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個人資料
lily0824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有人說:如果你愛一個人,就帶他去印度;如果你恨一個人,也帶他去印度。我不知道別人對印度的愛與恨源於哪裏,但我對印度的愛,卻最先始於喜馬拉雅山中的雪域高山行。 作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座地處中國西藏自治區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邊境上的山脈僅8千米以上的高峰就有10座,占全球高峰比例的70%[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稍微關注時事的人就一定對克什米爾(Kashmir)這幾個字不陌生。因為新聞上常常會說,印度和巴基斯坦又在克什米爾地區交火了。自從1947年這兩個國家獨立後,它們在20多年的時間裏,曾圍繞克什米爾問題爆發過三次戰爭。至於平時大大小小的衝突,就像家常便飯一樣,因此克什米爾贏得了“南亞火藥桶”之稱。 為什麽屬於同根同源的印度和巴基斯坦要在克什米爾地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謎一樣的古印度,看起來像一個封閉的國度。倒三角形的它北邊是高得令人望而生畏的喜馬拉雅山;東北邊是由茂密的熱帶森林和熱帶蚊蟲及瘴氣等組成的讓人難以穿越的群山;西北是平均海拔5千米的興都庫什山脈和與之交錯相掩的蘇萊曼山脈,其餘部分則被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環抱。它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半島,也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常常被人們稱為南亞次大陸。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熟知印度是因為那裏是佛祖的故鄉。《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玄奘大師,就是不遠萬裏去印度取經的。而對很多歐洲人來說,熟知印度是因為那裏是香料的天堂。為了尋找傳說中“黃金遍地,香料盈野”的印度,並控製香料貿易之路,歐洲人不知發動過多少場戰爭,還不知不覺開啟了深刻影響人類曆史進程的大航海時代。這些人對印度的渴望,就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美國《華盛頓郵報》曾評選出世界上十大最昂貴的奢侈品,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生命的覺悟與開悟、一顆自由的喜悅和充滿愛的心以及走遍天下的氣魄。我不敢說我擁有這三大奢侈品,但走遍天下的氣魄我還是有的。而我走遍天下的氣魄,並非僅僅因為世界各地的名山大川和風土人情,還因為這些山川和風土孕育出的古老文明。我對這些古老文明的好奇和愛戀,就像那首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0)

我喜歡埃及和土耳其旁的地中海岸,也喜歡希臘和意大利旁的地中海岸,還喜歡法國和西班牙旁的地中海岸。我對地中海岸的迷戀,並非因為它比別的海岸更美,而是因為地中海曾是世界文明的搖籃。兩河文明、古埃及文明、腓尼基文明、古希臘文明、古羅馬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等無不在這片海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可以說,在大航海時代來臨前,這片海就是世界的中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西羅馬帝國崩潰後,歐洲人是什麽時候再次擁有部分黎凡特這片富庶之地的呢?是公元1099年,這一年他們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隨後,定都於今天黎巴嫩的黎波裏(Tripoli)的的黎波裏伯國也在黎凡特地區浮出水麵。為什麽歐洲人要不辭辛苦,長途跋涉來到黎凡特定居呢?這要從東羅馬帝國開始說起。 定都於君士坦丁堡,即今天伊斯坦布爾的東羅馬帝國,也被稱為拜占庭帝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在《舊約》中,除了黎巴嫩的西頓城和推羅城常常被提到外,香柏木也常常被提及。在所羅門王為耶和華建聖殿時,他“安置香柏木的棟梁,又用香柏木板遮蓋。內殿,從地到棚頂用香柏木板遮蔽,殿裏一概用香柏木遮蔽”。香柏木也被用來稱頌亞述王,他“曾如利巴嫩中的香柏樹,枝條榮美,影密如林,極其高大,樹尖插入雲中”。當以色列人讚美義人時,他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南北長200多公裏,東西寬僅90公裏的黎巴嫩,背山靠海。它的西麵是地中海岸,中部是黎巴嫩山,東邊是東黎巴嫩山。連綿的山峰和起伏的地勢似乎都預示著黎巴嫩是一片貧瘠之地。可是,不是的。常常出現在《舊約》中,不知被哪位大神嘉許的這塊土地很肥沃,因為在以石灰岩為主的黎巴嫩山和東黎巴嫩山之間有一條長120公裏,寬約16公裏的河穀,這個由兩條河侵蝕而成的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聖經》中,特別是在《舊約》中,黎巴嫩的兩座名城西頓和推羅(Tyre)常常被提到。雖然西頓因出現在《創世紀》裏而“位高權重”,但推羅卻後來者居上,並成為了歐洲的祖宗。在古希臘神話中,一位名為歐羅巴的公主被宇宙之神宙斯誘拐到地中海上的克裏特島,她的名字即是今天歐洲的別名,而這位公主正來自推羅。她失蹤後,推羅國王命她的兄弟們去找她,其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