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人間

跨躍中美文化,勾通雙項信息探討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端午節吃粽子

(2023-06-22 13:22:42) 下一個
端午節吃粽子
身在紐約能吃上粽子也絕非易事。自己包吧,不會,如今四五十歲的華人在國內沒受過這種訓練,聽說有人包到最後一個環節,綁粽子的時侯把手指頭給綁住了。年紀再大點的會包,但做晚輩的看你那雙髒兮兮的雙手在水中撈來撈去,人家不敢吃。另外就是會包,也不一定願意包,人口少,包多了吃不了,包少了不值的,所以饞了不如到中國超市去買。
超市賣的各種甜鹹粽子,樣子怪怪的,沒有尖角,兩頭圓圓的像個核潛艇,就是份量足,每一個都沉掂掂的壓手。問題是超市的粽子沒有保鮮期,你真不知道他是什麽時候上的貨,也不知道經過多少隻手挑來挑去剩下的。所以人不到讒的不得了的程度不去買。除了超市,紐約法拉盛大街上也有不少賣私家粽子的攤位,一般都是老婆婆推個小車,把粽子裝在塑料袋裏,外麵掛上幾個做晃子,不吆喝,不推銷,願者上鉤。今年的粽子比往年小多了。為了不至於太難看,粽子包的又細又長,棱角分明,精致的像''三寸金蓮。''
也許是經濟不好的緣故,往來行人看的多,打聽價的多,買的人少。
記的當年北方人吃的粽子全是小棗餡,豆沙餡,後來南方的鹹粽子來到的北方,那個時候肉很貴,肉粽子有一種高大上的感覺,北方人偶爾嚐個鮮才會買。可以說肉粽子進京城完全是港粵文化北伐的結果。紐約大街上今年賣的以肉粽為多。因為美國的豬肉比紅棗紅豆都便宜,如今有機紅小豆己賣到3.5美元一磅。
在紐約的華人端午節有多少人吃粽子,不得而知,但比例一定比大陸低。除了華人,當地人絕不吃粽子,有在大陸的黑人吃過中國粽子,說味道不錯,就是包在外麵的蔬菜有點兒硬,嚼不動。
中國人吃粽子是一種文化傳承,是端午節的載體,隻要心中還記得屈原,至於吃不吃粽子,吃什麽餡粽子己經不那麽重要了,也不必在吃粽子前非要舉行什麽儀式,給孩子們先上堂愛國主義教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