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羅馬帝國崩潰後,歐洲人是什麽時候再次擁有部分黎凡特這片富庶之地的呢?是公元1099年,這一年他們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隨後,定都於今天黎巴嫩的黎波裏(Tripoli)的的黎波裏伯國也在黎凡特地區浮出水麵。為什麽歐洲人要不辭辛苦,長途跋涉來到黎凡特定居呢?這要從東羅馬帝國開始說起。
定都於君士坦丁堡,即今天伊斯坦布爾的東羅馬帝國,也被稱為拜占庭帝國,但其實東羅馬帝國才是最適合它的標簽,因為最初選擇在君士坦丁堡建都的君士坦丁大帝曾是羅馬帝國的唯一統治者。之後把基督教定為國教的羅馬皇帝狄奧多西大帝臨終前把帝國分給了他的兩個兒子,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至此走入了曆史舞台,這一年是公元395年。
的黎波裏
的黎波裏
的黎波裏
雖然帝國被狄奧多西大帝的兩個兒子分治,但兩個帝國是一家人。不過,這一家人也常常“拌嘴”,最直接的導火索就是公元408年匈人首領烏爾丁對東羅馬帝國的進攻,他拉開了東西兩個帝國被蠻族入侵的序幕。東西兩個帝國為了自保,開始明爭暗鬥,東羅馬帝國更時常用金錢把“禍水”引向西羅馬帝國的首都羅馬,最終西羅馬帝國在公元476年被蠻族日耳曼人所滅。
西羅馬帝國覆滅後,各個蠻族先後在歐洲這片土地上建立王國、公國和伯國,後來隨著阿拉伯帝國的崛起,穆斯林也占領了這塊土地的一部分,而看似完整的東羅馬帝國日子也不好過。除了蠻族以外,它還要麵對波斯第二帝國、阿拉伯帝國和塞爾柱帝國的壓力。1071年,塞爾柱人在曼齊刻爾特之戰中大敗東羅馬帝國軍隊,占領了小亞細亞,這是東羅馬帝國走向衰亡的裏程碑事件。從此,東羅馬帝國在東方的影響力被塞爾柱帝國取代。這一年,塞爾柱人還占領了《舊約》中被稱為“奶與蜜之地”的聖城耶路撒冷。而在此之前的1054年,東西方教會已發生大分裂,君士坦丁堡成為了東正教的中心,羅馬則成了天主教的中心。
的黎波裏
的黎波裏
的黎波裏
可是,看似分崩離析的基督世界因為聖城耶路撒冷又凝聚在了一起。開創了東羅馬帝國科穆寧王朝的國王阿曆克塞一世於1095年向導致了東西方教會大分裂的教宗烏爾班二世求援,希望獲得雇傭兵對付塞爾柱人。雖然塞爾柱帝國已在1092年分裂,但在東羅馬帝國“枕”邊安睡的羅姆蘇丹國仍然讓阿曆克塞一世日夜不寧。教宗本來想做做樣子,於是把一群由貧窮的民眾和農民組成的烏合之眾於1096年送到了君士坦丁堡,這一下子讓“土老帽”的歐洲人看到了君士坦丁堡的富庶和繁華。當被突厥人打敗的這些烏合之眾殘餘回到歐洲,把君士坦丁堡的繁華富庶添油加醋描繪一番後,一場打著對穆斯林“聖戰”旗號,實為劫掠的正規十字軍東征拉開了大幕。
這場前後共9次,持續了近200年的十字軍東征對曆史進程的影響是天翻地覆的。黎凡特和歐洲的貿易通道從此被打通,歐洲的商業和銀行等體係也開始發生巨大改變。東西方不同民族開始大融合;基督教文化和伊斯蘭文化開始大碰撞;歐洲的科技、軍事和航海等也在大踏步前進。而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前的1085年,信奉基督教的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方索六世攻破了被穆斯林占領的西班牙托萊多。托萊多圖書館珍藏的很多阿拉伯文明的哲學和數學等巨著,以及基督教已在歐洲失傳的古希臘和古羅馬著作開始向歐洲傳播。封閉、落後、貧困和愚昧的歐洲在11世紀末因為托萊多的陷落和十字軍東征而從精神到“肉體”一起發生改變,開始迎接文明之光的洗禮。
的黎波裏
