婦覺得,他們幫了對方,對方一定有感激之情,這錢也一定會很快還上。然而,兩天的時間到了,對方卻沒有還錢,兩個星期過去了,依然沒有還錢的意思。
朋友夫婦有些沉不住氣了。一天,朋友遇到蔬菜店的小夥子,問他母親住在哪家醫院。小夥子愣了一下,隨口說了一家醫院的名字,但和他妻子說住的那家醫院,並不是一家醫院。
朋友回家和妻子一說,妻子懷疑蔬菜店的女主人撒了謊,就打電話問還錢的事,對方說明天就還。但第二天,錢依然沒有還。就這樣明日複明日,眼看著拖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了。
朋友的妻子也有些疲憊了,這些天沒有再催對方還錢。每天從蔬菜店門口路口的時候,對方見到她,也不主動提還錢的事,臉上還有些不愉快。
朋友說,真是想不通,本來是熱心給人家幫忙,沒想到弄到這個程度,反倒影響了雙方的關係。
他說,這件事真正讓他痛心的是,他和妻子都很看重的誠信,在這對年輕夫婦眼裏顯然輕如鴻毛。
這件事其實不是個例,有太多人遭遇借錢給別人帶來的煩惱。借錢的人來借錢的時候,言辭懇切,信誓旦旦,但錢借到手以後,馬上像變了個人,不僅忘記了借錢時許下的諾言,當對方討要借款的時候,還滿臉不高興。
怪不得有人說,借錢是得罪人的事。不借錢給人,雙方還有個不錯的關係,當借錢給別人,人家不還錢去催要的話,一定會把對方得罪了。
所謂誠信的喪失,不僅體現在親友之間借錢這種事上,在生意場上,這種事更是司空見慣。
我有個親戚是做防水工程的,帶著家鄉來的鄉親,冒著烈日在樓頂上忙碌。他不僅墊付工人工資,而且墊付工程用料。但幹完後後,很少能按照約定的時間拿到約定的血汗錢。
這個臉上曬得黝黑的中年漢子說,這些年,拖欠工程款的事越來越厲害,尤其是政府部門的工程,拿到錢更是難上加難。眼看著這個活計沒法幹下去了。
不得不說,因為誠信缺失,商業環境到了極糟糕的地步。
今天早晨還看到這樣一個新聞。安徽蚌埠的一名拆遷辦工作人員,以可以幫忙買到回遷安置房等為由,騙取約50戶家庭的上千萬元購房款。案發後,這名工作人員說,這些騙到手的錢早就揮霍一空了。
看看這些年落網的官員,涉案數額越來越高,越來越超出人們的想象力。
越來越多的人,為了把錢弄到手,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已經不擇手段,不計任何後果,也早沒有羞恥之心了。
清華大學勞東燕教授說:“這些年來,明顯感覺社會中一直有股力量拖拽著幾乎所有人向下墜落,並且這股力量變得越來越強。很多美好的東西被無情地打碎與摧毀。”
的確,有一股墮落的力量,正在把人們的道德底線一次次拉低。在這樣一個時代,無下限的人更容易搶到蛋糕,拋棄道義的人更容易圈占財富和利益,而堅守良知的人一次次承受傷害,活得極其艱難。
記得前些年,社會上有一個罵人的詞---“缺德”,隻要罵一個人“缺德”,一定會讓對方深受刺激。而今,人們已經很難聽到“缺德”這個詞了,似乎人們已經把它從侮辱人的詞匯中剔除了。
在當今這個時代,“品德”這個詞還有多少分量?哪些人還以道德缺失為羞恥呢?
“道德”這個詞,由“道”和“德”兩個詞根構成。“德”的前提是“道”,也就是信仰。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信仰的社會環境,道德也就失去存在的根基。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人們對未來有一種很強的信念,這種信念給那個時代帶來煥然一新的道德和精神麵貌,而今,那個信念顯然已經土崩瓦解。
但真正的“道”堅如磐石,自古至今不會改變,更不會瓦解。隻有紮根於這塊磐石上,一個人才會擁有豐盛的生命和品格,守住人之為人的底線;隻有紮根於這塊磐石上,一個社會才會擁有健康文明的生存環境,才能成為穩固的山頂之城。
人若不認識真正的“道”,所賺取的任何財富不過是草木禾秸,不過是虛空中的虛空。隻有生命之道,才能拯救人免於滅亡的命運。
作者:詩意恩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