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牛齋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帕格尼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李果珍,1915年出生於北京。1935年就讀於南京金陵女大文理學院醫學預科,畢業後考進北京協和醫學院,1943年畢業獲得醫學博士學位。1948年赴美,在芝加哥大學附屬醫院放射科深造。1950年李果珍回國,先後在北京醫學院附屬第一、第三醫院放射科工作。1966年因中央保健工作需要調入北京醫院,任放射科主任,文革期間曾參與搶救劉少奇的會診。改革開放後,在李果珍的倡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李桓英,1921年出生於北京,童年時,曾跟隨父母在德國柏林一起生活過。1945年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一年後赴美,獲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碩士,並留校任教。1950年,聯合國成立世界衛生組織,李桓英成為首批官員。此時李桓英父母兄妹全家人都已移民美國,1958年,37歲的她不顧家人的反對,隻身回國,在中國醫學科學院研究皮膚病。1970年文革期間被下放到江蘇一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22-11-22 04:55:24)

寒風掃落葉,又是一個嚴冬的到來。50年代回國的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和夫人李佩、女兒郭芹都是寒冬臘月去世的,心中難免又感懷起來。兩年前的冬天曾寫過緬懷郭芹的文章,立言不再去回顧那段風塵往事。不知怎麽,今年又忍不住了,還想寫兩句。1957年6月7日,郭永懷在《光明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我為什麽回到祖國——寫給還留在美國的同學和朋友們》,其中有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林瓔這個名字很多人一定沒有聽說過,但是她的英文名字在美國卻是響當當的:MayaLin-華盛頓越戰紀念碑的設計建築師。 林瓔出生於一個“海不歸”家庭,父親林桓1948年從福建赴華盛頓大學學習陶瓷藝術,母親張朝暉1949年從上海赴史密斯大學學習文學。 張朝暉回憶說,她是偷渡逃出來的。1949年5月24日,解放軍攻入上海。就在同一天,張朝暉收到史密斯大學給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華府正在舉辦一個“憤青攝影展”,從11月2日到明年1月7日,在Hirshhorn現代藝術博物館。“憤青攝影展”是自己給起的名字,原名是AWindowSuddenlyOpens-ContemporaryPhotographyinChina。以“憤青”取名是因為在看展覽時,可以感覺到叛逆情緒,“憤青”二字瞬間在腦海裏出現。大部分展品是收藏家LarryWarsh捐給Hirshhorn博物館的。90年代,一群藝術家集聚在北京一座破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22-11-12 06:49:03)

美國東部最大的跳蚤市場每年都要在華府地區舉辦五六次。上周末是今年最後一次,決定再去看看,心裏還揣著一點疑慮--在經濟蕭條的叫喊聲中,通貨膨脹的怨氣中,跳蚤市場會有什麽不同。從規模上看,跳蚤市場還是沒有恢複到疫情以前,跟今年春天差不多。一些商家大概沒能挺過去,在疫情中破產倒閉。從顧客人數上看,絕對看不出有經濟蕭條的跡象,車水馬龍,一大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唐有祺,1920年出生於江蘇南匯,1942年同濟大學畢業,1946年赴美留學,1950年獲加州理工學院化學博士,1951年回國。 唐有祺回國經曆很曲折。當時韓戰已經打響,美國開始阻止學理工的學生回國。唐有祺決定利用開會的機會,繞道歐洲回國。那時回國都要途經香港,而途經香港必須有英國簽發的香港簽證。英國1950年與中華民國斷交,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沒有建立外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22-11-07 05:27:25)

上個世紀40年代,丈夫告別妻子出國留學大約有110人左右,不包括未歸者。妻子告別丈夫出國留學的人數不多,大約十幾人,幾乎都回國了。許漢光是例外,她沒有回國,與丈夫許天祿隔海相望41年,卻夫妻一生。許天祿是中國神經解剖學奠基人之一,1906年出生於福建的一個牧師家庭。1936年畢業於協和醫學院,並赴紐約大學醫學院繼續深造,1939年獲博士學位,回國後任中山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22-11-04 06:06:43)

中國人熟悉的指揮家中,舍爾興這個名字不像卡拉揚、小澤征爾那麽如雷貫耳。舍爾興,全名赫爾曼·舍爾興(HermannScherchen),1891年出生於柏林,比卡拉揚幾乎早一代。年輕時拉小提琴,以後成為指揮家,灌製了許多唱片。1935年,舍爾興在布魯塞爾開設指揮課,班上有一名中國女生,叫蕭淑嫻。在上課過程中,44歲已離異的舍爾興與30歲的蕭淑嫻發展出一段異國情緣。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22-11-01 05:21:40)

中國的國花為牡丹,四季名花分別為蘭花(春)、荷花(夏)、菊花(秋)、梅花(冬)。眼下正值秋季,是賞菊花的季節。 國人愛菊花,殊不知美國人也酷愛菊花,殖民時期就從歐洲引入菊花,培育出許多新品種。早在1883年,賓州就舉辦了美國第一個菊花展。1954年美國成立了一個全國菊花協會,幾乎每個州也有自己的分會。菊花協會主要是為業餘種植愛好者提供菊花苗的選購,指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
[16]
[17]
[18]
[19]
[2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