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晚飯的時候和小朋友聊天,不知道怎麽談起6degreesofseparation,又引申說起來美國的幾次巧遇,真的是巧啊。記一下這些奇妙的緣分時刻吧:第一次是我和老公還有幾個大學同學,在芝加哥市中心的一個購物場所。大家都走在扶梯上,就見反方向來了一對夫妻看著眼熟。我們還沒說話,他們就先叫了出來,原來是大學同年級的大班長和他太太-也是我們同級同學。大學畢業以[
閱讀全文]

郵輪旅行秘笈:古鎮煌作者是個很有意思的人,wiki上的介紹說:原名黃牧,香港著名藝術品及古董收藏家、樂評人、旅行家、作家、悠閑生活愛好者及倡導者,身體力行,50歲已經改變了繁忙的工作,選擇退休。在這本書裏,他著重寫了20多年來坐郵輪的經驗,還給大家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看那些圖片,跟著他周遊世界,想起自己三次坐遊輪的經曆,怎麽覺得又想去了呢![
閱讀全文]

今年的聖誕大餐由老二鼎力推出惠靈頓牛排。本來小朋友感恩節就說要做這道菜,結果老爸老媽給忘了,沒準備原材料,那就推到聖誕吧。
方子選的是GordonRamsey的,小朋友跟著看了好幾遍,千叮嚀萬囑咐要買什麽樣的牛排。結果老媽網上訂的grocery,取回來才發現牛排給換了,不是條狀的,而是塊狀的beeftenderloinfillet。倒是因禍得福,因為最後這一塊都沒吃完。
在爸媽協助[
閱讀全文]

以前最喜歡吃稻香村的椰絲黃油餅,最近一次回去已經找不到了。果醬盒不知道還有沒有賣?覺得它和椰絲黃油餅的口感類似,我以前吃的時候因為不愛吃果醬,總是把裏麵那一團果醬摳掉再吃。網上找到一款複製果醬盒的視頻,跟著做了幾個,聊解吃不到的煩惱吧。
感覺我可能烤得時間稍長了一些,剛烤出來口感有點兒硬脆,放到第二天回軟口感就更像了,是那種酥軟的[
閱讀全文]

TheImmortalLifeofHenriettaLacks
一直想看的科普書,這次正好老大英語課要求看,就買了一本。作者RebeccaSkloot本科學的生物學,碩士學的紀實寫作,這讓她在寫作科普讀物的時候得心應手。這本書也是如此,生物知識和人物背景交織,讀來既增加了對細胞的了解,也明白了Lacks一家的曆史。其中對醫學研究的倫理探討值得人深思。不過這本書整體說來更像報告文學甚至人物傳記[
閱讀全文]

ThePresident’sDaughterJamesPatterson和前總統小克合寫的,除了恐怖組織,還把中國當成了假想敵,中國人既蠢且壞。而且小說也沒有什麽懸念,感覺像是個解救人質的電影劇本。可以不用看了。ViralRobinCook在疫情開始後最新的小說,改變了他以前的風格。這本書更多地以細節描寫了連鎖醫院和一些隻為掙錢為目的的不良保險公司怎麽欺詐普通民眾,導致他們家破人亡的。其中一些[
閱讀全文]

我覺得船上的防疫做得有好有壞,總結一下:好的地方是:1.上船前查疫苗卡,100%的乘客和船員必須打過疫苗,而且疫苗已經生效。2.上船前100%進行COVID檢測。3.總是有人在公共區域擦拭大家手摸的地方,尤其是電梯間和樓梯間。4.總有人站在自助餐廳門口要求大家洗手,而且基本老是那個人,從早上一直到晚上餐廳關門。他們這“washy,washy,healthy,healthy”的口號陪伴了大家[
閱讀全文]

滅籍記–範小青一本荒誕的小說,和以前範小青的風格好像不大像。也許作者在嚐試改變創作形式?從不同人物的角度出發,都是這些人物的內心獨白或者對話,有的地方看得莫名其妙。雖然有諷刺和黑色幽默的特點,但不是我喜歡的風格。美食中國幾年前回國的時候搬回來的,好像看過了,但印象不深。這次也是饞的,知道今年回不去,隻能望梅止渴了。書按地域分成幾[
閱讀全文]

這一天又是在海上航行的一天。除了吃了睡睡了吃,我們在自助餐廳的窗邊意外看到大群鯨魚。離得有點兒遠,但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簇簇鯨魚呼吸時噴出的水霧,還時不時有露出水麵的尾巴,足有十幾二十條,船行十幾分鍾都能看得到,真是大飽眼福了。本想在船上一家人一起玩一次virtualreality的escaperoom,到了VR活動室才知道要預約,這次時間是趕不上了,留點兒遺憾下次再來[
閱讀全文]

船行第五天到了Ketchikan,終於晴了,是個釣魚的好天氣。Ketchikan是個小城,號稱是世界三文魚之都。整個城市的公裏係統加起來才30多邁,周邊都是島嶼。這裏的居民沒有船幾乎寸步難行,所以很多人幾乎還是孩子的時候就有自己的船了。其中就有我們的船長-10歲就擁有了自己的第一艘船。風和日麗,有點兒像我們南方的春天:坐大巴到碼頭,準備上船。阿拉斯加這裏釣魚16歲[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