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北美的螞蟻

一位愛好藝術、文學、攝影和旅遊的海外遊子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知青組的另類故事之一“唱著歌兒下鄉去”

(2018-12-17 14:10:20) 下一個

(寫在前麵的話:前年,過去的知青夥伴建立了一個微信群,把相當一部分過去的夥伴召集到了一起,大家都有相見很晚的感覺。下麵這些故事都是發表在微信群上的,現也列入本人的知青回憶錄裏)

 

第一篇:唱著歌兒下鄉去

我們那一批知青是在1975年8月18日下鄉的,離開的那天是在昌濰地區政府所在地的東西大院中間的南北馬路上集合的(當時的東西院是分開的,沒有南邊的牆,更沒有北麵的大門和傳達)。當時地委政治部係統有三個組去安丘縣牛沐公社,一個去東田莊(後來搬往大盛),一個去吳家院莊,一個是我們組去馬疃(後來搬往大官莊)。我們乘坐的是一輛解放牌卡車,十幾個人和行李擠在一個車箱裏,車箱前麵還插著紅旗。一開始大家還唱著歌:“塞北的荒原錘煉了我們的筋骨,南國的烈日曬黑了的臂膀。。。”,可後來車子揚起的塵土太大,活生生把我們這樣一群朝氣勃勃的知青,變成了一幫灰頭土臉的小鬼,於是朝氣也泄了,歌也唱不出聲了。

在這裏需要提一下,我們組的名單上共有十七名知青,其中男生九人:薑源源,宋偉建,張利國,劉育東,呂育林,杜仕仲,高軍,劉克強 (因病休緩下鄉)和本人;女生八人:劉愛玲,王建霞,騰銳,葛瑞梅,於敏,夏紅,於潔和王豔君(本來還有一位黃旭東的名字在這個組裏,可他卻去了本縣的另一個公社)。

來到安丘縣牛沐公社的馬疃村後,村裏把最好的房子--大隊部騰出來給我們住,女生住三個小間,男生住兩個大間外加院子對過的一大間。知青們有一個獨立的小院,院裏還有一個小夥房。大隊書記叫牛愛軍,他們選派了貧協主任劉雲喜大爺擔任貧農代表,具體負責知青的事務,還派了一位白胡子大爺給知青做飯。那天晚上,大隊在公社聯中召開了歡迎大會,還專門請來了已經下鄉一年多的大官莊知青組女組長小高給大家講話 (也是一位“花木蘭”)。大隊和社員們的熱情,讓大家心裏感到暖洋洋的。

 

知青組的第一任組長                                                                                                                                                           

帶隊幹部姓趙,叫趙連起,來自昌濰地區糧食局,是一個文謅謅很憨厚的中年幹部,大家都喜歡稱他“趙叔叔”。知青組的第一屆組委會是由帶隊幹部臨時指定的,因為大家彼此都不怎麽了解。組長由薑源源擔任,副組長由劉愛玲,呂育林和我擔任。應當說趙叔叔指定江源源擔任組長是個正確決定,因為知青下來麵臨著艱苦的勞動,選一個結結實實的男青年帶領大家幹活,可以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如果選我的話,第一個累趴下的肯定是我了。很不幸的是,趙叔叔要我擔任生活委員,負責知青組的生活,這可是趕著鴨子上架。這麽多年的生活經曆證明,我從來沒有管理油鹽醬醋的能耐。可是當時我不好意思推辭,而是“捏著鼻子”答應幹一段時間試試看,不行再換別人。

誰知,“黨”考驗我的時候馬上就到了。好象是沒幾周後,大隊裏要我們組自己去牛沐公社的糧站換麵粉,這可是個麻煩事。怎麽個麻煩法?從馬疃莊到牛沐糧站來回三十多裏路,怎麽去?誰去?毛主席教導我們:“艱苦的工作就象擔子,擺在我們麵前,看我們敢不敢承擔。。。”唉,沒奈何,還是擔任“生活委員”的自己去吧。

那天,大隊團支部書記小王,還是一位未婚的姑娘呢,陪我推著三百斤麥子上路了。鄉親們哪,俺啥時候推過“二把手”車子呢?那就是第一次。

一開始,都是人家小王推的,人家還是位大姑娘呢,一個大小夥子怎能傻嗬嗬地跟在後麵?太丟人了嘛! “俺就不服氣了,怎麽就推不了它?” 於是我開始跟她爭著推,一溜歪斜地上道了,慢慢地也就走的穩了。走平路還不覺的累,可上坡的時候就需要前麵用繩子拽著。當時正值八月下旬,中午前後還是很熱的。途中要翻過一個好幾裏路的長長的山坡,可是累的俺倆都出透了汗了。知青們那裏知道,那麵粉不是用麥子換的,明明是俺們用汗水換回來的!

