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人間

跨躍中美文化,勾通雙項信息探討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博文
(2023-07-11 08:26:12)
黃瓜怎麽吃 有長島朋友來電話說他們家今年結了不少黃瓜,還介紹了他種黃瓜和吃黃瓜的心得。說到涼拌黃瓜,他還發了一陣牢騷。 這位朋友是北京人,說他們家從老輩子起就吃拍黃瓜。瓜不拍不脆,一定要用刀背把黃瓜拍酥,醃出來才有味,他老婆是南方人,最恨拍黃瓜,她說你們北方人粗暴,好好一條黃瓜拍得稀巴爛,看著就沒了胃口。吃飯不精細,沒有儀式感,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6-30 17:08:52)
王蒙談哲學的困境在一本書裏(笑而不答)王蒙又提起了一個古老而難解的問題:雞生蛋,蛋生雞,究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難題難在因果不分上。雞和蛋分別又是因又是果。接下來他又例舉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一個人夜裏失眠,胡思亂想,睡不著。他究竟是因為失眠而胡思亂想呢,還是因為胡思亂想而失眠呢?''''是某地成了旅遊點人們才都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6-22 13:22:42)
端午節吃粽子 身在紐約能吃上粽子也絕非易事。自己包吧,不會,如今四五十歲的華人在國內沒受過這種訓練,聽說有人包到最後一個環節,綁粽子的時侯把手指頭給綁住了。年紀再大點的會包,但做晚輩的看你那雙髒兮兮的雙手在水中撈來撈去,人家不敢吃。另外就是會包,也不一定願意包,人口少,包多了吃不了,包少了不值的,所以饞了不如到中國超市去買。 超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6-15 06:41:01)
為黃大師說兩句話 箸名畫家黃永玉老人走了。這兩天看了不少關於他生平的報導。對於一位名人的報導還從來沒這麽熱心過,他生前故事本來就不少,現在越挖越多,越挖越深,越挖越細。他的故事人人愛聽,合所有人的胃口,可以說除了範曾,沒有人不愛這個老頑童。 這裏有一個現象值得觀察。近年來也有不少名人去世,有做出重大貢獻的老科學家,老知識分子,他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6-02 13:07:15)
尋找尺度 看過一個小故事,有兩個人合夥在路邊開了個小食攤,一個開過小飯鋪,有經驗,自然成主廚,另一個插不上手,慢慢地就變成了打雜的。一個認強,一個認弱,兩個本來平等的關係慢慢發生了變化。其實強與弱之間都是在相互進退中尋找自己的尺度。本來大廚還是客客氣氣的,有一天冒冒失失地噎了這個老實人一句,他不回嘴,就招來了一句更不客氣的,漸漸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5-30 10:14:16)
五月二十一日被聯合國訂為世界飲茶日。國內一位茶業老者接受了一位美國記者的採訪。這位記者問茶和咖啡都是飲料,有什麽不同。老者錄了一段視頻,介紹了一般人不知道的有共茶的知識。他總結出茶有四大特點,即''色香味形''俱全。每一特色又分別有若幹不同種類。如顏色從深到淺就有七八種,香味又有十來種,不是專業人員一輩子也不知道的這麽祥細。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5-29 18:32:30)
行字念''行"不念''行'' 一位友人通過微信給我發來一首詩,作者李白,題目"行路難'",我還親耳聆聽了他朗頌的錄音,而且是中英文雙語朗頌。我沒有資格發表評論,不懂就是不懂,隻能避開主題而言其它。請問您對這首詩有什麽評價?答,詩歌在我國淵源流長,最早的詩,出現在"詩經"裏,比最早的英詩早一千多年。古代做詩的人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5-27 18:02:30)
清醒夢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白天看了一篇有關夢的文章,英文叫"luciddreaming'',中文可譯為"清醒夢'',晚上我就做了個''清醒夢''。''清醒夢''不是在清醒的時候做夢,也不是白日作夢,它是在知道做夢時做的夢,深更半夜,人在做夢時,大腦突然變得清醒,恢複了思考和記憶能力,並能幹擾夢境中的情節,使夢向著自己喜歡的方向發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05-10 10:16:09)
中美名氏趣話
如果把中國人的名字拿來和美國人的名字做比較,會發現雙方都有些特別有趣的現象。有些地方十分相似,有些地方恰恰相反。
剛來美國的華人不習慣美國名字在前,姓在後的寫法,常常把自己的名字寫顛倒了。中國人的姓在英語裏叫lastname,familyname或surname.
古一點的中國人除了"名",還有"號"和"字",英美人簡單的多,一般加一個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23-05-06 16:19:27)
名詩新解''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這兩句詩是李商隱的名句,原詩叫"樂遊原",共四句,前兩句敘事''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說傍晚的時候詩人感覺心情不適,於是乘車登高來到古原,散心。後兩句是抒情加議論"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這首詩平實無華,不難理解,自古來無論是大家還是百姓,對這首詩的解譯都是一樣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