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北美的螞蟻

一位愛好藝術、文學、攝影和旅遊的海外遊子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揉一揉發花的雙眼捧一束潔白的馬蹄蓮輕輕地輕輕地來到你的墓前用最誠摯的語言獻上我深深的懷念;家鄉的櫻花盛開了又殘你在這裏躺了一年又一年明天早霞開始的時候我就將返回太平洋的那邊,而你卻長眠在青鬆翠柏的寂靜的陵園再也聽不到你那熟悉的聲音再也看不到你那快樂的笑臉忘不了你那豪爽的談笑啊忘不了你那沉思的雙眼淚水滾滾滴落哀聲低低回旋波濤起伏的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說到馬疃知青組的那一幫人,就繞不開張利國,不僅他是當時的17名知青之一,更因為他是組裏很活躍的一員,他的過早離世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遺憾。 友誼之路 剛下鄉那會兒,我跟張利國相處的並不好,主要是他自視清高,看不上我的文弱書生氣,甚至還在男生中發起過孤立我的行動。我當時初學手風琴,技術甚差,除了在宿舍裏製造很多噪音外,還不能為他提供任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我們知青組從馬疃搬到大官莊之前,據說那裏有一位個頭很高的男知青養過一條大狼狗。那狗的體型很大,相貌凶悍,跟著他在院裏跑來跑去的,讓組裏的女知青和幫炊的張嬸感到很不爽。不僅如此,那幾個調皮的男知青還故意把狗的名字叫作“阿莉”,借此諷刺原來知青組的女組長小高。 我們來到大官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組裏沒有養狗,前後院也倒顯的很平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一次種菜的經曆知青組在馬疃村安下家之後,大隊裏劃給了知青組一塊菜地。那菜地位於馬疃村南不遠的一條小河邊,地頭上還有一口水井,套上牲口就可以車水澆地,貧下中農對我們的關懷真是無微不至!仲秋後,貧農代表劉雲喜大爺帶領著全組知青來到了那塊菜地種菠菜。我們都吃過菠菜,可自己動手種菠菜還是頭一遭。首先是翻地,這對經過了秋收秋種鍛煉的我們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我在農村總共待了兩年多,這兩年中的兩個中秋節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一.1975年的中秋之夜前麵說了,我們那一批知青下到馬疃村是在1975年的8月中旬,下鄉後馬上參加了秋收勞動。秋收後不久就是中秋節了,大隊裏給知青們送來了蘋果、花生和月餅,還殺了一口豬,準備讓知青們在鄉下過一個快快樂樂地的節日。那天晚上,大隊牛書記和其他的幹部們都來了,知青小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寫在前麵的話:前年,過去的知青夥伴建立了一個微信群,把相當一部分過去的夥伴召集到了一起,大家都有相見很晚的感覺。下麵這些故事都是發表在微信群上的,現也列入本人的知青回憶錄裏) 第一篇:唱著歌兒下鄉去 我們那一批知青是在1975年8月18日下鄉的,離開的那天是在昌濰地區政府所在地的東西大院中間的南北馬路上集合的(當時的東西院是分開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這些年來有一件事情始終困擾著我,那就是1977年的恢複高考。幾乎所有的說詞和文章都是指向一個方向,那就是鄧小平決定恢複了高考,不僅改變了幾十萬知識青年的命運,也挽救了整個中國的教育事業。可是,我自己親身的經曆卻不是這樣的;1977年五月份前後,我們組裏的知青們私下傳遞著一個驚人的信息:北京正在討論,決定恢複高考的事,知識青年可以不經推薦直接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1977年初,轉眼我在農村渡過了一年半,知青組的成員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最早同我一起下鄉的一批知青招工走了許多,17人隻剩下5個。加上後來陸續補充的新知青,組裏男男女女的達到了三十多人。 城市青年給鄉村帶來了新的氣息,村裏也逐漸將知青安排到更能發揮他們作用的地方。從小隊到大隊,知青們逐漸擔任了會計,保管,赤腳醫生,聯社貨郎等工作,還有一位知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這是一張三十年前的舊照片,記錄的是1976年初我們公社知青代表參加全縣知青積代會的情景。盡管照片已經發黃,照片上的知青夥伴們也早已天南地北,但那時的情景依然曆曆在目。 那是一個激情燃燒的年代,能夠參加這樣會議的知青說明自己在農村接受再教育得到了社隊的初步肯定。在這張照片中,來自我們組的僅有正副組長三人。螞蟻我(後排最右角)當時擔任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噠噠,噠啦個叮噠叮叮噠,噠啦個叮噠叮叮噠-)打竹板,咱往前湊,文學城上溜一溜,這幾天網上很熱鬧,唇槍舌劍吵不休,要問大家吵為啥?加拿大扣住了華為公司的“孟晚舟”!若想知道為什麽?請聽我仔細謅一謅。(噠啦個叮噠叮叮噠,噠啦個叮噠叮叮噠-)話說這華為很優秀,世界同行拔頭籌,眼看5G要行天下,讓美國巨頭發了愁,怎樣才能把華為打下去?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