的黎波裏
的黎波裏
的黎波裏
可是,當教宗烏爾班二世對十字軍發出“聖戰”的演說詞:“我們這裏到處都是貧困、饑餓和憂愁,到處都是淒慘的景象。東方是那麽地富有,金子、香料、胡椒俯身可拾。向著東方出發吧!把十字架染紅”時,那些對財富向往的十字軍戰士並不知道他們會成為播灑文明雨露的一份子。當同為第一次正規十字軍領導人的法國圖盧茲伯爵雷蒙德四世和布永伯爵哥德弗雷在1099年攻下耶路撒冷後,哥德弗雷成為了耶路撒冷王國的第一任國王,氣急敗壞的雷蒙德四世則帶領自己的軍隊出走。在他生命最後的五年裏,他試圖建立黎波裏伯爵領地,但未成功。他死後他的私生子於1109年在熱那亞艦隊的支持下,建立了的黎波裏伯國,定都的黎波裏。此時,接替耶路撒冷王國王位的是哥德弗雷之弟,大名鼎鼎的鮑德溫一世,的黎波裏伯國成了鮑德溫一世的附屬國。
雖然的黎波裏伯國最強盛時把邊界延伸到了南部貝魯特和今天敘利亞西岸的地中海岸,東部到達了黎巴嫩山,但是它在被穆斯林環伺,以及聖殿騎士團崛起,還有在威尼斯共和國和熱那亞共和國爭霸地中海中不得不站隊的險惡環境中想順風順水地生存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最終的黎波裏伯國在跟這些人的恩恩怨怨、分分合合中,外加不斷的內訌和貿易路線的變化,最後於1289年被在埃及建立的馬穆魯克王朝征服,持續了180年的的黎波裏王國正式壽終就寢。
的黎波裏
的黎波裏
的黎波裏
如果你以為是十字軍讓的黎波裏這座城市“花容月貌”,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據史學家們說,的黎波裏建於公元前14世紀,那時是古埃及的新王國時期。可是,在《舊約》中,這裏卻是亞摩利人的居住地。這些人跟西頓一樣,也是迦南的後代,在公元前2400年就居住在這裏。後來,亞摩利人還在公元前1894年建立了古巴比倫國。他們跟西頓和推羅敬拜的都是巴力神,此神是耶和華的仇敵。換句話說,的黎波裏是腓尼基人的地盤兒,是他們在此地建立了貿易站。之後,它出現在了公元前9世紀亞述國王入侵的黎波裏的版畫中。
當波斯人統治這裏時,的黎波裏成了包括兩個曆史悠久的西頓和提爾在內的三個腓尼基城邦的中心。因而亞曆山大大帝占領這裏後,古希臘人將之稱為的黎波裏,意思是“三個城市”。他們在此地建造了造船廠,後被地震和海嘯摧毀。到阿拉伯帝國時,的黎波裏再次成為商業和造船中心,還成了“知識和學者之城”。可是,這個“知識和學者之城”在“土老帽兒”十字軍來到時卻受到了破壞,其中就包括藏有數千卷圖書的圖書館,的黎波裏正是因為這個圖書館才被稱作“知識和學者之城”。不過,在的黎波裏伯國統治這裏時,的黎波裏成了絲綢織造中心,也種有大片橙園,據說在橙花盛開的季節,花香飄滿的黎波裏城。
的黎波裏
的黎波裏
的黎波裏
的黎波裏
當馬穆魯克王朝把黎巴嫩和敘利亞都囊入懷中後,的黎波裏迎來了高光時刻。它成了敘利亞的主要出口貿易港口,也成了繼阿勒頗和大馬士革之後,排名第三的城市,並成了僅次於開羅的馬穆魯克建築集中度第二高的城市。可是,在奧斯曼帝國時期依然美好的的黎波裏被黎巴嫩內戰打沒了。跟內戰中很多城市是基督徒與穆斯林的衝突不同,的黎波裏是穆斯林中的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的衝突。這兩夥穆斯林在2008年時還在掐架,同時它的鄰居敘利亞也在發生內亂,這讓的黎波裏成為了黎巴嫩最危險的旅遊城市,沿地中海岸的四星級酒店在所有旅遊網站上都找不到,我是給酒店發的郵件才最終訂到的房。這是我們在黎巴嫩唯一一處在旅遊網站上找不到的酒店。
