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隊

一介教書匠,酷愛自家鄉;寓居多倫多,桑梓永難忘。
個人資料
博文
(3)橫征暴斂 “民以食為天”,在經濟落後的舊中國就更是真理。 當時最為敏感的是糧食問題,而參戰部隊本身也消耗了大批的糧食。 民國時期,中國還沒有能力構築機動化的軍事後勤體係。當時的軍隊仍舊沿用幾千年來古老的“就地取材”方式保障後勤,包括軍糧、馬草甚至兵員補充都有駐紮省份解決,以節約運輸成本和時間。 抗戰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國難當頭 八年抗戰,河南是中日對決的主要戰場,中原大地遭到兩國軍隊的長期蹂躪。 河南是屏障川陝大後方的最後一道防線,重要的戰略位置凸顯出“得中原者得天下”的秘訣。 “七·七”事變後,華北淪陷,日寇加緊了對河南的占領。 戰爭中,炮火灼燒,軍隊踐踏,大片的莊稼毀於一旦,而日軍每到撤退時都要盡可能地破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慘絕人寰的河南饑荒(1)餓殍真相河南,地處中原,天然糧倉,“得中原者得天下”眾口鑠金。公元1942年,當時叫做民國三十一年,中原大地河南正在饑餓中熬煎,老百姓稱其為“年饉”。據當時政府的權威統計,這次年饉共造成300萬民眾餓死,相當於中國軍隊在抗戰中陣亡人數的總和,而當時河南總人口也不過3000萬之眾。如此大的災難卻被國民黨政府的新聞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2.超凡脫俗《洛神賦》 (附視頻)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提到這首七步詩,大家一定對三國時代的作者曹植不陌生,但我更感興趣的是,這位神童描寫洛水之畔我故鄉的千古名篇《洛神賦》: 黃初三年(公元223年),餘朝京師(洛陽),還濟(渡)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音fú古同伏)妃。感宋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1.康家祖訓——“留餘”匾 在我國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不乏名匾薈萃,有口皆碑。 在中原大地的河洛康家,懸掛了一塊一百多年的“留餘”匾,它顛覆了凡匾皆矩的司空見慣,式樣別具,既像一麵迎風招展的旗幟,又像一幅展開的書卷,金底黑字,醒目耀眼。 “留餘”匾是康百萬家第十五代莊園主康坦園用以訓示子弟的家訓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0.《河洛康家》留餘匾 最近,國內熱播32集電視劇《河洛康家》。雖然我身處萬裏之遙的加拿大,但因故事發生在我的家鄉,故讓我共鳴,倍感親切。 電視劇中的“河洛”是指在家鄉被黃河接納的伊洛河,康家是指故鄉的“康百萬”家族。 “康百萬”是明清以來對康應魁家族的統稱。 據載,公元1900年,因八國聯軍入侵而西逃的慈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12-24 09:05:44)

9.堯舜禪(shàn)讓 古時候,一個叫瞽(gǔ,意瞎而有眼珠)叟的盲人夜裏得夢,有鳳凰告訴他說自己是瞽叟的兒子。瞽叟大喜,醒來卻不見鳳凰。此夢數月有餘,其妻果然產下一子。此童相貌俊朗,膚色黝黑,目生重華(倆個瞳仁),超凡脫俗。瞽叟大喜,呼其名為舜。 舜幼年喪母,早嚐悲涼。瞽叟續弦,娶下一刁蠻村婦。待繼母生下一子一女後,更視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12-24 09:00:06)

8.後羿射日 傳說古時候,天空曾有十個太陽,他們都是東方天帝的兒子。十個太陽跟著母親——天帝的妻子共同住在伊洛河邊。母親經常把十個孩子放在河裏洗澡。洗幹淨後,像小鳥那樣棲息在河邊的大樹上,讓大樹成為他們的家。九個太陽棲息在普通的樹枝上,一個太陽則在最高的樹梢上執勤。 當黎明需要晨光時,棲息在樹梢的太陽便坐著兩輪車,穿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12-24 08:58:54)

7.嫦娥奔月 《淮南子·外八篇》曰:   昔者,羿狩獵山中,遇姮娥(hénɡé)於月桂樹下。遂以月桂為證,成天作之合。    逮(dài到)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yàyǔ)、鑿齒、九嬰、大風、封豖(chù)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chóu)華之野,殺九嬰於凶水之上,繳大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12-24 08:57:40)

1、辨方向 古時候,伏羲在家鄉一帶,指導人們打獵捕魚維持生存。在他的教化下,人口慢慢地多了。有一天,伏羲準備挑一批打獵捕魚的能手,讓他們向東西南北四麵八方發展,擴大部族生存領域。這些人心裏怯,便問伏羲:“哪個方向是東?哪個方向是西?”伏羲說:“東方屬金,西方屬土。太陽東升而西落。”又有人問:“南和北怎麽分?”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46]
[47]
[48]
[49]
[5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