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esident’s Daughter
James Patterson和前總統小克合寫的,除了恐怖組織,還把中國當成了假想敵,中國人既蠢且壞。而且小說也沒有什麽懸念,感覺像是個解救人質的電影劇本。可以不用看了。
Viral
Robin Cook在疫情開始後最新的小說,改變了他以前的風格。這本書更多地以細節描寫了連鎖醫院和一些隻為掙錢為目的的不良保險公司怎麽欺詐普通民眾,導致他們家破人亡的。其中一些地方,因為親身經曆過類似的情景,不免讓人感同身受,義憤填膺。不過有些地方也會覺得這人怎麽這麽不明白?看不出他孩子得的什麽病嗎?為什麽不去urgent care或者其它家急診室,非去這一家,讓人捉急!結尾有些弱,因為猜到了,也因為太過離奇。有些地方敘述太冗長,讓人有些失去耐心,到最後幾章我也是跳著隻看每段開頭。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驚喜地在這邊圖書館的digital app上找到這本書,是聽的。小時候非常喜歡,再聽卻覺得故事大部分沒有那麽吸引人了。可能因為看了太多偵探小說,隨著科技的進步,很多小說裏的元素更豐富,故事更曲折,更不容易讓人猜到結果。但這部確實還是鼻祖,裏麵對人物,尤其是福爾摩斯和華生的描寫栩栩如生,好像看到他們就在你眼前。故事對景色的描寫也很細致生動,仿佛帶人進入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英國倫敦及其郊區。
這部書的讀書者也為它添色不少,普通話發音準確就不說了,而且讀得非常生動,每個人,不管男的女的都有自己的特色,連華生和福爾摩斯說話的口氣和粗細都有所不同。當然他也有讀錯別字的時候,但瑕不掩瑜。裏麵有幾段明顯他是在試錄,有的話重複好幾次,還自言自語說“錯了”,不知道是不是網絡自媒體人?倒是不讓人反感,反倒覺得有些好笑。
挪威的森林
從圖書館借到這本還沒人翻看過的林少華譯本,一直聽說,一直也沒看過。但看到介紹說這本隻是描寫青春,語言簡單清新,並不難懂,於是就看了。書的語言確實簡單好讀,字裏行間卻彌漫著憂傷和壓抑,讀完以後難過了好久。也許對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日本社會不太了解,抑鬱自殺的人真有那麽高的比例嗎?為什麽呢?裏邊對性愛、同性戀等等的描寫在當時應該還是很前衛的吧?
心裏師之家族詛咒和都市末日
老甄寫的這一係列,估計開始是網絡小說,在我們這兒的圖書館網上資源裏是有聲書,隻有這一係列裏的2、3 這兩本。書寫得還挺好玩的,雖然對愛情的描寫有點兒尬,而且頗為自戀,但多少還融入了一些心理學的知識,當然有很多誇張科幻的地方,但也不失為走路時候瞎聽的一個選擇。就是讀這本書的人發音有點不準,尤其是什麽字後麵都加兒化音,比如抑鬱症讀成抑鬱症兒,讓人想笑。
跟著老饕吃遍中式經典小吃
本以為會是本好看的介紹小吃的書,沒想到完全不值得一看。全書大比例是不靠譜的食譜也就罷了,描寫小吃的部分既不是老饕寫的,還經常是錯誤信息。比如“春卷,也叫春餅…”,拜托,這明明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食物,好不好?!再比如,耳朵眼炸糕明明是需要江米麵發酵,文中卻沒寫,配圖更是那種表麵光滑的油炸糕,根本就不是表麵布滿小泡泡的京津地區喜歡吃的炸糕。還有涼皮,非說米皮也是麵做的,人家秦鎮米皮就是米做的!作者據說是中國烹飪大師,抄百度都比這個信息準確吧?看這本書純粹是瞎耽誤功夫!
天衣無縫
作者張勇,感覺是《天衣無縫》電視劇的劇本,可能是根據以前的小說改編過的。開頭兒出場人物眾多,有點兒眼花繚亂,找不到頭緒。後麵情節緊張,越看越有意思。反正是讓人無腦瞎看,放鬆神經的一本書。
明宮奇案
作者吳蔚。這邊圖書館的網上資源居然有這本書的有聲書版本,於是借出來鍛煉的時候聽。按百度上寫的:這本書情節跌宕起伏、環環相扣,語言流暢成熟、精煉細膩,讓人不自覺身臨其境,思隨文動。圍繞明朝萬曆年間的重大事件“國本之爭”展開,作者翻閱大量曆史典籍,全麵還原這一曆史懸案的事實真相,解密真相背後的朝廷傾軋,利益鬥爭。朗讀的人發音也很準確,感情飽滿,就是有時候念錯別字,有時候喜歡在一句話最後加個“啊“字…
無出路咖啡館
這是嚴歌苓比較早寫的半自傳體的小說,講她剛到美國時的留學生生活,其中又穿插了她母親幾十年前的感情經曆。我不是很喜歡這部小說,一是因為女主的性格太矛盾了。我也經曆過和她類似的窮苦留學生涯,所以覺得有點兒不可信。另一個是小說的敘述,對母親那段生活的描寫還比較有意思,情節發展節奏快一些。對自己經曆的描寫有些地方太過冗長,有點兒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