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個人資料
lily0824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北非的明珠:摩洛哥(5)-赭紅色之城

(2024-05-04 07:31:00) 下一個

雖然馬拉喀什隻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中的一個,但它卻是摩洛哥最受歡迎的旅遊城市,還曾被評為“世界最受歡迎的六大旅遊城市”之一。自從1062年這座城市被建立後,它就染上了柏柏爾人、阿拉伯人和法國人的色彩。這些信奉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各色人種讓馬拉喀什呈現出了不同的風貌,使其博得了“敲響的鼓”、“沙漠的女兒”和“赭紅色之城”的讚譽,還被稱為“穆斯林城市的教科書”。而我們到達此城的第一站,是有著法國人印記的馬若爾花園(Jardin Majorelle),它是馬拉喀什最有人氣的景點,沒有之一。

馬若爾花園

馬若爾花園

馬若爾花園

從大西洋海岸索維拉出來,我開上了免費的高速公路。這條路修得非常好,但路上車卻很少。路旁是沙漠,可沙漠上很多地方都種著橄欖樹。我們好奇水是從哪兒來的,原來樹下鋪著水管。因為在國外自駕拿過好幾次超速罰單,因而我再也不敢超速,結果在穿過高速中間的隔離帶時,我看見摩洛哥警察躲在那裏用手動測速儀在測速,心中大呼:好險。從這時起,我們便在摩洛哥開始經曆多如牛毛的警察,這是我們在去過的國家中見過警察最多的一個。

到達馬若爾花園所在的法國人建的新城,還不到下午2點。整個新城很幹淨,也很漂亮,出租車是米黃色的。在摩洛哥,幾乎每個城市的出租車顏色都不盡相同。我知道在這個熱門的馬若爾花園找停車位很難,於是停到了離花園幾百米的地方。走到花園門口一看,所有人都得在網上購票,還得按進入時間買,最早的是4點半的,這也太熱門了吧。門票一個人差不多8美元,我們買完票沒事幹,就去附近的餐館品嚐摩洛哥的經典美食塔吉鍋(Tajine)。

去馬拉喀什沿途

塔吉鍋

馬拉喀什老城外

馬拉喀什老城外

塔吉鍋是柏柏爾人的專利。由陶土製成的它有著三角圓錐的高蓋帽,透氣不透水,靠圓錐鍋蓋循環的蒸氣,均勻地加溫,能最大程度地保持食物的原味和營養。因而烹調時比一般鍋更省水、省火、省時,是沙漠地區的最佳炊具。在蒸煮時,摩洛哥人會把雞牛羊肉或海鮮跟土豆和胡蘿卜等擺成錐狀,肉在下麵,青菜在上麵,再加入最多由30多種原材料製作而成的摩洛哥特有香料,一道美味的塔吉鍋便新鮮出爐了。不過,我們去的這家餐廳的塔吉鍋是改良過的,油很大,裏麵放的是炸薯條、紅棗和雞蛋,還贈送沙拉,但雞肉和牛肉都做得特別好吃,一共22美元,不包括小費,這是我們摩洛哥之行中唯一付小費的餐廳。從這頓塔吉鍋後,我們在摩洛哥的兩個多星期裏,從家常風味小館到高級餐廳,幾乎頓頓都是塔吉鍋。

吃飽喝足的我們看看時間,還有一個多小時,便走去了位於馬拉喀什老城的民宿去考察地形,以防找不到停車位的尷尬。這一趟走得太值了,其原因是,我的車要想開進城裏得費牛勁。臨近赭紅色的城牆邊是一個汽車站,路邊是人來人往的市場,摩托車和手推車到處都是,我若硬闖,真不知道會不會把車刮了,於是我們決定就把車停在原地,然後走1公裏多去民宿。返回馬若爾花園時,已經差不多到了我們該進入的時間。為什麽這個花園如此受遊客熱捧呢?