薑源源是個不錯的組長,不僅小夥子長的帥氣,幹活也一馬當先,真正起到了表率作用。更讓螞蟻敬佩的是他喜歡唱歌,而且是一位男高音。當時組裏的氣氛很活躍,好象每個人都有一把口琴,一到晚飯後,小院裏就開演唱會了,不用邀請,各個爭先,幾乎每人都喜歡亮一嗓子。薑源源最喜歡唱的是《回延安》,《紅星照我去戰鬥》,《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等,他那嗓音簡直跟李雙江能有一比。可惜他後來隨母親去了南方,走的太早,否則公社宣傳隊一定會調他去的。

另一位男知青宋偉建唱的也不錯,也是男高音的材料。高軍喜歡唱京劇,他經常唱的是《智取威虎山》中李勇奇的一段唱--《自己的隊伍來到麵前》。應該說,受他父母的影響,高軍演唱的京劇還是有板有眼的。張利國是組裏最喜歡唱歌的一位,他經常說:“不會生活的人就喜歡睡覺,會生活的人就喜歡唱歌。”因此,無論走到那裏,都可以聽到他那有點沙啞的歌聲。他唱的《三套車》,《漁光曲》很有特色,《喀秋莎》也是他第一個在組裏唱的。每當他唱的時候,大家就隨著他哼唱,漸漸形成一個大合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山上,歌聲好象明媚的春光。。。”如今我一聽到這首歌,眼前都會浮現出當年農村的山水,知青的小院,還有知青夥伴們縱情高歌的情景。。。應該說我後來在艱苦的條件下喜歡並堅持練手風琴,與知青組的氛圍有著很大關係。

相對而言,女生們比較矜持,她們不太好意思象男生那樣,大大咧咧地不管在什麽場合,咧開大嘴就唱,她們更喜歡在屋裏偷著唱,或者男生不在的場合唱,比如在河邊洗衣服的時候,幹活的期間,或者收工的路上。雖然她們悄悄地唱,男生們還是偷聽了,而且還悄悄地給她們打分。評來評去,一致認為女生中葛瑞梅的嗓音最好,適合唱女高音。有一次組裏準備參加公社知青匯演,排練的是大合唱《毛主席走遍祖國大地》,擔任女聲領唱的就是她。小葛的嗓音高亢,甜美,很好地表達了那首歌曲,那也是我第一次給組裏的演出擔任伴奏。

其實組裏的女生並不是守舊,她們隻是比較穩重罷了,這與各位的家庭教育以及當時的社會風氣有關。高中的時候,學校裏男女生都不怎麽講話,更談不上交往,因此下鄉後男女的相處還是比較拘謹的,無事相互不講話。對此男生們還沒覺的怎樣,反而是女生們覺的不對勁了。有一天,女生們主動提議,全組要坐下來相互提意見,為什麽男生不理女生?是對她們有意見呢?還是她們哪裏不好?她們抱怨男生們架子大,瞧不起女生,還背地裏亂評論她們。哈哈,這一下倒弄的男生們很尷尬,不知道怎樣解釋才好?哪裏是嫌她們不好,明明就是不好意思嘛,有啥好奇怪的?

