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77)
2020 (69)
2021 (110)
2022 (117)
2023 (112)
林瓔這個名字很多人一定沒有聽說過,但是她的英文名字在美國卻是響當當的:Maya Lin -華盛頓越戰紀念碑的設計建築師。
林瓔出生於一個“海不歸”家庭,父親林桓1948年從福建赴華盛頓大學學習陶瓷藝術,母親張朝暉1949年從上海赴史密斯大學學習文學。
張朝暉回憶說,她是偷渡逃出來的。1949年5月24日,解放軍攻入上海。就在同一天,張朝暉收到史密斯大學給她獎學金的電報。三個月後,經過父親周密的籌劃和敦促,張朝暉乘坐一條漁船,在海上顛簸三天之後,到達國民黨占領的舟山群島。又幾經波折,經香港抵達美國。
林瓔的父親獲碩士學位後成為俄亥俄美術學院院長,母親獲博士學位,任俄亥俄大學教授,並成為一位詩人。林瓔長大以後才知道,她的姑母是中國大建築師林徽因。林瓔從小受到藝術和文學的熏陶,特殊的家庭背景引導她在建築方麵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華府的國家肖像博物館正在為林瓔舉辦展覽One Life–Maya Lin,介紹她的生平。越戰紀念碑成功的經過令人咂舌,也令人佩服。她在耶魯讀書的時候,政府征集越戰紀念碑的設計。在1400多申請圖案中,她的設計脫穎而出。當時反對的聲音很大,有人說她沒有經驗,隻是個大學生,怎麽能擊敗那麽多大建築公司。有人說在地平線以下用壓抑的黑色花崗岩,從遠處什麽都看不到,是對戰亡者的不尊。更有保守派反對,因為她是亞裔,不能代表美國利益。最讓她傷心的是反對的人中有許多是越戰老兵。
在重大壓力下,評選委員會不得不更換評選人員,重新評選,結果林瓔的設計還是獲得第一名。21歲的林瓔在國會聽證會上據理力爭,闡述自己的設計理念:用刀把大地劃開,形成一個V字,一端指向華盛頓紀念碑,一端指向林肯紀念堂,把越戰中的陣亡烈士緊緊與美國連在一起。傷口是會愈合的,在大地上劃開的傷口也會愈合,象征著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傷口也會愈合。
從此,林瓔的名字在美國建築界無人不曉。她畢業後開創自己的建築設計事業,強調建築工程中的環保,設計出許多新穎的作品,包括其他紀念碑。但越戰紀念碑是她創造過程中難以逾越的豐碑,在美國建築業和曆史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奧巴馬總統2009年授予她“國家藝術勳章”,2016年又授予她“總統自由勳章”,成為華人的驕傲。
“海不歸”的子女們在美國都很有出息,林瓔是他們當中的佼佼者。設想,當年要是林瓔的父母響應號召回國了,我們就不會看到現在的華盛頓越戰紀念碑,林瓔在中國會被打成“狗崽子”,失學、插隊、迷惘、失落。
本文中的照片來自One Life–Maya Lin展覽。這個展覽從今年9月開到明年4月。
————————————————————-
黎川 發表評論於 2022-11-18 14:39:05
林瓔的父家大家都知道,但是她的母家也是家世顯赫。…………
哀海歸娃悲劇集。。。
謝謝,記錯了,是耶魯
Maya Lin is a graduate from Yale, not Harvard.
My bad, thanks for pointing that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