馬若爾花園

馬若爾花園

馬若爾花園

馬若爾花園

因為這裏超過300種的珍稀植物和一片紫羅蘭色。20世紀初,法國著名畫家馬若爾買下了這塊占地麵積相當於17個足球場的棕櫚地。癡迷於園藝的他除了在這裏建造了別墅外,還打造出了伊斯蘭風格和熱帶風情相融合的印象派花園。 很多年後,法國時尚大師伊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買下了它,並開始重新設計花園。他把歐洲園藝與摩洛哥風情完美結合在一起,讓裏麵的竹林和魚塘、長廊和亭樓、噴泉和水塘,以及各種各樣的熱帶仙人掌,跟紫羅蘭色相映成彰,成為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私人花園。那滿園的紫羅蘭色,在傍晚柔和的光影中,讓充滿著濃鬱伊斯蘭味道的花園呈現出靜謐優雅的氛圍,我們很難不愛上它。

馬若爾花園

馬若爾花園

馬若爾花園

可是,我們的重點卻不是被法國人賦予了文明因子的這裏,而是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的老城麥地那。我們的民宿在麥地那旁,也是帶天井的摩洛哥式建築。但我們沒想到,馬拉喀什的晝夜溫差特別大,白天21攝氏度,晚上幾近0度,房間裏的空調還沒有熱風。早晨在通天的天井底層吃早餐,穿著棉襖的我們被凍得哆哆嗦嗦。我們在這裏住了兩夜,直接埋在了我感冒的種子。不過,我們到民宿時還一臉興奮,因為我們就要去參觀馬拉喀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麥地那。

這個麥地那由穆拉比特王朝建造,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曆史。從空中看,被10多公裏赭紅色圍牆環繞的它像一個巨大的蜂巢。“蜂巢”裏不但有宮殿和清真寺,還有迷宮似的市場,這個市場以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手工藝商販聚集的傳統市場。可是,當我們走進近乎封閉的市場時,我們發現裏麵是可以走摩托車的,摩托車的大量尾氣充斥在狹窄的街巷裏,我們真知道其旁賣五花八門商品的小商小販們每天呼吸著這些尾氣是什麽感覺,但我家惜命的先生走了幾分鍾就要打道回府。我也強忍著走了一段市場,買了些紀念品後才回到民宿,心想,影響力曾經遍及整個西部穆斯林世界的馬拉喀什算是被摩托車的尾氣毀了。

馬拉喀什城牆

馬拉喀什麥地那

杜卡拉門

庫圖比亞清真寺

第二天一早,我們沒有從麥地那的市場中經過,而是沿著城牆邊的小巷去了穆拉比特王朝於1126年建造的杜卡拉門 (Bab Doukkala),然後從這裏走出老城,去看馬拉喀什最重要建築之一的庫圖比亞清真寺(Mosquée Koutoubia)。 這座可同時容納2萬名信徒的清真寺建於12世紀的穆瓦希德王朝,意為“書商清真寺”,因為清真寺的原址是一個紙張集市。整個清真寺的建築材料也是赭紅色的砂岩,這讓清真寺和它77米的宣禮塔在晨光中呈現出玫瑰紅的漂亮色彩,令人驚歎。更奇特的是,當年修建這座宣禮塔的建築師,把近萬袋名貴香料摻入了用於粘合石塊的泥漿中,因而人們經過這裏時,會聞到飄蕩在空氣中的悠悠清香,這讓該清真寺有了“香塔”之稱。

不過,我們並未聞到,也許是因為有著各種拱形圖案和雕花及碑銘裝飾的宣禮塔被隔了起來,離我們太遠的緣故。在宣禮塔的前方,是一片寬闊的廣場,廣場上的鴿子騰空而起,給安安靜靜的清真寺帶來了一絲生機。這個宣禮塔不僅是馬拉喀什的地標和象征,而且為西班牙塞維利亞的吉拉達鍾樓和拉巴特的哈桑塔提供了建築模版。有意思的是,當年登上宣禮塔呼喚人們祈禱的宣禮員必須是盲人,以防止宣禮員偷窺附近王宮後院裏的嬪妃。

