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大來了第一位專職校長
阮耀鍾(5802)
“專職校長管惟炎”
科大來了專職校長
科大第一任校長是郭沫若(任期1958.9—1978.6)。第二任校長是嚴濟慈(任期1980.2—1984.9)。他們兩位都是兼職的。第三任校長是管惟炎(1984.9-1985.4任代理校長,1985.4—1987.1任校長),他是科大第一位專職校長。在管惟炎之前,嚴濟慈是科大校長。嚴老非常關心科大,但嚴老[
閱讀全文]

在合肥重建科大
阮耀鍾(5802)
咬著牙重建科大
中國科大自1969年12月開始遷入安徽,至1970年10月基本完成搬遷。總計組織貨運裝車70餘次,運貨量865噸,裝運儀器、器材、圖書、檔案等35000箱;遷出家屬470多戶,組織職工、學生、家屬客運20多批,約6000人次,用火車皮510多節,搬遷費達77萬元。將近一年的搬遷之後,中國科大從北京搬到了合肥。須知,這510多節,865噸,350[
閱讀全文]

【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
程福臻(6002)
本文作者
為了籌備三十周年校慶的聚會,前一陣時不時三三兩兩在一起議論天體物理中心的曆史,於是便有了這篇“曆史的回顧”,它不是我個人的作品,而是集體的貢獻,我隻是把這些寶貴的資料匯集起來,這是我必須要首先[
閱讀全文]

【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
施蘊渝院士談科大精神
施蘊渝(6012)
中國科大是1958年為適應國家科學事業發展的需要,特別是適應國家對尖端科技人才的需要,由中國科學院創辦的一所新型大學,實行“全院辦校,所係結合”的方針。我們進校時,條件非常艱苦,但能進入科大學習,同學們都感到十分幸福。因為當時100個同齡青年中隻[
閱讀全文]

【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
為化學樓燒磚的日子
方勵之
[編者的話]化學樓是科大下遷合肥後蓋的第一幢實驗樓,連蓋樓的磚都要老師自己燒,世界上誰還能找出第二所這樣大學?這幢樓見證了科大在合肥第二次創業的艱難。
忽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樓昨夜失火,想起三十[
閱讀全文]

科大為何下遷
阮耀鍾(5802校友)
1969年10月23日召開全校大會,駐校宣傳隊趙湘濮副指揮作關於學校疏散搬遷的動員報告,要求11月5日前全部搬出。當時,連搬遷地址都沒有找好,就要求在半個月之內搬出北京,搬個家也沒這麽容易,何況是一所大學!所以,說科大是倉惶下遷,毫不為過。
科大為何下遷合肥,這是科大校友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不僅僅是科大校[
閱讀全文]

【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
我為劉達同誌當了一次“信使”
王熾昌(5802校友)
35年前,劉達同誌要我為他當了一次“信使”,具體的日期我已經記不大清楚了。但是,這件事情在我的腦中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我記得不準確的地方,希望知情者能予以糾正。
1972年,中[
閱讀全文]

【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
八公山下的再教育
方勵之
今年又教廣義相對論,不禁又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歲月……
1969年5月到8月之間的三個月,是文化大革命中的一個間歇期。清理階級隊伍的高潮剛剛過去,新的高潮尚未到來。
清理階級隊伍運動一開始(1968年夏),我就被隔離在科大,直到1969年5月才被準予回家。我的小兒子是[
閱讀全文]

科大最悲慘的日子
阮耀鍾(5802校友)
我坐悶罐車來合肥
1970年我從北京隨學校下遷來合肥,是和高成嶽(5902學生)同學一起作為押運員,押送儀器來合肥的。乘的是悶罐車,既無座位又無廁所,停的都不是車站,是貨車調運中心,不知道什麽時候停,也不知道什麽時候開。因為停的都是荒郊野外,根本買不到吃的,全靠幹糧度日。我現在都想不起來那麽多天是怎麽熬過[
閱讀全文]

【科大瞬間】特刊
《我們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慶
《永恒的東風》在安慶的夜空唱響
馮大誠(643校友)
我是1964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當我進這所學校時,餓肚子的“困難時期”已經過去了,國民經濟開始好轉。我們這些十幾歲的青年人朝氣勃勃,永遠是麵向未來的,在我們麵前,一切都似乎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我們這些能夠幸運地到北京讀科[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