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言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靈感與思考比翼齊飛。享受超FUN。
博文
今天cashoutrefi.兩個房,也是與我們合作了3年的商貸VP,M操作的最後一單,他已交辭職信,此前剛買了一個business,完成closing後,我送給他兩件自己收藏的antiquecollections作為小禮物,另外請他和他接班的同事一起吃了日本料理。席間,我們討論了彼此的businessmodel。我問M,你做商貸18年,接觸了上百個residentialorcommericalpropertiesowners,你為什麽沒有想過自己也進入這個投房事業呢?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這2天地主群海吹什麽買地建房。今晚想到一個刪繁就簡的思路。就以我們這裏一個自住小區開發為例吧。當然數字是理想化,隻是為方便解釋,推導這樣一個model。 以100套SFH,5年開發期,每套平均以52萬計算。生地煮成熟地要1.5-2年時間,建好modelhome,最快是第二年中旬到第三年初開張。開建期如果以3年計算,銷售一套房以掙upgrades為利潤。毛利平均30%,純利15%,即5年投入4000[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2-10 20:59:55)
看到一個Apt.2005年買入的山頂價90多萬,現在掛牌價140多萬。想到一句話:這山望著那山高。其實,哪有什麽高山仰止?因為市場往往會告訴你一個行情的現狀是:沒有最高,隻有更高。你以為的頂,可能成為下一座山的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2-10 15:44:23)

地主群裏有人提問買地皮的問題。 我就想起來,隨便說說玩地皮的操作,聲明我也沒玩過。隻是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瞎吹havefun.哈哈。 玩地皮是投房中的高年級功課。1)cashoffer;2)眼光獨具,對城市規劃建設有準確預判性;3)基本上要有經驗老道的老法師帶入門道;4)懂得將來如何套現。否則,曬地皮套現可能遙遙無期。 其實,買地皮一般就是守株待兔,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地主群裏有人提問,關於租房給RelocationCompany,(以下簡稱RC),有什麽問題?我的回答是:既使公司付租,簽約是與實際入住人背調,簽約。隻有一種情況,如果公司長年包租,用於不同員工的流動性使用,那就可能和公司簽約了。大多RC是幫助他們的公司客戶,幫忙找到合適的租房,因此要確保公司對公司的規範,盡量萬無一失,很多跑去與Apt/condo合作,與私人小地主合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2-07 12:52:29)
【晨聊】Familydollar,generaldollar,dollartree,這種1元店開在大學城是聰明的選擇。 1)學生是低收入/無收入人群,定位吻合; 2)如果大學建校曆史長,比如大多百年曆史,當年選址都會在downtown,如今的農村,窮在城,富在郊野,因此大學城周圍居民也是它的target消費群。 3)這種小店一般麵積也不大,不象Walmart那樣做巨無霸有選址特別要求。它也可以在路邊retail裏存在。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2-07 12:19:35)
【晚約】本想寫一個午茶,結果一圈忙下來,變成了【晚約】。有朋友提問:“如果一房一年可以有6000淨現金流,賣給客戶可以有4000commission。你是自己買了還是賣客戶?”我的回答是選A自購,選B他購,各有利弊。除了今天的晨聊說到的一個觀點“進攻是最好的防守”,當然是有前提條件的進攻。 針對這個提問,thinkoutofbox,現在的投房要提高擴大安全邊界,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2-07 09:17:30)
【晨聊】很多人忙於日常生活工作做事,因此遺忘了時常思考與感悟的重要性。於是,一次次旅行,陌生地陌生人成為突然感悟的啟示點。因為脫離了日常慣性軌道,一切不再熟悉,神經係統變得敏感,於是有了ABCD的感覺。這可能就是很多人需要通過旅行不斷restart的一個重要原因吧。隻是,我想說,熱愛生活,靈感會毎天拜訪你,請禮待與重視它的來訪,它會贈予你無比曼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2-07 09:07:42)
【晚約】看以上對話,雖不知具體內情,thinkoutofbox,隨便講幾點吧。1)遇到職業房客,直接找術業有專攻的evictionlawyer是多快好省的。2)職業房客的背景都是多年經驗濃縮,如果地主沒有多年滾地雷的經驗,不在同一層次的對手決戰,比如長槍對大炮,勝負是顯而易見的,根本不必冒險心存僥幸。3)地主在趕人方麵想省錢,實際上是舍本求末,特別是對於職業房客,地主應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2-07 08:41:03)
【晚約】地主要做大,PM的引入是大勢所趨。之前,我曾把遠程地主找PM比喻成“送牛送羊”。其實這個觀點是基於如果你還處於中小地主階段,利潤cap還不足以支撐PM的消費,此時引入必然是增加內耗。1)隻有你有足夠高的cap.關鍵房子數量已經到了一定規模,比如按四五十套或者unit起算吧,此時憑個體戶你一人實力handle,已經無法周轉,此時引入PM公司是一個選擇。2)[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6]
[27]
[28]
[29]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