我為什麽一定要去的黎波裏呢?因為這裏是聖河阿布阿裏河的入海口;因為這裏靠近敘利亞邊境;因為這裏是的黎波裏伯國的首都。由於我們在聖穀耽擱的時間太久,因而我們到達的黎波裏時已入夜。除了窄得隻能容一輛車通行的小巷外,我們一點兒內戰的影子也沒看見。第二天一大早,我跟發小兒就從酒店旁的地中海濱海步道開始,巡視這個傳說中最危險的城市,可是我們繞著這個城市走了4公裏也沒看見有什麽危險的地方。在濱海步道我們還買了外表像芋頭,口味像蘿卜的食物,4個20萬黎巴嫩幣,不到2美元,一點兒也不好吃。
的黎波裏濱海步道
的黎波裏濱海步道
的黎波裏濱海步道
的黎波裏濱海步道
濱海步道上的芋頭
在沿海的小區裏,我們能明顯地看到貧富差別,破得掉渣兒的車和嶄新的奔馳都隨處可見,還有帶保安的高級公寓,清真寺和教堂也共存,一派歲月靜好的樣子。當然,垃圾肯定不會少,破房亂屋也很多,還有市中心被早已廢棄的停車付費儀。我們不知道這是不是中國的90年代,但我們的酒店卻異常地漂亮,我問他們為什麽在旅遊網站上找不到他們的酒店,他們說沒得到當地警察的許可證。
如果說我到此時還沒看到的黎波裏是橙子的故鄉,那當我開往的黎波裏城堡(Tripoli Citadel)時,我的確見識到了。在阿布阿裏河的兩岸,有一個綿延2公裏的農貿市場,裏麵賣的大部分都是橙子。我跟發小兒最喜歡逛農貿市場了,就是在這裏,我們花了10萬黎巴嫩幣,不到1美元,買了一兜子橘子和兩個柚子,這是我去過的國家中買到的最便宜的橘子。
的黎波裏城堡
的黎波裏城堡前
的黎波裏城堡
的黎波裏城堡
穿過阿布阿裏河不久,即是的黎波裏城堡。這座最初由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中重要領導人之一的雷蒙德四世為圍攻的黎波裏而修建的堡壘是黎巴嫩現存最大的,也是保存最好的古城堡,它的存在最終導致了黎波裏市以這裏為中心。城堡坐落在山峰上,除了南麵以外,四周都是懸崖峭壁,易守難攻。但今天占地麵積達8千平方米,比一個足球場麵積還大的城堡卻沒有多少十字軍時期的遺跡了,它是馬穆魯克和奧斯曼帝國時期的作品。蘇萊曼大帝的題詞就在城堡入口處:“以真主的名義,恢複這座受祝福的城堡,使其成為永遠堅固的堡壘”。
在入口處,不僅有蘇萊曼的銘文,還有荷槍實彈的士兵和坦克及軍車,原來這裏已經變成了一個軍事基地。城堡門票10萬黎巴嫩幣,不到1美元。城堡一共四層,有2道城門、2個塔樓、1個土耳其浴室、3個祈禱室、1個監獄、1個馬廄以及水井、教堂、墓地和奧斯曼時期的監獄等,很壯觀。今天的城堡內除了有軍事辦公室以外,還有一個小博物館,博物館中介紹了黎巴嫩北部地區的曆史,強調了這裏的地緣政治和經濟重要性,特別是香柏木貿易,才讓它成為了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之間權力鬥爭的犧牲品。此博物館還展示了從古希臘到馬穆魯克王朝占領這裏前的錢幣。
的黎波裏城堡
的黎波裏城堡
的黎波裏城堡內的教堂
的黎波裏城堡內的博物館
站在城堡最高處,可以俯瞰阿布阿裏河和眺望整個的黎波裏,卻看不到建於13世紀末馬穆魯克時期的曼蘇裏大清真寺(Al Mansouri Mosque)和商隊旅館(Al Saboun Caravanserai)。我們在當地人的告知下,走下一個大斜坡,沒想到進入了一個寶藏,這裏是馬穆魯克王朝建造的老城。跟其它中世紀阿拉伯城市不同,舊的黎波裏沒有城牆,但它是一座堅固的迷宮。小巷窄小,門廊低,到處都是死胡同,因而入侵者不能騎馬進入,即使進入,也很容易迷失在迷宮般的小巷中,但居民可以通過相連的屋頂逃離。