皇家墓地

皇家墓地

該清真寺離赭紅色的皇家墓地(Tombeaux Saadiens)不遠,我們從不同的城門進入,又走進了老城。這個墓地由那個在“三王之戰”中“漁翁得利”的艾哈邁德·曼蘇爾於16世紀末期修建,安葬了薩阿德王朝包括曼蘇爾在內的60多位皇室成員。據說,墓地由三座大廳組成,其中最為精致的是曼蘇爾墓。裏麵穹頂是用雪鬆木雕刻的,而墓棺則來自意大利的大理石。我們走到的時候,墓地關閉,即使開放,我家先生也不會讓我去這種陰氣很重的地方。不過,我們卻可以去離墓地咫尺之遙的巴迪皇宮(Palais El-Badi)。

這個皇宮也是曼蘇爾建立的。因為他從葡萄牙王國贖回俘虜的贖金中得到了大量黃金,因而有財力建造這座奢華的皇宮。作為薩阿德王朝建築的傑出代表,建於1578年的皇宮深受西班牙格拉納達阿罕布拉宮建築風格的影響。我們去過阿罕布拉宮,被那裏美輪美奐的建築裝飾所折服,因而對阿拉伯語中意為“無與倫比皇宮”的巴迪皇宮充滿了熱切的期待。我們到皇宮的時候它剛開始售票,一個人差不多7美元,隻收現金。可誰知道,這個皇宮是頹垣斷壁。就這副“尊榮”,摩洛哥怎麽好意思向遊客索取這麽貴的票價呢?

巴迪皇宮

巴迪皇宮

巴迪皇宮

巴迪皇宮

巴迪皇宮

巴迪皇宮

我們也想象不出巴迪皇宮當年的輝煌壯麗,隻知道用了25年才建成的它有360間房、一個巨大的庭院和庭院中的一個水池。據介紹,皇宮的建築材料和牆麵裝飾有來自意大利的大理石、中國的玉石,巴基斯坦的瑪瑙等,甚至還加入了黃金。可惜奢華的皇宮建材和寶石讓接替該王朝的阿拉維王朝蘇丹一股腦兒地掠去,去建造他在梅克內斯的王宮。雖然今天的巴迪皇宮沒什麽可看的,但站在它寬闊的庭院,看著赭紅色的牆麵被柔和的陽光染成暖暖的玫瑰紅色,我們還是覺得它挺好看的。

跟乏味的巴迪皇宮相比,建於19世紀末的巴伊亞王宮(Palais de la Bahia)就算有滋有味的了,門票也差不多7美元,隻收現金。這個意為“美麗、明耀”的王宮是阿拉維王朝一個宰相的宮殿,他跟4位妻子和24位妃子及眾多子女住在這裏。這座宮殿占地數百公頃,包括五座建築物和三個花園,建造宮殿的大理石來自意大利。屋頂的150個天花板由雪鬆木製成,而且式樣沒有一個相同的,木工裝飾的顏色則從指甲花,藏紅花和石榴皮等天然材料中提取。他自己的房間用白黃綠藍黑五種顏色裝飾,象征著伊斯蘭教中的五個祈禱時間。每個房間都有三扇門,每扇門的設計和裝飾分別采用柏柏爾風格、阿拉伯風格和安達盧西亞風格。一看它就是用重金堆砌成的宮殿,但跟阿爾罕布拉宮相比,還不在一個層次。

巴伊亞王宮

巴伊亞王宮

巴伊亞王宮

巴伊亞王宮

走出巴伊亞王宮不遠,即是摩洛哥最著名公共廣場的德吉瑪廣場(Jemaa el Fna Square)。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的這個廣場最初是穆拉比特王朝皇宮前的大廣場,用以公開處決、閱兵、節日慶典等活動,之後演變成了打把勢賣藝之地,以講故事者、音樂家和各類表演者的傳統活動而聞名。白天廣場上是水果攤,晚上則變成了小吃攤。我們穿過這個廣場,走入了人山人海的阿拉伯集市(Souks),那裏隱藏著一家建於薩阿德王朝的高級餐廳(Dar Cherifa)。這家餐廳在深巷裏,很不好找,我們在路口遇到帶路的,他向我們要帶路費,我看他可憐的眼神,給了他1美元。

