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耳朵

有小說,有翻譯,有隨筆,想起什麽寫點兒什麽。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2021讀書筆記(三)

(2021-08-31 09:05:52) 下一個

滅籍記 – 範小青

一本荒誕的小說,和以前範小青的風格好像不大像。也許作者在嚐試改變創作形式?從不同人物的角度出發,都是這些人物的內心獨白或者對話,有的地方看得莫名其妙。雖然有諷刺和黑色幽默的特點,但不是我喜歡的風格。

美食中國

幾年前回國的時候搬回來的,好像看過了,但印象不深。這次也是饞的,知道今年回不去,隻能望梅止渴了。書按地域分成幾大塊美食體係,每個地域都有幾篇回憶美食的文章,但沒有作者的名字,也許是出版社老家是那個地方的編輯寫的?每個菜係都收錄了幾篇最有名的菜的菜譜,看看就好了,不那麽好做。反正是本睡覺前的輕鬆讀物,就是看完可能會更餓了。

 

琉璃 – 薛燕平

很喜歡薛燕平的另一半關於老北京的小說《銅壺》,看到這邊圖書館居然有薛燕平的《琉璃》馬上借來看第二遍。

這部書也是以老北京胡同底層生活為背景,語言生動,和北京大老爺們兒一樣糙,對於今年回不去的我來說看著過癮。不過第一遍看了個熱鬧,第二遍才覺得有些地方有破綻。

首先就是錯別字,幾乎每頁都有,不知道是盜版書還是編輯或者作者沒有仔細檢查,看得我極其難受。其次故事裏的時間有點混亂。計劃生育是八十年代才開始實行的,書裏卻說七十年代末就開始拉人去結紮。第三,我怎麽覺得我在北京胡同生活的時候沒碰上這麽多這麽小市民的人啊?老北京人從小就教育要有的義氣、局氣、大方、厚道都沒怎麽看到,看到的都是算計、亂倫、粗野、撒潑。難道我生活在另一個北京?還是我太單純了?再看一遍反倒不喜歡了。

 

The Four Winds

這是Kristin Hanna今年最新的一部小說,以美國30年代大蕭條時代為背景,講述了一家人因為沙塵暴的影響,背井離鄉從德州去加州爭取更好生活的故事。

作者的語言很平實,沒有特別華麗的遣詞造句,但又非常生動,很多關於細節的描寫,尤其是沙塵暴來時的細節讓人如身臨其境。作者對感情描寫的把握也非常細膩。女主人公那種對自己的困惑及後麵情感的覺醒、父母對子女的愛、人們對移民的恐懼和平常人之間點點滴滴的善意都很真實可信。

書中的故事情節其實也影射了當今社會的種族歧視、階級歧視。作者在後記中說道,人們正在經曆的COVID帶來的失業和生活的艱難和大蕭條時期有類似。普通人麵對這樣的日子也需要有勇氣。

很喜歡她在書中反複提到的“祖父”說的話:“Be brave.  Courage is fear you ignore.“ 以及女主人公後來對這段話的理解:”It wasn’t the fear that mattered in life. It was the choices made when you were afraid. You were brave because of your fear, not in spite of it.“ 還有這句:“Love is what remains when everything else is gone.” 在災難麵前普通人的堅強與抗爭是作者想要表現的吧?尤其是從女性的視角。

書名四麵來風的典故應該是出自聖經。我看網上也有人說這裏暗含了天譴的意思,因為在聖經裏,風來的時候都是帶來了災難。

說起來,這部和她上一部”The Nightingale”有非常像的地方。首先故事的敘述都是從女性的角度出發。其次描寫的都是人在異常艱苦環境下的堅持、堅韌、覺醒與抗爭,其中又以廣義的愛為基點。最後人物都是為了自己的信仰而犧牲了。

這部書是比較liberal的,裏麵對女權、工運甚至共產主義的描寫都很正麵。對美國這段時期的描寫其實也可以從側麵印證共產主義是怎麽在中國崛起的。

應該說這是今年我讀過的最好的小說之一,雖然有的地方很長一段讀起來讓人覺得壓抑絕望沒有變化,結尾也有點弱(可能因為猜到了),但仍然不失為一部有力的作品。在當下讀起來尤其給人一種慰籍,讓人覺得人性還有光輝,生活還有希望。

 

The 21st Birthday – James Patterson

Women’s murder club係列的最新一本,適合夏天度假時候讀的偵探小說,和往常一樣快節奏,但最後結尾有些不一樣,感覺沒寫完啊。等著看下一本。

 

Genesis – Robin Cook

同樣是適合夏天度假看的偵探小說,就是太容易猜到結果了,沒有James Patterson的小說那麽吸引人。Robin Cook曾經是我大學時代最喜歡的作家之一,對那會兒他的幾本書印象深刻。隻是現在選擇多,反倒看他的書看得少了。

 

永不拓寬的街道 – 陳丹燕

這本書是結合當年在上海舉辦的一次關於上海風情的油畫展而結集的陳丹燕的散文,也都是關於上海的曆史、人物和當今的事件。很喜歡陳丹燕的文筆,對上海人物內心的把握尤其準確,那種掙紮、矛盾和隱忍,尤其是在文革年代的那些人物事件,讓人看了唏噓。不過我還是更喜歡她的長篇 – 上海三部曲:《上海的風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葉》、《上海的紅顏遺事》,更好地發揮了她的文采。

 

台北遊藝

台灣作家舒國治寫的關於台北文化的小品文。本來看圖書館的介紹以為是關於旅行的,結果不是。看看台灣過去的文化風情倒是挺有意思的。

 

上海流行24小時

台灣出的介紹上海的快速讀物,沒啥意思,主要是比較枯燥,照片都不是很吸引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