在這些密密麻麻的小巷中,是古老的露天市場。說是露天市場,其實是有頂棚的,跟西頓的老市場一樣,但比西頓的大多了。跟西頓一樣的還有,的黎波裏曆史上也以製作肥皂聞名,因而這裏有一條小巷專門賣不同顏色、形狀和香味的肥皂。我們沒買肥皂,卻不停買好吃的,其中一個像棉花糖的當地特色食品特別好吃。我們還發現一件漂亮的長呢子大衣,標價才1美元,因為黎巴嫩貨幣貶值,變成了10美元,那也太便宜了。就衝著這廉宜的物價,我們也特別喜歡的黎波裏。這個老市場的一個小巷裏還有無數家金店,小巷的兩端被荷槍實彈的軍人把手。我們祈禱,千萬別發生搶劫金店事件,要不然,我們插翅也飛不出去這個市場。
曼蘇裏大清真寺
商隊旅館
的黎波裏老市場
的黎波裏老市場
的黎波裏老市場
老市場內10美元的呢子大衣
老市場內的金店
老市場外的軍車
我們逛遍了這個複雜無邊的市場後才去了位於市場中的商隊旅館和市場外的曼蘇裏大清真寺,曼蘇裏大清真寺就在金店小巷的出口處。市場外的的黎波裏老城又恢複了黎巴嫩經典的亂七八糟和破破爛爛。這個清真寺是建在早期十字軍聖瑪麗教堂廢墟上的,史學家們說,清真寺的正門可能是教堂的大門,尖塔也可能是教堂的一部分。因在土耳其看過各式各樣的清真寺,這個清真寺在我眼中一點兒也不出奇,商隊旅館也一樣。這個旅館是一個矩形結構,20世紀時被改建成了倉庫,現在是餐廳。
在這個有著鮮明馬穆魯克王朝印記的老城裏走了很久,我才把車開到了阿布阿裏河的入海口。這條聖河入海口汙染很嚴重,河邊還有一個汙水處理廠,到處臭氣熏天,熏得我都忘記了去的黎波裏的世界文化遺產拉希德·卡拉米國際會展中心(Rachid Karami International Fair)。臨回美國的前一天,我從朱尼耶開到了這裏。這個會展中心占地麵積極大,用曾任黎巴嫩總理的卡拉米名字命名,是1960年黎巴嫩現代化政策的經典項目,內戰時施工中斷,至今也未完工。為了得到國際各方麵的技術和財政援助,世界遺產委員會將其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和《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聖河入海口
拉希德·卡拉米國際會展中心
拉希德·卡拉米國際會展中心
的黎波裏水果市場
我不是最擅長“捎帶腳兒”嘛。再來一次的黎波裏,我不能不去離之不遠的敘利亞邊界。我以為這裏也會跟去以色列邊境一樣,被軍人封住路口。沒想到,這裏的邊境是通的,而且從位於邊境處的Arida小村莊不僅可以繞過黎巴嫩入敘利亞的檢查站,還可以清清楚楚看到位於地中海岸邊的敘利亞檢查站。我很想到敘利亞檢查站問問我能不能進入敘利亞,結果被黎巴嫩軍人攔住了去路。沒辦法,我隻好在這個破爛的小村莊裏轉悠,看見許許多多天真無邪的孩子在玩耍,貧窮和肮髒在他們童真的眼睛裏都看不見。我特別喜歡這些小孩子,於是去村裏唯一的小賣鋪給他們每人買了一包薯片,我發小兒還把那一兜子橘子都送給了他們。
敘利亞和黎巴嫩邊界
敘利亞和黎巴嫩邊界
敘利亞和黎巴嫩邊界的小朋友
走出這個小村莊,我沿著敘利亞和黎巴嫩的邊界開,一直開到兩國的相交處。兩國的界河卡比爾河(Al Kabir River)就在路邊,河上有一座小橋連接兩國,但已廢棄。這條河根本不能稱為河,它隻是一個渾濁的小水溝。兩國交戰時,士兵趟著水,不到半分鍾就過來了。我把車停在河邊,剛下車就看見一個拎著衝鋒槍的士兵朝我走來,嚇了我一跳,我沒想到這裏還有哨卡。我連忙說我隻在這裏拍照,他沒說什麽,我那個會來事兒的發小兒趕緊把好幾個橙子送給了他。然後我接著沿敘利亞邊境開,沿途都是綠色的莊稼,跟貝卡穀地的一樣,一看這片沿海平原就是五穀豐登之地。若是沒有戰爭,這裏應該是一片祥和的,可今天的這裏,就是非常窮的農村。我在對黎巴嫩和敘利亞的陣陣惋惜中開回地中海岸,那裏有明媚的豔陽,那裏有歐式的煙火。
敘利亞和黎巴嫩邊界
敘利亞和黎巴嫩邊界
敘利亞和黎巴嫩邊界
敘利亞和黎巴嫩邊界
酒店餐飲
的黎波裏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