這座建於16世紀末的建築是馬拉喀什為數不多,保存完好的薩阿德王朝時期的房屋之一。低矮的大鐵門永遠緊閉,隻有拍打門上的銅陵主人才會開門,這是那個時代保留下來的傳統。宅內的中庭是一個寬敞的天井“四合院”,四周牆壁上裝飾著繁複的幾何圖案和阿拉伯花紋,看上去既典雅又莊重,我們很喜歡。這家餐廳說他們的飲食繼承了柏柏爾人、猶太人和安達盧西亞的傳統,可是它家的塔吉鍋卻沒有馬若爾花園旁邊的好,羊肉都沒爛,還收了我們50美元。不過,我們在這裏卻第一次品嚐到了摩洛哥的一種特殊食材,口感像小米的古斯米(Couscous)。其實,古斯米是人工製作的麵,口感鬆散,還有淡淡的麥香,是北非馬格裏布地區人們喜愛的主食,因而也叫“北非小米”。自從吃過這種“米”後,它就成了我們的最愛。

德吉瑪廣場

德吉瑪廣場

阿拉伯集市

馬拉喀什餐廳

馬拉喀什餐飲

讓我們感到不值的,還有門票5美元左右的馬拉喀什博物館。裏麵展出的瓷器、首飾、服飾等一點也沒驚豔我們的眼眸,隻是因為它建於19世紀的行宮內,且頂著“馬拉喀什”這個大名我們才進去一探究竟的。雖然這座典型的摩爾建築裝飾得很豪華,其巨大的庭院也挺吸睛,但館藏實在配不上有著悠久曆史的馬拉喀什的美名。然而,本·優素福神學院 (Médersa Ben-Youssef)不僅配得上馬拉喀什“穆斯林城市教科書”的大名,還給它鑲了“金邊”。

馬拉喀什博物館

馬拉喀什博物館

馬拉喀什博物館

該神學院由馬林王朝的蘇丹哈桑於14世紀上半葉創建,用為馬拉喀什做出重要貢獻的穆拉比特王朝的蘇丹名字命名,門票也是5美元左右。這個隱藏在迷宮般小巷裏的神學院結合了由西哥特人、阿拉伯草根和阿拉伯精英混合而成的安達盧西亞摩爾風格和摩洛哥風格,建築構造極為對稱。幾百年來,學校大廳和祈禱室的圓頂、中央大理石庭院,以及天井和牆壁上奢華繁複的雕花與別致的馬賽克花紋樣式都在展示著這座神學院在摩洛哥曆史上的神聖地位。它是北非規模最大的神學院,但麵積卻不大,入口刻著“進入吾門者,願你不斷超越自我”的箴言。兩層樓的建築裏有132個房間,可容納900名學生,據說成績越好的學生,房間的位置也越好。因而,能擁有獨立帶窗戶房間的學生都是學霸。

我們走進一個學霸的房間,在曆史的氣息裏停住腳步,屏聲靜氣傾聽舊時光的聲音,然後穿越時間之流,回到那個文風鼎盛的時代,情不自禁地說:與你相遇,是一場盛大的重逢!

本·優素福神學院

本·優素福神學院

本·優素福神學院

本·優素福神學院

本·優素福神學院

本·優素福神學院

本·優素福神學院

本·優素福神學院

馬拉喀什路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世界在我心中' 的評論 : 很高興能與你同去一個城市。謝謝喜歡。
世界在我心中 回複 悄悄話 熟悉的景色,幾年前我也去過這些景點。美圖好文分享了。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我愛丁二酸鈉' 的評論 : 多謝美言。但願你的美女同學不會介意你的言辭。
我愛丁二酸鈉 回複 悄悄話 拜讀了!
我的美女本科生同學最近去摩洛哥遊覽了近半個月。她的遊記可沒有這麽好看。
登錄後才可評論.