不過,從那個“交心會”後,男女之間的相互猜疑消除了很多,相處的更加融洽了,開始互相講話和幫忙了。比如縫被子吧,多數男生都不會,他們能洗幹淨自己的衣服、鞋子就不錯了,拆了被子就不知道怎樣縫起來,因此需要找女生幫忙。我第一次拆洗被子,就是請教了小葛,而且是在她的協助下縫起來的。不過我會縫鞋,多數女生卻不會。小聲地在這裏說,我不僅幫男生縫過鞋,還幫過女生呢。

知青組的第二任組長

好象沒多久薑源源就跟她母親去了南方,知青組另外選舉了宋偉建擔任組長,劉愛玲擔任副組長,王建霞擔任生活委員,我擔任宣傳委員(那才是我最擅長的位置)。宋偉建是一位體格健壯,充滿了正能量的青年。當時帶隊幹部趙叔叔要求每位知青都要寫日記,而且他還會不定時地抽查。對此組裏有人反對,說那是侵犯了個人隱私。趙叔叔說,如果不敢讓人看,就說明你的日記是“黑日記”。嗬嗬,誰敢不從?記得有一次開小組會的時候,趙叔叔特別提到他看了宋偉建的日記,其中有一句話值得大家借鑒,那就是“要理智地管理自己”。有這樣的想法,對一位青年人來說是難能可貴的。盡管彼此分開了許多年,至今我還記得他的這句話,敬佩他的為人。

沒多久國家改變了下鄉政策,首先是“父母身邊留一個”和“父母退休子女頂替”,知青組裏先後走了薑源源,呂育林和王豔君。後來又實行了“老大不下鄉”,組裏又走了於潔和宋偉建。論起來宋偉建不是家裏的老大,可是他的哥哥宋偉平,放棄了老大留城的機會,主動到鄉下來替換弟弟。記得那天特別寒冷,可是宋偉平表現的手足情確讓人感到很溫暖。同他一天到來馬疃的還有穀衛民,於是組裏就成剩下了十三個人(劉克強還在病休中)。按照京劇《沙家浜》裏的那段唱腔,那叫作:“看俺十三個“傷病員”,依然堅持在蘆蕩。。。”

知青組的第三任組長

宋偉建走後,組裏又“推舉”了劉愛玲當了知青組的第三任組長。為什麽說是“推舉”而不是選舉呢?因為這次選舉明顯有“推”的傾向,也就是大家“推來推去”,誰都不願當這個組長,尤其是眾男生缺乏男子漢氣概 (當然也包括本人),沒有一位敢於“橫倒立馬”,最後組長的重擔就落到了劉愛玲肩上。大家都知道,當組長是個出力不討好的差事,活要多幹,氣要多受,還要忍氣吞聲。後來的事情證明,劉愛玲是個好組長,盡管個別人瞧不起她,喜歡挑她的毛病,可俺還是要在這裏講一句公道話,劉愛玲幹的不錯,最起碼比我幹的多,幹的好(講到這裏俺先戴上了頭盔,免的有板磚飛來)。

於是,從那開始,每天早晨我們都會聽到劉愛玲在院裏那清亮的喊聲:“下把了!(“下把”是當地上工的意思)”於是大家都帶上各自的工具,來到院裏,跟著她去上工。開學習會的時候也是由她給大家念報紙,領著學文件,當然啦,有時念錯字是難免的。文革中,我們大家的文化水都不咋地,誰認的字比誰多呢?不能五十步笑一百步。另外,作為一名年輕女孩,劉愛玲沒有一點嬌氣,重活累活都搶在前麵,連學攤煎餅她也是第一人。記的幫炊的張嬸問我:“你知道劉愛玲能吃幾個煎餅嗎?”我猜道:“三個?”“不對。”“五個?”張嬸說:“再猜。”還能猜多少?再多了不可能了,男的也吃不了五個以上。可是張嬸說,那天她暗暗地記著,我們的女組長吃了七個!天哪,怪不的她幹起活來那麽帶勁呢,胃口好,心情好,才能起到領頭羊的作用。

由於她的確表現不錯(尤其是在一幫不懷好意的男生的壞笑聲中),劉愛玲被評為先進知青,出席了1976年初的全縣知青代表大會,那也是對她付出的肯定和鼓勵。搬到大官莊後,大隊又推薦,經公社黨委批準她和王建霞入黨(同時填寫誌願書的本人卻落敗)。直到1976年夏收之後,第二批知青來到了大官莊,她才主動要求退了下來,由新來的大江接任。

原作於 07/04/2016 多倫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